九年级语文(四六)单元教案文档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76152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35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四六)单元教案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九年级语文(四六)单元教案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九年级语文(四六)单元教案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九年级语文(四六)单元教案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九年级语文(四六)单元教案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四六)单元教案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四六)单元教案文档(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威第十九中学2012-2013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九 年级 语文第 四 单元(章)教材分析1“阅读”板块:(1)课内讲读教学:教学篇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 课时)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 课时)因为学生接触议论文阅读,这两篇议论文各具特点,前篇是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后者是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这两篇文章涵盖了学习一般议论文的基本知识点,所以在学习时多用了课时。两篇讲读课文的教学要点设计如下教学重点:1.教给学生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2.了解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如何在阅读中概括文段的论点。2.找出文章采用论据及怎样进行论证,尤其是以驳论为主的文章。

2、知识目标(知识点):识记课后生字词;掌握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了解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了解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能力目标(训练点):教学生如何在阅读中提炼文章的论点、句段的中心句、在读的基础上体味句子;议论文的读、写、说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育人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求知习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目标达成策略: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由于刚刚接触议论文,再加上学生实际基础情况,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阅读理解课文的指导,多让学生读,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特点;通过读来体味语言。本单元有随笔,杂文,通过读区分观点和

3、材料,辨析两者的联系,并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另外,在个案备课时,重点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怎么教。(2)课内自读教学:自读篇目: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 课时)短文两篇:谈读书(1 课时)、不求甚解(1 课时)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抓住文章重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重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议论文的结构,即,提出问题(论题),分析问题,解释问题,得出结论。并通过阅读,懂得“格物”“致知”的重要性。谈读书和不求甚解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读书笔记,把优美句子或名人警句摘抄下来。自读指导检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认真读课文,动手记下自己喜欢

4、的句段并思考。2名著导读 1 课时课堂导读培根随笔重点指导:学习作者的“人生哲学”、文章透彻的说理;摘抄隽永的警句,体味“知识就是力量”。思考探索:作者的“人生哲学”对自己有哪些启发?3、写作:3 课时结合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学习内容,写关于“读书”的作文。写读书故事,写读书的感悟、体验和见解,也可以试着写议论文。4、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整合:3 课时以“我参与名人读书”主题,通过以下途径,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及读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尤其是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会知识积累。A、布置学生从图书馆、网上等各种渠道搜集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读书的经验之谈或精彩的读书名言。B、进行

5、“名人读书经验”手抄报比赛。C、课前几分钟进行“我来讲讲名人读书故事”。D、比一比我读过的好书,借此进行读书积累。5、知识巩固教学:1 课时主要是抄写和听写有关字词,随堂检测相关的文体阅读知识。武威第十九中学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九 年级 语文 第 五 册第 四 单元(章)课 题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过程与方法 课前预习,搜集资料。讨论,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难点 理

6、解并运用事实论据。教 学 过 程 教学札记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 2+1=? 3+4=?2.看看这样的结果可能吗?2(月)+1(月)=1(季度) 3(天)+4(天)=1(周)3.从这个小练习中,你有什么启示?4.教师评价归纳:面对生活里中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实业家费因格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能不能引用一首诗歌来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请同学

7、们思考?明确: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三、新课讲授: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的观点是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作者是否在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个观点? -不是。作者文章开头这样的写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有什么好处?2.既然许多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告诉我们在分析和研究事物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请在文中找出答案。3.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这篇课文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为什

8、么非常重要?请在文章中找到作者给我们的答案。-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4.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作者用了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例子文中列举了几个例子,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单概述一下这两个例子。5.我觉得文中的例子太少,你还能为作者举几个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请模仿文中举例子的方法文作者在写一个论据。例如:牛顿:苹果砸头的故事,发现了万有引力。鲁班:发明锯子,是受小草割手的启发。伽利略:摆的定律黄道婆:纺织瓦特:蒸气机的发明。6.无论是作者,还是我们同学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卓有成就的名人,那么我们在座

9、的这些人是否也具备这种创造力呢?其实我们同学们中早就有人写出了这样的文章,展示学生作文我读零。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让同学们相信你自己就具有这种创造力:一个桌面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用一张纸代替桌面,让学生尝试试验)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并不只是那些卓有成就的人,我们任何人都是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但是由于人们对待自己的思维灵感的方式不同,还是出现了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7.同学们,你们想让自己也拥有创造性思维并取得一些成就吗?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了我们创造型思维的必须要素,我们可以按照他的说法去做,让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了解一下

10、创造性思维必需具备那些要素?-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有:渊博的知识。 运用知识去不断探求新思路。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四、回顾全文,思考作者是如何让自己的观点得到读者的认可的,引导学生归纳本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1.本文的论证思路:2.作者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举例论证:约翰.古登贝尔克将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创造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受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五、开心试验,请同学们来试一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多强:(准备四张扑克牌)试验一:24 点(用 5 6 3 3 这四张

11、牌通过加减乘除的运算得出 24 这个结果,每张牌只能用一次。)1:56(33)242:(53)(63)243:3563244:(533)6245:(536)324课后反思:武威第十九中学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九 年级 语文 第五册第四单元(章)课 题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中生字词,了解作者情况。过程与方法 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教学难点 编写本文的结构提纲。教 学 过 程 教学札记一、导

12、入新课,激发情趣。请一学生讲三国演义中“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师小结:“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告诉我们:再好的理论也不能脱离实际。下面,我们就学习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看他告诉我们科学发明创造应当靠什么呢?(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丁肇中-(点学生介绍)三、检测预习:1.生翻开这课的导与练 ,师找四名学生上台写出“基点梳理)14 的答案,鼓励学生提出另外的生字难词,师生共同点评纠正。2.师补充:根据所给内容在课文中找出相应词语写在括号里。(师说生答,师把词板书在黑板上。)A、形容非常顺利,没有阻碍。 ( 一帆风顺 )B、置身于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

13、袖手旁观 )C、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不知所措 )D、推究事物的道理。 (格物 )E、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彷徨 )四、感知文本:点生按座次朗读课文,一人一段,要求:不能添读、漏读、错读,声音要宏亮,吐词要清楚;读完后师找学生点评。五、巩固铺垫:师生一起回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同学们可结合课文后边方框里的文字回答)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论点、论据、论证)2.什么是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3.怎样理解论据呢?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它又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4.那什么是论证呢?论证是运用

14、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归纳论证、演绎推理论证等,在议论文中往往综合运用几种论证方法说理,很少只用一种方法。六、活学活用:那么本课的论点是什么?你能为本文列出结构提纲吗?利用刚才所复习的议论文知识,小组讨论完成。小组可推举一个代表把讨论提纲写在黑板上,其他人则写在书上或者预习本上。师生共同订正。 (板书)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论点)第二部分(3-12)分析问题A、 (35)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证明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己,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

15、现在的世界。B、 (6-10)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C、 (11-12)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以“我”举例。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七、师生互动:研读课文。1.“格物致知“出自何处?是什么含义?A、 “四书”中的大学开篇之“大学之道”B、含义是从探索物体而得到知识。而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的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应有这种精神?A、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是通过接触事物和实地实验不断获得新知识。B、如

16、果缺少格物致知精神,我们所学知识只能从书上获得,一旦面临真正的实验,就会不知所措,就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3.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病?A、传统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B、a 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功课成绩好,但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b 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缺点使得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