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一古代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3557210 上传时间:2020-1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一古代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一古代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一古代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一古代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一古代的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一古代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一古代的政治制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复习资料专题一 古代的政治制度1、宗法制:含义: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对社会的影响: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宗祠,寻根问祖,互相帮助)2、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秦朝:皇帝天下独尊,及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指挥权与一身。“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古代的政治规律。特点:独断性、随意性。历代官僚都以维护皇权、服务皇帝为基本原则。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中央:三公九卿;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地方:郡县制3、元朝:行省制度十个行省(行中书省

2、);两个单列: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4、明朝:废丞相原因: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为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罢除丞相职位,吏户礼兵刑工直接隶属于皇帝,并宣布成为定制。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结果: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然而又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专题二 近代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5、列强侵华基本史实: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英国 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英法 中法战争

3、 18831885年 法国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 日本 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德奥美法 英意日俄 辛丑条约6、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影响割地赔款通商其他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英国割香港岛给英国2100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协定关税附件: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日本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允许日本在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4、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人民参加反帝后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要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到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马关条约中规定割台湾给日本,消息传来,台湾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领导:丘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战役:新竹、台中、彰化、台南、大甲溪失败:因为装备劣势,缺乏清政府的支持。精神:维护祖国领土完整而不懈奋斗。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日本根据“东方会议”的既定国策,要,称霸西太平洋,并且受到1931

5、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过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发表宣言,号召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自卫;并改编工农红军为八路军和;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省事形成。9、共产党的陕甘宁边区共产党

6、开辟敌后战场。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的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专题三 近代的民主革命10、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2)外国的侵略;(3)天灾过程:1851年(鸦片战争后),洪秀全 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资政新篇,先进的人最早提出的待遇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64年,天京陷落。性质: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11、辛亥革命(1)、历史背景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

7、加深;清政府反动卖国,阶级矛盾激化;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A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B同盟会:1905年,于日本东京成立,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3)、中华民国的成立 成立: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8、; 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之意);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政府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法令措施移风移俗的社会改革保护民族资本主义法令措施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目的:为限制袁世凯专权,维护民主共和制度。B主要内容:主权在民。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的发展。三权分立构建政治体制。体现了反对专制,实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责任内阁制。主要目的限制袁世凯专权。 C意义: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

9、度的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的统治。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对风俗习惯的革故鼎新与激浊扬清都是空前的;12、新民主主义革命(1)开端:1919年五四运动。原因:根本原因:北洋政府的腐败统治。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导火线)中心:北京 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0、(2)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上海)A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共一大已提出过)。B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意义:制定了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3)国民革命: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标志国民革命兴起。1926年7月北伐,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共

11、反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4)农村包围城市:1927年8月,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共产党独立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927年9月秋收起义,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开展了土地革命。1931年11月,江西瑞金 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5)长征:长征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的

12、意义: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这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6)抗日战争:(7)解放战争: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10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推翻了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专题四 现代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的召开;(职能:代行人大的职权,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正式确

13、立: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任务结束,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其职能和地位: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新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4、文化大革命原因: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阶级斗争扩大化经过:导火线: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开始:两次会议的召开,1966年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五一六通知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民主法制进程的重大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破坏15、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内容:(1)思想路线上: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2)政治路线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 组织路线上: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4)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意义:新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16、一国两制(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三通;1981年9月,叶剑英提出九条方针,提出国共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4年,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成为基本国策。(2)成功实践:首先在香港成功:香港问题的由来:A、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