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花****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49.26KB
约10页
文档ID:156673002
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_第1页
1/10

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 养、健康的体魄、较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拓展潜力、乐教适 教、适应基础教育要求的合格师资,同时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 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品德素质: 热爱祖国和教育事业,拥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基本意识和教书育人、为人 师表的道德修养;具备奋发进取、乐于奉献、敬业求真、爱人向善、合作尚美的精神;具有良 好的职业道德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身心素质: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具 有敏锐的心灵感悟力、稳定的情绪控制力、良好的人际协调与心理承受力 知识素质: 具有系统、扎实的历史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人文素养; 了解国内外史学发展的理论前沿和动态;熟悉教育法规,了解中外教育学派的基本观念和发展 趋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接受基本的科 研训练;自然科学知识丰富,文化底蕴宽厚。

能力素质: 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备从事历史学教学、教学研究、教育管理的基本 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史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及相邻专业研 究的基本能力;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及现代信息技术,视野开阔,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较好的发展潜质、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强 审美素质: 具有较好的审美情趣,并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对美 的感受中形成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 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6 年) 授予学位: 历史学学士 三、毕业条件 本专业学生需修满170 学分(见下表)并通过教育专业基本技能测试(具体测试项目见附 件)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学生修满学分构成表 课程模块课程类别 最低毕业学分占总学分 的比例% 备注 必修选修 通识教 育模块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35 21.0 通识教育任选课程6 4.1 学科专业 教育模块 学科基础课程18.5 10.9 用“ *”标出的为 核心课程 专业 课程 专业理论课45.5 26.8 专业实践课4 2.1 综合教育模 块 综合素 质课程 专业综合选修课39 23.0 专业选 跨专业选修 素质拓展4 2.1 综合实践课程18 11.0 总计125 45 73.5/26.5 四、指导性教学计划及主要课程说明 (一)历史学专业(师范)指导性教学计划表 课 程 模 块 课 程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数 教学时数 周学时及开设学期 备 注 总 学 时 讲 授 学 时 实 践 学 时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通 识 教 育 模 块 通 识 教 育 必 修 课 程 03001001 大学英语(一)4 168 4 考试 03001002 大学英语(二)4 4 考试 03001003 大学英语(三)2 2 考试 03001004 大学英语(四)2 2 考试 12001005 大学体育(一)1 112 2 考试 12001006 大学体育(二)1 2 考试 12001007 大学体育(三)1 2 考试 12001008 大学体育(四)1 2 考试 13001009 军事理论及军训 3 20 2 考试 军训 2 周 07001010 计算机基础2 28 2 考试 130010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一) 4 84 56 28 4 考试 130010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二) 2 2 考试 130010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 42 4 考试 130010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 3 42 4 考试 13001016 形势与政策2 28 通识教育任选课程 6 84 小计 41 580 课 程 模 块 课 程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数 教学时数 周学时及开设学期 备 注 总 学 时 讲 授 学 时 实 践 学 时 一 二三四五六 七八 学 科 专 业 教 育 模 块 学 科 基 础 课 程 05443001 心理学基础2 28 28 2 考试 (教育专业) 05443002 教育学基础2 28 28 2 05443003 中国历史文选 (一) 3 42 42 3 考试 05443004 中国历史文选 (二) 2 28 28 2 考试 05443005 中国历史地理1.5 21 21 2 考试 05443006 中国史学史2 28 28 2 考试 05443007 西方史学史2 28 28 2 考试 05443008 中国文化史2 28 28 2 考试 05443009 西方文化史 2 28 28 2 考试 专 业 课 程 专 业 理 论 课 05444001 中国古代史(一) * 4 60 60 5 考试 05444002 中国古代史(二) * 5 66 66 4 考试 05444003 中国近代史 *4 56 56 4 考试 05444004 中国现代史(一) * 4 56 56 4 考试 05444005 中国现代史(二) * 4 56 56 4 考试 05444006 世界古代史 *5 70 70 5 考试 05444007 世界近代史 *5 70 70 4 考试 05444008 世界现代史(一) * 4 56 56 4 考试 05444009 世界现代史(二) * 4 56 56 4 考试 05444010 史学概论 *3 42 32 10 4 考试 05444011 历史教学论 *3.5 63 35 28 4 考试 (教育专业) 专 业 实 践 课 05444012 普通话及教师口语 (一) 0.510 10 2 考试 (教育专业) 05444013 普通话及教师口语 (二) 0.518 18 2 05444014 现代教育技术 (一)128 28 3 05444015 历史教学设计原理 与案例分析 128 28 2 05444016 历史课程资源整合 与考试评价研究 128 28 2 小计 68 1022 课 程 模 块 课 程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数 教学时数 周学时及开设学期 备 注 总 学 时 讲 授 学 时 实 践 学 时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综 合 教 育 模 块 综 合 素 质 课 程 专 业 综 合 选 修 05445001 中学生心理技巧 1 14 14 2 考查 (教育专业) 0544500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 14 14 2 05445003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 1 14 14 2 05445004 书法基础1 14 14 2 05445005 德育与班级管理1 14 14 2 05445006 现代教育技术(二) 1 28 28 2 05445007 历 史 教 学 艺 术 与 名师课堂品析 2 28 28 2 05445008 礼 仪 文 化 与 社 交 习俗研究 2 28 28 2 考查 05445009 中国政治制度史2 28 28 2 考查 05445010 中国古代思想史 2 28 28 2 考查 05445011 近代中外关系史2 28 28 2 考查 05445012 六朝史研究2 28 28 2 考查 05445013 明清史研究2 28 28 2 考查 05445014 民国史研究2 28 28 2 考查 05445015 抗日战争史研究2 28 28 2 考查 05445016 南京历史与文化2 28 28 2 考查 05445017 江苏历史与文化2 28 28 2 考查 05445018 英国历史与文化2 28 28 2 考查 05445019 法国历史与文化2 28 28 2 考查 05445020 美国历史与文化2 28 28 2 考查 05445021 苏联史专题研究2 28 28 2 考查 05445022 近现代国际战争研究2 28 28 2 考查 05445023 当代国际关系研究2 28 28 2 考查 05445024 世界主要民族特性研究2 28 28 2 考查 05445025 世 界 遗 产 中 的 历 史与文化 1 14 14 2 考查 05445026 中国文化概论2 28 28 2 考查 05445027 西方文化概论 2 28 28 2 考查 05445028 宗教与人生1 14 14 2 考查 05445029 中外历史改革研究 1 14 14 2 考查 05445030 中外历史人物研究 1 14 14 2 考查 05445031 中国武侠与儒家文化 1 14 14 2 考查 05445032 考古与文物鉴赏1 14 14 2 考查 05445033 影视作品赏析1 14 14 2 考查 小计39本专业选修不超过10 学分,其余学分跨专业选修 课 程 模 块 课 程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数 教学时数周学时及开设学期 备 注 总 学 时 讲 授 学 时 实 践 学 时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综 合 教 育 模 块 综 合 素 质 课 程 素 质 拓 展 00006001 文化素质讲座1 至少 10 个 00006002 各类社团活动1 至少 1 个 00006003 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 规划 1 00006004 入学教育1 综合实践课程 18 小计 61 总计 170 备注:对专业综合选修修读学分基本要求: 1.跨专业选修至少选修2 学分有关中国语言与文字应用的课程; 2.在跨专业选修中,学生选修4 学分的数学文化教育课程; 3.学生每学期最多可选8 学分专业综合选修课程。

(二)主要课程说明 1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课程是历史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阐述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及其内 在规律性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特别是有关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制度、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等方面的知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断 代史和专门史做准备 2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课程是历史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阐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及其内 在规律性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情 况,特别是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掠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资产阶 级的思想启蒙与改良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等重大历史问题,从而了解中国国情,增强爱国 意识 3课程名称: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课程是历史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阐述中国现代历史发展进程及其内 在规律性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及新 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军事、中外关系、思想文化和少数民族的历史全貌,了解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了解新中国由弱变强 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4.课程名称: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课程是历史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阐述世界古代历史发展进程及其内 在规律性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最初经历的发展基本进程,特别是 古代亚洲、非洲、欧洲以及美洲文明的产生、发展、演变情况,世界主要封建国家的政治演变、 经济发展、文化科技成就 5课程名称: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课程是历史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阐述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及其内 在规律性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