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单元复习(图文讲解+每课知识点)古诗词单元图文复习讲解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单元知识点梳理单元首页【人文主题】★春天古诗词诵读板块共选编十首古诗词,包括《采薇(节选)》《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江上渔者》《泊船瓜洲》《游园不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浣溪沙》《清平乐》,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春天的多彩,并借春抒情,表达了作者爱春、惜春、赞春、诵春之情语文要素】★增加积累,迁移运用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自主疏通诗词大意,为更高年段的学习作准备阅读要素】★借助注释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方法突破】★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词背景;紧扣诗题,了解内容;反复诵读,悟出诗情一、会背《采薇(节选)》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读准音雨(y)霏(fēi)载:zǎi记载、三年两载zi载重,本课读zi行:hng银行 xng行走,本课读 xng2.看注释(1)薇:野豌豆(2)雨[y]:下雨,落下雨雪,下雪3.解诗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4.知背景《采薇(节选)》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和心情原诗共六章,本诗节选的是第六章:归途之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约编成于春秋时期,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5.悟诗情《采薇(节选)》描写了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戊边战士在归途中的所思所想,表达了他爱国恋家服役思归的思想感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是《诗经》中以景写情的成功范例,是描述情景交融的名句,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诗人借景抒情,以春天随风吹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舍,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途中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6.勤拓展:有关思乡的古诗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代:宋之问《渡汉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会背《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读准音“舍”(shě)舍己为人 (sh)旅舍,这里读sh2.认清形“渭”的右部为“胃”,“ 阳关”的“阳”不能写成“洋”3.看注释(1)使:出使;到某地2)客舍:旅店3)君:你(本课指元二)4)尽:饮完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从渭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古时即使骑马也要用半年的时间4.解诗意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5.知诗人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6.悟诗情《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仿佛看到了两个好朋友难分难舍的场面,体会到诗人送别友人时关心、不舍的复杂情感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敬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言表。
7.勤拓展:关于友情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三、会背《春夜喜雨》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读准音“潜”这里读qin“重”(chng)重新(zhng)沉重这里读zhng2.看注释(1)乃:于是,就2)潜:飘洒3)晓:早晨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3.知诗人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他的诗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面貌,被称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 “三别” 等诗,皆为人传诵。
有《杜工部集》传世4.解诗意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的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5.悟诗情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6.赏析诗题中的“喜”字是怎样表现的?答: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1)春雨及时,善解人意,喜;(2)春雨夜至,不扰人而滋润万物,喜;(3)春雨下得透彻,喜;(4)经春雨滋润后,花色更艳,喜四联无“喜”字,,却从各种感觉上写,用拟人、对比、衬托等多种手法,充分写出诗人内心超乎寻常的喜悦7.拓展:与雨有关的诗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近代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 杜牧《清明》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唐 白居易《长恨歌》四、会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读准音“酥”读sū2.看注释(1)呈:恭敬地送给2)天街:京城街道3)酥(sū):酥油4)处:时刻5)绝胜:远远超过(6)题意:让十八员外不要老在京城里,多出来看看早春这一美好时光3.解诗意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4.知诗人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作品有《昌黎先生集》5.悟诗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全诗揭示了一个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期盼6.勤拓展:描写春雨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五、会背《江上渔者》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读准音“没”(mi)没有 (m)淹没,这里读m2.认清形“鲈”的左部为“鱼”3.看注释(1)渔者:捕鱼的人2)但:只(3)爱:喜欢(4)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5)君:你6)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7)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8)风波:波浪4.解诗意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5.知诗人范仲淹(989 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6.悟诗情这首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7.勤拓展:描写民众疾苦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六、会背《泊船瓜洲》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读准音“重”这里读chng2.认清形“洲”的左边有“三点水”3.看注释(1)泊船:停船靠岸泊,停泊2)绿:吹绿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5)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4.解诗意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5.知诗人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 之一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6.悟诗情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