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州①苏轼闲倚胡床,庾公楼②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③一来,有唱应须和

花****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6.51KB
约3页
文档ID:156673000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州①苏轼闲倚胡床,庾公楼②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③一来,有唱应须和_第1页
1/3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点绛唇杭州 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注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秋词人时在杭州为官庾 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乘月登南楼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 “ 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 别乘:官名这里指词人的友人袁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庾公楼外峰千朵 ” 是词人闲倚胡床所见 “ 朵” 字生动地表现出重重叠 叠的山峰如花般绽放 B上片第三、四句运用了拟人、反问手法,明写词人与明月、清风同 坐,暗示词人心境的悲伤、落寞 C下片第一、二句叙写袁毂到来之后的情形:词人从独处世界中走出, 与友人一起吟诗填词,相互唱和 D下片后三句,词人以戏谑语气告诉友人:自从添了你,明月清风都 与你平分了!足见两人关系亲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 【答案】 1B 2公务之余,观赏大自然美景,与明月清风为伴的闲适;对风景 秀美的杭州城的喜爱; 对友人到访, 一起欣赏美景、 相互唱和的喜悦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 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 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 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 反问” 错误三四句运用了拟人、设问的手法 “ 暗示词人心境的悲伤、落寞” 不恰当词人的心境应是闲适、恬静的 故选B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 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 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 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 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 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词的上片,词人自述游山玩水的寂静心 态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从室内视角摄起的两个镜头,一为 词人自己的闲适倚床的风姿 “ 闲” 字突出了东坡的寂静舒坦的心态; “ 倚” 字描绘了坐靠 “ 胡床” 的美姿。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 ,镜头转到室外 开句用设问的方式,强调无有同玩、同坐的生活空间词的下片,特写 与袁公济畅游湖山的独特享受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 ,叙述宾主唱 和赠答是时词人知杭州, 袁公济悴杭州 正当词人独自 “ 闲倚胡床 ” 时, 这位副使驾着车子来了,打破了词人孤寂的沉闷世界,同游杭州湖山, “ 相得甚欢 ” ,唱和诗词 “ 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进深一层, 与上片对应,道出湖山之乐就在于袁公济的到来,打破了东坡的沉寂感, 获得了情感上和语言上的共鸣,凝聚到一点就是:清风、明月,我们平 均地享受吧,是画龙点睛之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