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东南亚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与启

日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9.50KB
约17页
文档ID:164765489
东南亚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与启_第1页
1/17

东南亚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与启示2008-11-24 中宏数据库副标题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发布时间 2008-11-24课题组名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关键字 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价格管制  2007年以来,东南亚主要国家通货膨胀不断恶化,这些国家积极运用市场稳定与价格管制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多种政策协调配合应对通货膨胀,这对于我国应对当前通货膨胀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同时,部分政策可能会影响到我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发展,也值得关注   一、东南亚通货膨胀形势  2007年以来,随着美元贬值、国际粮食和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飙升,东南亚各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现象,这给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的东南亚各国带来极大的压力从通货膨胀的年度走势看,2007年泰国通货膨胀率为8.3%、印尼为6.4%、越南为12.63%,均高于各中央银行年初的预定通货膨胀控制目标但是,从月度通货膨胀走势看,2007年8月份以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的通货膨胀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逐步走高态势(见图1)特别是今年以来,东南亚通货膨胀形势不断恶化:新加坡今年1月通货膨胀率为6.6%,4月份为7.5%,并创26年来的新高,其后几个月,新加坡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高企;今年1月份,泰国通货膨胀率为4.3%,2月份为5.4%,为20个月来的新高;今年前四个月,菲律宾通货膨胀率尚在菲律宾中央银行的预测和其通货膨胀目标控制区间内,但是4月份以后,通货膨胀率就超过其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目标控制区间,并不断创新高,5月份到7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8.3%、9.5%和11.4%;印度尼西亚今年4月份通货膨胀率为8.96%,5月份为10.38%,6月份通货膨胀率创20个月来的新高,达到11.03%;在通货膨胀最为严重的越南,自从2007年10月份通货膨胀超过两位数以来,通货膨胀率不断高攀,今年5月份通货膨胀率为25.2%,6月份为26.8%,7月份为27%。

5月份,由摩根斯坦利的一份研究报告引发国内学界对越南经济金融形势的担忧,越南是否会由此发生大规模经济金融危机?中国是否应该援助越南等诸多话题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以上这些都彰显出东南亚各国控制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2 / 18  二、东南亚通货膨胀的主要特征  (一)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是东南亚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CBOT)农产品期货价格是全球农产品贸易的定价基础,也是国际农产品的代表性价格从2007年7月份以来,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大米期货(Rough rice)交易收盘价格逐渐上涨,2007年上涨约42%2008年2月份,由于海地、埃及、菲律宾等地方的局部性粮荒导致社会问题,使得粮食价格上涨演变为粮食危机,更促使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大米期货交易价格呈现快速上涨走势,大米期货2008年5月收盘价格比2007年年末收盘价格上涨幅度达到65%在实物交割方面,2008年1月,泰国中级稻米价格突破360美元/吨,3月底飙升至790美元/吨,创20年来新高从东南亚各国的分类别的物价走势看,食品价格快速上涨都是引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的主要原因  (二)国际石油价格飙升对东南亚通货膨胀影响深远  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价格(WTI)是全球石油价格的代表性价格。

受美元不断贬值以及部分产油国减产的影响,从2007年3月份开始,WTI石油期货价格开始稳步上涨,到9月份上升到每桶80美元,11月份突破每桶100美元2008年,WTI石油期货价格在1月初短暂回落到每桶95美元左右后,呈现出加速上涨走势,到5月末维持在每桶130美元以上在国际油价不断走高的影响下,印尼宣布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此前,印尼是欧佩克亚太地区唯一的成员国印尼从石油出口国到石油消费国的转变,也反映出居高不下的国际油价对东南亚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深远  (三)国际资金流向东南亚推动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并引起资产价格大幅上涨  次贷危机诱发欧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美联储等中央银行为了缓解次贷危机而向市场大规模注入流动性、超常规降息,导致全球性流动性过剩,促使国际资金流向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推动东南亚投资高涨,诱发东南亚住宅以及建材的价格快速上涨从越南、菲律宾、印尼以及泰国的物价走势看,住宅和建材价格上涨幅度是仅次于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成为通货膨胀恶化的重要原因截止到2008年5月底,越南新增合同利用外资达到147.24亿美元,同比增长2.6倍2008年l季度,泰国利用外资达到135.?亿美元,仅3月份就达77.9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FDI)约23亿美元,进入股市的外资高达33.6亿美元,国有企业利用外资仅约2亿美元。

  同时,国际资金的流入也促使东南亚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2007年下半年,东南亚主要证券市场均出现大幅上涨行情,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从8月份1908点上涨到12月末的2745点,马来西亚吉隆坡指数从8月份1190点上涨到2008年1月初的1524点,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从8月份3130点上涨到10月3906点,菲律宾马尼拉综合指数也从8月份2884点上涨到10月3896点国际资金流入成为推高东南亚资产价格重要外因,资产价格上涨也进一步导致东南亚通货膨胀恶化  三、东南亚各国应对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  (一)市场管制与稳定政策  1、限制粮食出口由于食品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导致东南亚消费价格指数快速上升,因此,东南亚主要粮食出口国普遍使用限制粮食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越南宣布2008年大米出口量减少四分之一,以保留更多大米供应国内市场,缓和大米价格上涨的压力柬埔寨宣布短期内禁止大米出口,以抑制本国米价过快上涨印尼也制定了限制大米出口的措施泰国目前虽未明确限制粮食出口,2008年拟出口875万—900万吨大米,但到4月初已经累计出口370万吨,可供出口总量已经不能够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2、全力保障国内市场供给。

菲律宾是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本轮国际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对菲律宾的打击非常大,菲律宾通过减免进口关税、积极联系主要大米出口国以及严厉打击囤积粮食行为等多种手段,增加粮食的市场供应越南、柬埔寨、泰国也增加国家储备粮的市场销售,抑制大米价格上涨  3、实施临时价格管制泰国对部分地区的生猪肉价格采取为期两个月的监管措施,固定肉价在98铢/公斤柬埔寨出台了两项价格管制措施,严厉打击操纵物价行为,同时规定各市场税费不允许涨价越南政府发起遏制通货膨胀的全民运动,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并推出了八项平抑物价上涨过快的主要措施  (二)积极利用财政政策,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和规模  面对通货膨胀,除上述加强对市场供求和价格的行政干预政策外,东南亚经济体还普遍积极利用财政政策,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和规模,抑制价格过快上涨,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三)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  面对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菲律宾中央银行提出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的过快增长在通胀形势最为严峻的越南,越南政府从2008年年初开始对流动性和银行信贷总量进行严格控制,加强信贷调控,并提高基准借贷利率以及贴现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不断恶化的态势。

泰国中央银行也明确表示非常关注通货膨胀走势,并实时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并于7月份加息25个基点菲律宾中央银行也在6月份加息25个基点,以遏制通货膨胀  四、东南亚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评价  (一)综合运用不同政策组合,显示出应对通货膨胀的决心  面对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东南亚各国普遍利用包括对市场价格行政干预等多种政策措施应对通货膨胀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显示出各国政府应对通货膨胀的决心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最为严重的越南,政府发动遏制通货膨胀恶化的全民运动,推出货币金融、投资与政府支出控制、促进生产以保证市场供给、对外贸易调控、国内市场管理和大幅度扩张的社会政策等八项政策措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二)市场价格管制难以解决市场供求和价格上涨预期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东南亚各国都加大对市场价格的行政干预,甚至直接实施部分价格管制措施虽然这种措施在短期内有助于遏制物价过快上涨,特别是控制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过快上涨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措施只是将当前的价格上涨延缓到未来上涨、并没有真正解决市场供求和市场价格上涨预期的问题同时,由于本轮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石油等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由于东南亚各国的生产技术对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自我消化吸收能力有限,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传递到最终消费环节,并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所以,这类市场管制政策只能够短期使用,为其他的政策和改革赢取时间,如长期使用,必定诱发更强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导致价格管制政策的失败  (三)货币政策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作用效果有限  从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的具体政策看,虽然各国中央银行都非常关注其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并通过提高基准利率、控制信贷增长或者本币升值等货币政策加以应对但是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作用非常有限特别是在菲律宾等国家,通货膨胀并没有伴随货币供应以及信贷异常增长,那么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企业生产雪上加霜另外,在美元不断贬值的背景下,单纯的汇率升值也不能够解决—国际性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国内生产的影响问题,而且,本币升值也导致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过快升值可能会给处于深受通货膨胀之苦的东南亚各国带来毁灭性打击,使得各国中央银行面临更加难以抉择的局面  (四)大规模财政补贴的隐患不可小视  东南亚各国普遍积极利用财政政策应对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不过,其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都是短期内对企业生产或者居民生活的补贴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期内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但是随着石油和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这种大规模财政补贴所导致的社会成本也不断加大,因为财政支出的大规模增加导致财政赤字增加,而从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看,大规模财政赤字无疑都会导致通货膨胀的恶化。

  五、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一)对我国经济的潜在影响  短期内,东南亚各国通胀形势以及各国频繁采取反通胀措施,可能加剧我国国内通货膨胀预期东南亚本轮通货膨胀具有较强的输入型特征,又面临着美元贬值的国际背景,这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石油和其他的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已经对我国造成了很大压力但相对于国际粮食价格而言,我国粮食价格水平仍然较低如果国际粮价继续飙升,会刺激中国的粮食出口与走私,并有可能加剧市场的囤粮行为,影响到我国国内市场的总体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可能导致强烈的价格上涨预期2008年1季度,中国出口大米60万吨,同比增长39.4%另外,广西、云南、新疆、广东等海关都查获小规模的大米走私,由此隐含的市场预期不可低估  中长期内,将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影响我国的外部需求目前,东盟是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如果各国通货膨胀继续恶化,无论是否采取较为强硬的政策措施,东南亚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非常大,从而通过贸易等渠道影响到我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发展,影响到我国的外部需求  (二)对我国反通胀政策的启示  一是高度重视粮食问题的重要性本轮东南亚通货膨胀受粮食价格上涨较大,而通货膨胀恶化又诱发人们抢购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在菲律宾、越南、泰国都出现了抢购大米的事件。

目前,我国大米的自给率较高但我国仍然不能够掉以轻心,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