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KB
约5页
文档ID:16658540
浅析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1/5

浅析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由 rosch 建立起来的原型范畴理论在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对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并得到了推广本文将结合词汇学习、翻译、写作三个方面分析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经典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 英语教学1 范畴理论1.1 经典范畴理论经典范畴理论是由亚里士多德主张并建构起来的经典范畴理论将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组元素集合起来,称为范畴当时的范畴理论用二分法来决定一个范畴内组成成分的特征,即具备某一特征或不具备:具备条件则属于该范畴,反之,若不具备这一特征条件就不属于该范畴因此,范畴的界线是清晰明确的from the time of aristotle to the later work of wittgenstein, categories were thought be well understood and unproblematic. they were assumed to be abstract containers, with things either inside or outside the category. things were assumed to be in the same category if and only if they had certain properties in common. and the properties they had in common were taken as defining the category. (从亚里士多德到后来维特根斯坦作品时期,人们认为他们很好地理解了范畴,对范畴是没有疑问的。

范畴被认为 是抽象的容器,事物或是在范畴之内,或是在范畴之外当且仅当事物有某些共同特征的时候,它们被归为同一范畴这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被当做这一范畴的定义)然而经典范畴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事物的范畴界线并非总是明确、绝对的,有很大的主观性正如王寅(2006: 99)在《认知语言学》一书中所说, “当运用经典理论来解释更多的现象,特别是自然范畴、社会现象时,常显得无能为力,因为大部分范畴不具有二分性,而是建立在原型之上的,它们具有家族相似性、边界模糊性等特征 ”1.2 原型范畴理论在维特根斯坦之前,人们一直理所当然地接受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但后来人们发现经典理论仅限于猜想,不是经验研究的结果,于是重新认识并发展了范畴理论,逐步建立起原型范畴理论20 世纪 50 年代,维特根斯坦通过对 game 的研究,论述了范畴边界的不确定性、中心成员与边缘成员区别以及隶属度,并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原理(王寅,2006: 100)该原理将范畴内的成员比作家族成员的特征:家族成员的容貌或多或少都有些相似之处,但每个人的相似点和相似程度又各不相同。

一个家庭的容貌彼此存在着差异和相似之处,但每个成员不会拥有全部的相似特征,也不会出现两个成员的特征完全相同的情况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原理,它不仅在哲学界引起 重大反响,也大大地影响了社会学界、语言学界、心理学界等,使得一些学者将其发展为“原型范畴理论”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 eleanor rosch 最早系统地对范畴理论进行了研究她在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实验确定范畴成员的隶属度,对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rosch 首先通过对颜色的研究,证明同一范畴内的成员地位是不同的,进而又将这一观点扩大到更广的范围,提出了“原型”这一概念原型理论将范畴中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最佳样本” ,即原型成员放在范畴中心,非代表性成员则根据偏离代表性程度放在边缘位置2. 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2.1 原型范畴理论与词汇的学习2.1.1 多义词英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对二语学习者也产生了很大的困扰辨认词的原型意义,以例词帮助学生了解词义的扩展模式,可以降低词汇记忆的难度。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词的意义是不能完全用一组语义特征来说明的,词或概念是以典型即最佳实例的形式储存在人的头脑中的(唐明凤,2008)同一个词的不同含义可以理解为一个范畴内的不同成员,典型意义即该范畴的原型,其他成员则根据其与原型的相似度处于偏离中心的某个位置上2.1.2 语音象征 经典的结构主义认为音位只能用来区别语义,其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词义是约定俗成的但我们必须承认,语言单位并非总是完全适合结构化的模式,除拟声词外, “一些类似音位的单位可能会与某些可定义的意义联系起来”( palmer, 1996: 280)实际上,语音象征很早就有人关注whorf(1956: 75)已经注意到英语单词中,诸如flash、flicker、clash、click、clack、crash、lick 和 lash 等,都能被分解为有意义的小块,而且英语中的指示性小品词the、this、there、than 等等,具有共同的 th(赵忠德、王平,2008)。

2.2 原型范畴理论与翻译翻译中常常会遇到找不到精确对应词的问题在词义范畴内,使用原型词以寻找译文与源语直间粗略对应词的方法,常被口译者采用此外,在翻译实践中,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也表现在语域的选择上译者必须在了解源语的原型读者的同时,确定译语的原型读者原文的读者面向的读者群体因年龄、性别、身份、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而不同,但在读者范畴内,有具有代表性的“原型读者” 2.3 范畴理论与写作在写作选词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第一反应词” ,这种词大多比较宽泛,缺乏生动性、具体性,实验证明,学生如果想把作文 写的形象生动、有趣,并对读者有吸引力,就要尽可能地使用一些较低层次范畴的词汇,以使语言表达具体和恰当(徐金英、马晓丽,2012)3 结束语原型范畴理论填补了经典范畴理论在释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并在英语教学和学习的许多方面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应用原型范畴理论,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参考文献:[1]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2]palmer, g. b. 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 inguistics.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6.[3]whorf, b. l. & carroll, j. b. (eds.) 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 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56.[4]王寅, 《认知语言学》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唐明凤, “原型理论及词义扩展模式在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 年 4 月:166-168[6]徐金英、马晓丽, “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研究综 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 年 4 月:172-173[7]赵忠德、王平, “音系分析中的认知方法”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 年第 10 期:8-1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