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1年1月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讲评 (4)

无**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28.08KB
约39页
文档ID:164706067
2021年1月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讲评 (4)_第1页
1/39

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 历史试题,,(1)选择题部分共16小题,按时序排列,先中后外,大致可以分为中国古代史(5题)、中国近现代史(5题)、世界史(6题)三大板块,本套试题选择题部分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既继承了全国卷选择题“三分天下”的命题特色(全国卷文综历史第24、25、26、27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第28、29、30、31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第32、33、34、35题考查世界史相关知识);又有所创新,打破了三部分比重均衡的传统,世界史所占比重增大2)非选择题部分 共4小题,第17题满分14分,第18题满分12分,第19题满分14分,第20题满分12分非选择题部分较全国卷变化较大,不再分必做题与选做题两部分,选修内容以糅考形式呈现;中国近现史比重加大试题的创新点 (一)湖北 1.落实课标要求,体现核心素养 仔细分析和研究这次湖北模考历史试题会发现,全卷处处体现着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如选择题第3题,要求考生结合“唐宋时期今湖北境内县级治所的分布状况”,分析“变化反映出”的信息和结论解答此题,需要考生会读图、用图,具备时空观念,把该题锁定在“唐宋时期”;还需要考生对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有一定的认知,如“县级治所”“高产作物”“土地兼并”等,具备独立的历史解释能力。

又如非选择题第18题,要求考生“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任一时段,概括该时段的教育成就并分析其原因”,这既要求考生对新中国某一时期教育成就有所了解,并结合时代背景,对成就取得的原因做出分析,进而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这既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又考查了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该题也体现了历史学科应该发挥其特有的“学科育人”功能,发挥好“课堂思政”的作用,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2.重视基础知识,指导高中教学 重视基础知识也是这次湖北省模考历史试题一个突出特色,这也体现了新课标强调对必备知识考查的要求 从第一部分所列表格可以发现,试卷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诸子百家、近代习俗变迁、民族工业发展、中共革命探索等,都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其次,尤其重视对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的考查,如“科举制”“太平天国运动”“现代国企改革”“经济全球化”等,如果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要想得高分很难同时,还注重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全卷共使用图表7处,其中地图2幅,还有表格、统计图、漫画、书法作品、展板等,这要求考生会读图、用图,并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3.创新试题情景,考查关键能力 如第20题,选用生活情境“小楚同学”“展板设计任务”,提供素材,要求考生“提供建议,提炼主题,论证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设问要求开放,既避免了学生生搬硬套“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又有效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三项关键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历史试题,是为今年湖北省首届新课标高考练兵,也是继山东等省之后对新课标下历史学科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一次有益探索,有不少新举措、新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对于正在使用或即将要使用统编新教材地区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有重大启示意义备考建议 1明确复习方向从以知识为本到以素养为本 知识的梳理还是必要的,可以把握主干知识和核心历史概念,建立知识的框架和宏观体系,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阶段特征可以侧重必修内容的复习,同时注意选修与必修的关联内容的复习 但要以素养为本,就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就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主讲,搭建知识体系为中心的复习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真正地参与对知识、能力、素养的体验尤其是要多加训练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与提取能力,包括文字、图片、表格等多种类型要精选史料,深度分析解读,只有促使学生生成出问题,相互交流碰撞,才能够达成较好的效果2注意复习侧重从关注教材、题海到关注社会生活 历史学习要注意对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和对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将历史、热点、中外现实等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适当关注本年度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 高三的历史复习不仅不能和社会隔离,反而需要关注社会热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知与领悟社会热点,充分发挥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功能另外,还要特别注意体、美、劳等考查角度3追求复习效率从注重进度到注重效度 过去复习模式主要是三轮复习,快节奏地梳理知识和高强度地训练测试现在,必须要处理好进度与效度的关系,一节课不应该再追求完成了多少知识点的梳理,做了多少道习题,而应该转为追求学生思维的训练力度和素养的不断积淀 要关注新高考地区的试题题型(包括这次八省市模拟考),加强解题技巧的培训通过不断地拓宽视野,提高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和素养 考生们还要注意研究错题,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从错误中总结方法和思路,以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技巧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下移到民间,如庄子所言“道术将为天下裂”,之后渐有思想解放的局面道术”在当时分化为 A分封制度B诸子百家 C礼乐制度 D三纲五常 【答案】B 【详解】 根据学术下移,以及春秋时期可得出这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道术”在当时分化为了诸子百家的思想,B项正确;AC项当时已经存在,排除;D项是汉代出现的,排除D。

2小楚同学酷爱书法,经常临摹“颜体”楷书有一天发现颜真卿的祭姪文稿(图1)虽然有不少涂改的墨团,却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查阅史书方有所悟,颜真卿是在得知颜杲卿父子英勇就义后,激昂悲愤而写下这一传世名作的这说明 图1 A颜真卿书法造诣臻于完善 B行书比楷书更具审美功能 B唐代文化由守成走向创新 D书法家气节提升作品声誉 【答案】D 【详解】 根据“颜真卿是在得知颜杲卿父子英勇就义后,激昂悲愤而写下这一传世名作的”,可以看出颜真卿有气节所在,这使其虽然有涂改,却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故反映出书法家气节提升作品声誉,D项正确;完善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B项;创新之处没有体现,排除C3图2改绘自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呈现的是唐宋时期今湖北境内县级治所的分布状况对比两图,其中的变化反映出 图2 A高产作物普及B土地兼并加剧 C人口数量增加D冗兵问题严重 【答案】C 【详解】 根据唐宋时期今湖北境内县级治所的分布状况图可以看出,宋代相较于唐朝,县级的治所数量有所增加,颁布更加广泛,因此反映出人口数量增加,因此要设置更多的县,C项正确;来自美洲的高产作物明朝传入,排除A;BD项与县级治所增加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4明朝政府在科举中普遍采取“优养”措施,生员、举人参加乡试、会试,岁贡生员入京,皆给予盘缠补助这体现出 A民众贫富差距的消弭 B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B科举考试程序的优化 D政权社会基础的扩大 【答案】C 【详解】 根据“生员、举人参加乡试、会试,岁贡生员入京,皆给予盘缠补助”可以看出,明朝进一步优化的考生应考的流程,不让考生因盘缠问题,而耽误考试,C正确; 材料只涉及考生,而不是民众,排除A; 材料涉及的是考试过程,而不是官员素质,排除B; 材料中所涉及的人员并没有扩大,还是“生员、举人”等人,因此基础并没有脑大,排除D5清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纂修的全国地理总志嘉庆大清一统志,以京师为首,依次分述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A维护国家主权B扩大地方自治 C强化三省职权D建立行省制度 【答案】A 【详解】 根据“纂修的全国地理总志嘉庆大清一统志,以京师为首,依次分述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可得出清政府通过绘制全国的地图,加强国家的领土主权意识,故A项正确; 材料与自治无关,排除B; 清代没有三省制,排除C; 元代行省已经建立,排除D。

6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这一革命纲领 A体现了农民反封建愿望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B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答案】A 【详解】 根据“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可得出这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天朝田亩制度,根据所学,其反映出农民要求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美好愿望,故A项正确,排除D; 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真正实施,不能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也没有好的效果,排除BC71918年初,山西太原人刘大鹏的日记写道:“吾邑实行剪发一月有奇,警佐下乡,警兵到村,莫不剪人之发阳曲县知事亦亲自下乡剪发这反映出 A北洋政府统治黑暗B移风易俗行之不易 B复辟基础依然深厚D卫生观念有待普及 【答案】B 【详解】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民国建立后,有的人已经剪发一个多月了,有的地方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还要县知事、警兵等人到村里督促剪发,说明当时移风易俗行之不易,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黑暗,排除A; 留发并不代表有复辟的根基,排除C; 材料与卫生无关,排除D。

8曾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指出:“资本国在中国培植的经济势力,早已根深蒂固,牢不可破(中国)要想发展资本主义和各资本国为经济战争,恐怕要糟到极点了作者认为 A中国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B民族工业发展获得有利条件 B资本主义无法解决中国问题D军阀利用帝国主义维持统治 【答案】C 【详解】注意省略号后面是本题的关键信息所在 根据“(中国)要想发展资本主义和各资本国为经济战争,恐怕要糟到极点了”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中国想通过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抗衡西方国家,是不可能的,即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不可能的,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中国的经济结构问题,排除A; 根据“资本国在中国培植的经济势力,早已根深蒂固,牢不可破”可得出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不是有利条件,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军阀,排除D9.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回忆1936年在延安的采访:“他(毛泽东)的看法一旦用英语发表出去,尽管国民党实行新闻检查,也会传回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耳朵里斯诺的采访报道 A扩大了延安的政治影响力 B促进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B缓和了国共两党之间矛盾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A 【详解】 根据“(毛泽东)的看法一旦用英语发表出去,尽管国民党实行新闻检查,也会传回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耳朵里”可以看出斯诺的采访报道,虽然有可以受到国民党的阻挠,但客观上扩大了延安的政治影响力,使更多的知识分子及中国人了解延安,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合作抗日的问题,排除B项; 缓和矛盾的说法不符合主旨,排除C;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才建立,排除D项。

10根据19791982年全国自销机构及零售额的统计情况(表1)可知表1,A企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B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C自产自销成为行业主流D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 【答案】B 【详解】 从19791982年全国自销机构及零售额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其机构、人员、额度等都在不断增加,这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企业的自主权在不断扩大,B正确; 企业改革此时才刚刚开始,排除A项; 材料只涉及到自产自销的情况,没有与其它渠道比较,不能得出C项结论,排除C;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1992年提出的,排除D11西方学者认为,罗马人的政治智慧胜过希腊人,罗马不但能进行征服,而且还能与被征服者分享征服的成果这说明罗马 A延续希腊统治策略B共和政体不断完善 B扩展公民权至全境 D宗教信仰趋于平等 【答案】C 【详解】 根据“罗马不但能进行征服,而且还能与被征服者分享征服的成果”可得出,随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