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AD-2-1400 紧急应变控制

飞****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8.50KB
约14页
文档ID:164549187
AD-2-1400 紧急应变控制_第1页
1/14

[目录]:内容 页次 A.封面: P.1 B.文件变更/修订履历表: P.2 C.内容: P.3~5 1.目的: P.3 2.范围: P.3 3.权责: P.3 4.作业程序(内容): P.3~4 4-1.紧急应变作业流程: P.3~4 4-2.各类紧急事故危害之应变指引: P.4 4-3.紧急疏散作业流程: P.4 4-4.灾害危害评估: P.4 4-5.内页排列说明: P.4 5.附件: P.4 5-1.紧急应变组织架构表: P.4 5-2.应变组织权责区分表: P.4 5-3.紧急应变组织人员联络及代理系统表: P.4 5-4.警报系统讯号及其意义一览表: P.4 5-5.危害物质存放位置图: P.4 5-6.安环事故处理报告: P.4核准管理代表审查管理部主管制作管理部发行栏:□正式版□草案□暂行□参考日期: 年 月 日日期: 年 月 日日期: 年 月 日 文件变更/修订履历表修改次数修改日期修改版别修 改 内 容12006/07/011新制订。

依据ISO14001:2004年版)1.目的:1-1.为规范环境紧急事故之事前预防措施能落实及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组织动员执行应变,采取正确抢救行动,进而有效地控制灾害持续扩大、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对人类或环境污染所造成之伤害降至最低,特制定本程序规范之2.范围:2-1.本程序适用于厂内及周边因紧急情况如:爆炸、火灾、地震、化学品、油品泄漏、环境设施故障等,紧急事故预防措施之拟定及应变之执行3.权责: 3-1.管理部总务单位: -1.依据「环境因素识别管理 作业程序」针对潜在重要环境因素之相关紧急情况,事先拟定预防对策,并制定各项紧急事故处理相应之作业规范文件 -2.负责灾害评估、控制、配合抢救处理及报告查存 -3.负责灾害发生时的处置及对外协调 -4.若有重大伤亡事件发生负责通知地方行政职能机构并协助处理 -5.提供相关环境资料 3-2.相关部门: -1.负责定期演练之规划与执行 -2.负责灾害发生之全过程处理 -3.灾害发生后协助总务单位统计损失结果 -4.协助权责单位采取合理措施:消除或减少环境影响。

3-3.警卫室: -1.负责外来车辆管理及向外疏散 -2.指导外援单位灾害处理现场3.当夜间发生灾害时,负责厂内进行疏散工作,同时负责联络权责部门主管4.作业程序(内容):4-1.紧急应变作业流程: -1.应变中心之成立: a.本厂应变中心的成立皆依循《紧急应变组织架构图》(附件5-1)执行b.本厂紧急应变组织之动员及任务编组均依《应变组织权责区分表》(附件5-2)进行明确职责划分,紧急应变组织各单位之人员编组与其代理人顺位亦明确列于《紧急应变组织人员联络及代理系统表》(附件5-3)中经管理代表核准执行,作为紧急情况发生各部门协调运作及外部联络的依据 c.紧急事故发生时,值班警卫人员须依《紧急应变组织人员联络及代理系统表》紧急联络相关权责人员实时动员救灾,并视灾害规模及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联络外部支持单位到厂支援救灾2.应变中心应准备之事项: a.「紧急应变控制 作业程序书」 b.工厂内制程、公用、消防、逃生路线等配置图 c.工厂配置图和邻近地区地图d.工厂内、外参与应变工作之人员及组织之、资料e.厂内、外联络通讯设备(含、无线电、专线、机)。

f.紧急照明设备g.通讯、警告物品和设施: g-1.收音机、电视机; g-2.个人防护装备; g-3.阻隔沙(沙包); g-4.抽水机; g-5.吸附棉3.警报系统: a.本厂之警报系统讯号及其意义,明列于《警报系统讯号及其意义一览表》(附件5-4)4-2.各类紧急事故危害之应变指引: -1.火灾灾害应变准备: a.应制作《危害物质存放位置图》(附件5-5),并每年更新b.消防器材依「消防设施管理 工作说明书」定期检查并记录,维持良好状况c.依「厂区安全管理 工作说明书」定期实施防护演练d.原物料溶剂(或溶剂混存物)容器盖子应保持完整密封,储存区应保持温度在40℃以下,若贮存场所空气中溶剂浓度可达其爆炸下限之30%,则应使用防爆型电器设备e.废弃溶剂应置放于生产线外专用贮存区,现场暂存每日一定要清运至专用贮存区,任何不明溶剂倾倒需先通知管理部总务课确定处理模式后才可倾倒至专用贮存区f.垃圾场为极易着火区,严禁烟火,若有施工需动火,应先处理垃圾并做好防火措施g.所有需使用或产生明火(含火花)之工作,应向总务单位取得明火作业许可申请核准。

h.委外承包商所使用电动工具应保持电线绝缘良好,有损坏破皮者严禁使用,延长线路应符合电动工具之耗电容量i.处理化学品均应配置适当之防护器具j.人员眼睛、身体遭化学品溅伤应以大量清水冲洗后、送医k.上述任何灾变如有波及本厂高压贮槽氮气及氢气系统时,而造成此二系统贮槽内压力突升之状况,高压贮槽氮气、氢气立即实施紧急排泄措施l.火灾紧急应变流程: l-1.紧急应变人员依「紧急应变组织架构表」分组动员 l-2.发现火灾者立即按下手动发报机,通知全厂人员发生火警 l-3.灭火组取灭火器至火场灭火,如火势扩大,无法使用灭火器灭火则采用消防水灭火 l-4.联络组(或驻警)确认火警后立即通知消防队支持,并协助指挥交通,引导消防车至火场及协助伤患上救护车送医 l-5.避难引导班引导厂内人员依逃生路线图疏散至安全地点及清点人数 l-6.急救组协助帮忙伤患急救处理及就医2.地震灾害应变准备: a.地震危害预防: a-1.每两年或厂区邻近处发生5级以上地震,应针对厂房梁、柱之劣化状况检查,必要时请结构技师勘验,有过度损害情形应予补强 a-2.原料、物料、器材堆放应稳固,超过180公分者应有防止倾倒、坠落之装置。

a-3.钢瓶应有防止倾倒之稳固装置 a-4.氢气储槽应有防止管线断裂持续外泄之遮断装置,以防止爆炸 b.地震发生时应注意事项:b-1.强烈地震发生后,工厂内若因设备遭受损坏,而引发外泄或火灾等事故,即依「消防安全紧急处理 工作说明书」进行实时其处理b-2.地震发生灾情时,以救人为先b-3.工程抢修人员以工厂设备修复及排除可能构成危险情况为优先,如防火、毒气(液)防漏等b-3.如遇临时停电时,电气人员应立即检查配电室,了解究竟为厂内电路或电力公司电源供应故障所致,以便应急处理c.地震后,总务单位人员应对工厂周围进行巡逻,并注意有否意外情况,如围墙倒塌、电杆横倒等,随即通知主管安排抢修处理d.现场操作人员应多加留意,一旦发现设备有异状或损害,应立即报告主管设法及时抢修e.灾情发生时,厂内一切执行中之作业,应立即中止,在接获管理部总务单位通知确认无发生事故之可能性后再行运作f.火灾、地震所产生额外之废气、废水、废弃物(含化学品、毒化物),应尽可能抢救,防堵环境冲击的扩大3.台风灾害应变准备: a.应随时注意中央气象局所发布之台风警报b.陆上台风警报发布:气象局发布陆上台风警报时,管理部人事课应透过任何方式告全厂人员台风动态!各单位开始做好移除松动对象,如可能受损或飞射者,门窗要锁紧,布告栏、屋瓦要固定,厂区空桶要收集于安全位置。

c.台风路径侵袭:当气象局针对台风路径发布警戒区域防患雨量时,若有波及本厂所在地,管理部应备好沙包与抽水马达,并检查各排水沟畅通度,并将景观树木固定或平放d.主管机关停止上班之宣布:气象局发布台风停止上班时,由管理部人事课协调视实际需要宣布是否全厂一切作业停止,并调度人员防台e.台风登陆时间若于夜间,本厂主管或其代理人得另调度人员协助驻厂支持f.台风来袭时,住于宿舍之同仁应随时注意门窗,并准备手电筒使用,禁止使用蜡烛 -4.水灾灾害应变准备: a.水灾发生后,工厂内若设备遭受损坏,而引发液体外泄或设备损毁等事故,即依「消防安全紧急处理 工作说明书」进行实时其处理由于水灾发生后,可能造成整个工厂灾害及电力恢复之感电危害,故此时尤应注意到整体的应变,尤其在请求支持项目之协调联系上更显重要b.水灾发生时应注意事项:b-1.发生灾情时,以救人为先b-2.工程抢修人员以工厂设备修理及排除可能构成危险情况为优先,如感电危害、毒气(液)防漏等b-3.如遇临时停电时,电气人员应立即关闭总配电室电源,再行了解究意为厂内电路或电力公司供电故障所致,以便采取应急处理b-4.水灾后,守卫人员应多巡逻工厂周围,并注意有否意外情况,如围墙倒塌、电杆横倒等,随即通知主管安排抢修处理。

b-5.现场操作人员应多加留意,一旦发现设备有异状或损害,应立即报告主管设法及时抢修、隔离b-6.灾情发生时,厂内一切执行中之作业,应立即中止5.废气灾害应变准备: a.发生无法在30分钟内扑灭之火灾时,应立即通知就近之政府环保机关协助防范空污问题b.若固定空气污染源防制设备故障时,即应依「废气排放管理 作业程序」执行异常处置7.废水灾害应变准备: a.救灾产生之大量废水,于事故受控制后应即调查废水可能含有之化学物品,若对环境会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大量DOP流入地面水体)应使用沙包将厂房水流出口堵住,引导污染水至废水处理场调和槽处理;若有本厂无法自行复原之冲击时,应通知政府环保机关协助b.其它废水溢流处理可参阅「废水排放管理 作业程序」执行异常处置8.废弃物:灾后各项固、液废弃物,依「废弃物分类管理 作业程序」进行清理分类后请废弃物处理厂商处置4-3.紧急疏散作业流程:-1.疏散时机:a.实施全厂员工疏散之时机为:厂内遭致有毒气(液)体泄漏、火灾、爆炸等有扩及全厂设备及邻近工厂区域之可能时 -2.疏散决定考量事项: a.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气候稳定度、气候状况、温度) b.可能之扩散形态。

c.可能受危害之人数 d.泄漏物质、大小及估计可能持续之时间e.泄漏形态、地点f.疏散所需之时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