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夜 一、作家作品 鲁迅 本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幼年受过诗书经传的传 统教育1898 年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入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开始接受达尔文的进 化论学说1902 年赴日本留学,初学医,后因决心改造国民的精神,弃医从文,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活 动1918 年 4 月,开始用鲁迅这一笔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7 年 10 月,鲁迅到上海定居,开始了“左翼”十年的战斗生活在此期间,他的思想由进化论 发展到阶级论,由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1936 年 10 月 19 日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 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野草 朝花夕拾 ,杂文集有且介亭杂文等等 狂人日记 、 阿 Q 正传 、 祝福等为其小说代表作 秋夜写于 1924 年收入散文集野草 二、中心思想 本文写作于 1924 年作者正在北京此时正是“新青年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 有的前进”的时候, 他“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 感到苦闷、 孤独, 仿佛“在 沙漠中走来走去”( 自序 ) 。
1924 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但是鲁迅并未消沉下去,而是继续以笔为武器,同黑暗的社会作顽强的斗争 这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通过象征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描写秋夜里一些有特征、有象征 意义的事物,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作者当时孤独、苦闷、激愤的心境,体现了作者与恶势力 进行不妥协斗争的精神 三、课文串讲 第一层: (第 1 自然段)反复描写“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反复点明 枣树,是为了表明枣树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表明作者在各种景物中突出枣树的形象,也起到为后面关 于枣树描写的铺垫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感觉如此单调,隐约反映他内心的孤独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第二层: (第 29 自然段)运用种种秋夜里一些有特征、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 暗,表现了作者当时孤独、苦闷、激愤的心境,体现了作者与恶势力进行不妥协斗争的精神 第 2 自然段:写夜空:它奇怪而高,非常之蓝,星星的冷眼而自以为大有深意,并给大地降下繁霜 其特点是:高远,冷漠,险恶它象征着黑暗势力,或者象征着黑暗社会。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 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 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 闪闪地着几十个星星的眼, 冷眼 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 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第 3 自然段:写小粉红花:它是无名花,开得极细小,冻得红惨惨的,可还做着春天的梦其特点 是弱小,受害,纯真它象征着社会上心地单纯而善良的被压迫的弱势人群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 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 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 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第 4、5 自然段:写枣树、夜空和月亮:枣树比小粉红花看得、想得更远;它光秃秃的,带着皮伤, 但仍不顾一切地直刺着天空和月亮其特点是:清醒,沉著,孤独,疾恶如仇,坚强不屈它象征着宁 愿粉身碎骨也要与黑暗社会斗争到底的斗士 夜空的形象在这里有所变化, “不安了”, “避开枣树”, 暴露了色厉内荏的另一面。
月亮也被枣树刺得“窘得发白”, “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 原先它嚣张, 现在比夜空还要脆弱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 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 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 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使天空闪闪地鬼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 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 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第 6、7 自然段:写夜游的恶鸟,发出怪异可怖的声音,扰乱夜的安宁其特点:恐怖、孤立它 象征着破坏黑暗统治秩序的孤独斗士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 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
灯火的带子也 即刻被我旋高了 第 8、9 自然段:描写室内景物描写了小青虫它在玻璃窗户上乱撞,投奔光亮,落入火中它 的特点是:弱小,莽撞,可爱,可怜小青虫象征着投奔光明却无谓地牺牲的幼稚的人们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 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 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 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 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 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第三层: (第 10 自然段)“我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已经不再讳言“敬奠”,表明 态度在昏暗的灯光的背景中,一个孤独的思想者形象跃然纸上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四、学习重点与难点 1.本文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思想。
这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通过象征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描写秋夜里一些有特征、有象征 意义的事物,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作者当时孤独、苦闷、激愤的心境,体现了作者与恶势力 进行不妥协斗争的精神 2.分析本文运用象征的手法抒情 本文主要采取象征手法抒情作者把景物拟人化,使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等具有深刻 的象征意义天空象征着黑暗势力,或者象征着黑暗社会小粉红花象征着社会上心地单纯而善良的被 压迫的弱势人群;枣树象征着宁愿粉身碎骨也要与黑暗社会斗争到底的斗士;小青虫象征着投奔光明却 无谓地牺牲的幼稚的人们 3.掌握本文拟人化手法 本文对所描写的景物都赋予他们人的思想感情、人的动作等等如写夜空,星星眨着冷眼,“口角 上现出微笑”;写小粉红花,“瑟缩地做梦”,“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写枣树, 光秃的枝丫“欠伸得很舒服”,对强大的夜空和月亮要一意地制其死命,同时对弱小的小粉红花有心灵 感应,知道她在做什么梦;写小青虫,“在灯的纸罩上喘气”,等等 4.掌握文章开始对两棵枣树的重复描写的作用 这是为了表明枣树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表明作者在各种景物中突出枣树的形象,也起到为后面关 于枣树描写的铺垫作用。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感觉如此单调,隐约反映他内心的孤独 五、重点段落分析 教材 103 页第三自然段 1.这段话描写的是枣树 2.分析枣树的形象:枣树比小粉红花看得、想得更远;它光秃秃的,带着皮伤,但仍不顾一切地直 刺着天空和月亮其特点是:清醒,沉著,孤独,疾恶如仇,坚强不屈它象征着宁愿粉身碎骨也要与 黑暗社会斗争到底的斗士夜空的形象在这里有所变化,“不安了”,“避开枣树”,暴露了色厉内荏 的另一面月亮也被枣树刺得“窘得发白”,“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原先它嚣张,现在比夜空还 要脆弱 3.这段话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表现手法是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