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51082207 上传时间:2020-11-11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24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题型四 分析访谈的技巧 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 这篇访谈在提问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提问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与访谈对象的交流中,十分注意谈话的技巧,请简要分析。 这是一篇成功的访谈,文章的成功处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 1.掌握访谈提问的技巧 访谈是新闻的一种特殊形式。访谈从形式上看是由问和答组成的,问答是一种互动,访谈的进程是靠一问一答推动的。因此,提问者必须掌握一些提问技巧才能使访谈顺利进行。,-2-,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常见提问方式有:,-3-,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

2、4-,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2.分析访谈的艺术要注意三点 (1)根据访谈的针对性,明确提问的艺术性。访谈一般要具有明显的针对性,针对性不同,提问的技巧也有差异。 (2)根据访谈的专题性,明确提问的集中性和条理性。访谈的问题应突出某一方面,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求大求全,问题之间讲究顺序和逻辑性。 (3)根据访谈的典型性,明确问题的代表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情都应有一定的典型性。,-5-,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规范审题 1.审题目要求,明确是对访谈技巧的设问。 2.审访谈的提问和应答。看提问的技巧和应答的艺术。,-6-,

3、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规范答题 第一步,通读文本,把握话题。了解提问者和访谈对象所谈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第二步,拆分问答,体会技巧。将提问者的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回答分开,先读提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有无铺垫;再读访谈对象的回答,大致把握其阐述的内容,分析其回答的技巧是正面回答,还是委婉暗示。 第三步,结合主旨,分析作用。提问者的提问有一定的技巧,如直问、追问、推问等;访谈对象的回答也有其特点和目的。这都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人物的特点分析。,-7-,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 典题5分析访谈的技巧 阅读下面的文

4、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思想上的勇气是敢于面对当下 新京报记者:我很喜欢读书这本杂志,觉得您执掌的读书引发的讨论也好,专题也好,所涉及的范围比前两个时代都扩大了,这是既定的计划吗? 黄平:计划谈不上。我参与读书的编辑工作,有一点很明确,就是想拓展它的领域。这一方面是时代要求,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关心时代、当下,不关心我们的左邻右舍,缺乏世界眼光,那么我们这个清高其实是假的,真正思想上的勇气是敢于面对当下的挑战,至于你的回应是不是那么正确,能否被别人接受,那是另外的问题。,-8-,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新京报记者: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读者看到一些没有想到的新问题、新知识、新观点

5、,但可能带来了另外一种效应,比如过于分散,没有重点了。 黄平:第一,读书是一个综合性的杂志,学科领域很宽,经常发表讨论建筑、考古、人文地理、国际关系等领域的文章,它不是专业性的;第二,它又是思想、文化类的。在这两个定位下,是否应该一定有一个不分散的东西,这是一个问题。比如,你可以集中到文史哲,甚至文史哲里面只讨论史,那就不是读书了。 新京报记者:一些批评者认为,读书没有抓住当下社会最核心的问题 黄平:怎么批评都行,不过有些批评者可能是没有认真读读书,只要客观地看看,我觉得应该很清楚,它对当代、当下甚至部分超前问题的警觉、讨论和尖锐性是有的。,-9-,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问

6、题请分别简析这一部分新京报记者三次提问的特点。(6分),参考答案 第一次提问重在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拉近距离。“我很喜欢读书这本杂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使采访顺利开始。第二次提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一个话题进行简单总结,进而引出下一个问题,使采访过渡自然。第三次提问,用委婉的方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问题,既避免了场面的尴尬,又达到了采访的目的。,-10-,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解析 本来是提问,记者的这三次提问却很少用问号,这是思考的关键。第一次提问时先说“我很喜欢读书这本杂志”,这是第一人称口吻,可以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第二次

7、提问,由“这样做”及“可能带来了另外一种效应,比如过于分散,没有重点了”可知,这是承上启下,可以使采访过渡自然。第三次提问时说“一些批评者认为,读书没有抓住当下社会最核心的问题”,这种问法比较委婉,因为涉及较敏感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尴尬。,-11-,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学案四针对新闻的评价与探究 对新闻阅读的考查,也涉及对新闻观点的分析评价和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探究。对新闻观点的分析评价是时评类新闻阅读考查的重点,对文本有关问题的探究侧重对新闻的社会价值的理解和对有关问题的个性化解读。,-12-,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题型一评价新闻的观点 一、悉题型洞察设

8、问方式 材料对某某问题有怎样的看法?谈谈你的理解。 新闻引用某材料(或某人的话),其目的是什么?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简要概括新闻的观点。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态度。,-13-,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 评价新闻的观点要注意三点 1.准确把握。新闻的观点一般隐含在材料中,因而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角度、筛选出议论性语句(特别是观点句、结论句)是评价的前提。 2.具体分析。评价须建立在对新闻事实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避免脱离事实进行空泛的评价。 3.客观评价。对于新闻的观点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即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而

9、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14-,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规范审题 1.抓住题干中“分析”“观点”“看法”等有关词语,准确把握题型。 2.仔细阅读文本,准确找出表露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这是分析评价的基础。 规范答题 第一步,通读文本内容。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要建立在整体把握新闻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础上,通读是前提。 第二步,明确作者观点。这一步是归纳整理作者在文中表露的观点态度,明确评价的对象。 第三步,做出合理评价。紧扣文本内容,根据具体分析、客观评价的原则,给予合理评价。,-15-,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四、透典题

10、练就实战能力 典题1评价新闻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希望最终“互联网+”不是一场忽来忽去的新时代运动。本来,互联网就胜券在握,不乏激进,最需要理性、从容的发展。互联网的教训大多是因为过急过猛。过去为互联网摇旗呐喊不遗余力,而今看野火烧遍天下却开始了担忧。这一波互联网新热潮将给历史留下什么?是全面超级的崛起抑或一次超级的弯路?还有待历史检验。 (摘自新华网,2015年4月17日),-16-,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材料二: 1994年,中国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从此整个经济格局、产业版图乃至整个社会都出现截然不同的新气象。在20年之后,我们再度走向“互

11、联网+”,这是一种基于历史之上的必然选择与重新出发。它是一种行动的选择,更是一场观念上的深化与革命。它意味着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重要性。“互联网+”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实践形态,但要想成功,就必须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才能实至名归。 “互联网+”开启一种新时代的全新“创业”模式,整个 社会也迎来一场互联网价值理念的输送与植入。无论是改革,打造工业4.0版,还是助推经济新发展,互联网精神都堪称是润滑剂与新指南。它的生命力与成功,在过去已被证明并让我们受益,在未来,它必将庇佑我们找寻到下一个发展的新风口。 (摘自2015年4月17日光明日报),-17-,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

12、,学案四,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互联网+”的?(8分),-18-,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参考答案 第一问:材料一认为“互联网+”需要理性、从容的发展才能胜券在握,但这波热潮的效果有待历史检验;材料二认为“互联网+”必须在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理念下才能成功,它必将为我们找到一个发展的突破口。 第二问:示例 (1)“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2

13、)“互联网+”是用国内相对优质与国际领先的互联网力量去提高国内相对落后的制造业的效率与品质,加强创新与合作,加速营销能力升级,以信息流带动物质流的革命。它也会与共建“一带一路”相结合,提升整体产业的国际影响。,-19-,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解析 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要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个题目的第一问,就是把握观点态度。材料一的观点十分鲜明:“希望最终互联网+不是一场忽来忽去的新时代运动。”材料二是两个评论性语段,要从这两个段落中,概括其观点。评价作者的观点,要在把握这两则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互联网运用的实际分析、阐述。,-20-,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

14、学案三,学案四,题型二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 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 这篇新闻曾引起广泛讨论,产生了很大影响。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这篇新闻报道曾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你认为这篇新闻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21-,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 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两注意” 新闻类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包括政治价值、历史价值、人生价值等方面。 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要注意以下两点: 1.注意新闻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特点。新闻作品主张“用事实说话”,但选取这个事实而不选取那个事实,就体现了作

15、者的立场,同时也反映了新闻报道的倾向性。答题时,一定要准确理解作者“要说的话”及其报道的倾向性。 2.注意新闻价值和功能的多样性。新闻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此外还有教育功能、宣传功能、服务功能、监督功能、娱乐功能等。在分析新闻文本的社会价值时,要考虑其多样性。,-22-,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规范审题 1.看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是对新闻价值的分析评价。 2.准确把握新闻写作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规范答题 第一步,亮明观点,直接点出新闻的价值所在。表述要简明,最好加上“我认为”这样的标志语。 第二步,分条分析。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前提下,逐条列出理由,

16、除结合文本外,还可通过列举生活现象或人生经历进行分析。 第三步,阐释作答。探究题的答案,应该是一个条理清楚、观点鲜明的论述文段(除个别题目外)。还要注意,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探究,都必须从文本的材料出发,并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答案,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23-,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 典题2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助理展腾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认为,“以立法的形式确立宪法日,是对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地位的确认,体现了党和政府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促进宪法的实施,在全社会形成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使人们对宪法的地位、权威、效力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力推进依法治国战略。” 那么“国家宪法日”怎么过?去年全国各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宪法权威深入人心,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今年,各地继续深入宣传弘扬宪法精神。,-24-,整体阅读,学案一,学案二,学案三,学案四,12月3日上午,成都市检察院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在奏唱国歌之后,27名新任检察官面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