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选材的基本技巧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51081297 上传时间:2020-11-1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选材的基本技巧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考作文选材的基本技巧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高考作文选材的基本技巧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高考作文选材的基本技巧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高考作文选材的基本技巧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选材的基本技巧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选材的基本技巧ppt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作文的选材技巧,一、材料从哪里来?,1、关心自己身边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抓住生活中琐事,注意细节的刻画,叙 写触动心灵之事,抒发个体的酸甜苦辣。,活源之一:生活、社会。,高考作文考查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教育部制定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当代社会”,“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l)关注生活小事、考生应有意识地关注生活,可从生活小事挖掘素材,关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来的微妙人情火花,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引人深思之处。 (2

2、)关注社会热点。多留心社会热点,尤其是涉及人性评判的新闻报道,比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冷暖人间”等,重视写作的现实意识,文章要“为时而著,为事而作”,有现实针对性,方有生命力。如 2005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豹子飞奔:,关注自己的生活往往要抓住生活中琐事,注意细节的刻画,叙写触动心灵之事,抒发个体的酸甜苦辣。,蕴蓄和勃发“五情”:亲情、友情、师生情、乡土情、爱国情;“五心”:忠心、关心、爱心、孝心、信心。,2、关注自然世界。 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休戚相关。很多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或伦理道德,同样适用或有借鉴作用于人类社会。多关注动植物的自然世界,会大大丰富你的材料库。如2005

3、年高考山东一考生所写的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的开头:人借花传情,花借人繁衍。一阵风,透窗而入的是一种将雨的湿润。这样一个略显燥热的夏,又有多少种子随着北迁而来的鸟儿,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大自然就是这样生生不息:果实作了鸟儿的食物,鸟儿作了种子的翅膀。人类在一然母亲的教化下,懂得了一种合人伦而以美丽的道理下双赢,观察自然之,(1)自然与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雄奇的山峰,深沉的海洋,朝晖夕阴,花开花落,都可成为高考作文命题内容和写作素材。风景、情景、场景,沉醉其中,你会发现美,进而感悟美,抒发美。将这种“美”用描写或记游的形式表述出来,以表达心仪自

4、然、热爱祖国、咏叹和谐与惊奇奥妙的情愫,作文就会绚烂多姿、神采飞扬。,(2)自然与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 是无晴却有晴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寄情于自然之中,创造出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佳词妙句。壮阔的洞庭山水激荡着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美丽的荷塘月色浸润着朱自清的宁静与欢愉。关注自然,从草木的一枯一荣中感悟生命的珍贵,在杨柳的随风摇曳中倾诉思念的伤感,在古迹的残垣断壁中沉淀历史的思考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文章也会深刻饱满。,(3)自然与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春 “一枝一叶一世界”,事理、情理、哲理都可以在自然中挖掘。用自己的眼光观察自然,感悟自然,把握其本质,领悟其意蕴,

5、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境界会不断得到提升。比如,大气污染、物种消亡的背后是人类环保意识的淡薄,从而将“和谐”的命题融入到作文中去。,(4)关注历史文化,关注历史文化对自己的启发 ,对现实的启示,从历史的风烟中透视人士前行的轨迹,品味历史的厚重和沧桑,从而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才多一份理智的人文关怀,提高我们的人文品位。如上文所提的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的主体议论部分,就是借古论今.,3、关注社会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位合格的高中生不应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向故纸堆中寻学问,以前的社会不行,现在更不行。我们应该学会关注百姓话题,瞩目世界风云,聚焦社会热点,并有

6、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辩正思维能力,勇于对各种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思考,那就是真话与挚情了。,公路上自行车少了,汽车多了,看出人民生活富裕了。 家乡工厂多了,天空却变黑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河流却受污染了:说明环保意识的淡薄。 嫦娥一号顺利发射,看出我国科技的进步,国力的强大。 银行一米线的出现,看出社会对个人隐私的尊重,对人的尊重。 城市牛皮癣的屡禁不止,说明某些部门管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乘车拥挤现象少了,说明人民整体素养提高了。,活源之二:自我、内心。 写作应该写有“我”之文,重视内心感受和人生体验,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感悟,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考生

7、写作时都喜欢把目光看向高处远处,寻求成功人士、名人伟人、古圣先贤的例证,却忘了有一个同样丰富但更个性的材料库,那就是自己。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自我的心理历程、成长经验、人生体悟,是一个丰富而且独一无二的宝藏,只要有心开掘,真可取之不尽。 如2006年高考上海优秀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从自己身上找材料是选择材料的一个好方法。 每一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长处,研究这个长处和作文材料之间的联系,我们就会发现,材料用之不竭。自己的长处指的是什么?唱歌、书法、画画、体育、表演、演讲、家务等等,不少同学还不只长于一项,一旦对这些长处充分挖掘,材料不仅用不完,还具有鲜明的个性。例如有一个学美术的考生,走进考

8、场非常害怕,不知材料在哪里,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的作文试题提供了一组带“三”的词语,要求考生根据由带“三”词语所引发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作为美术考生如何找到命题和美术专业之间的联系呢?设想一下,学画不少同学忽视了基本功训练,希望一下子掌握高超的技巧,结果总是达不到要求,根源何在,是不是应该“三省吾身”?不停地模仿名画,一直做不到有那么一点点神似,是不是应该“三思而行”?那一次写生为何成功?那一次临摹为何失败?经过“三省”,在后来的学习中是不是应该“举一反三”?这样他就找到了写作的较好材料了。,活源之三:课本、读本。 课本、读本是一个近在手边,考生极为熟悉、资源丰富且取之不尽却极易被忽视

9、的材料库。而且,课本、读本的文章已经承受过编书者的严格挑选、使用者的认可和时间的检验,更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如 2005年福建一考生的作者通过联想,选择中国古代前贤中两不同处事风格、生活方式的人进行比照,笔触或深或浅、或详或略地触及到了庄子。陶渊明、王维 屈子、司马迁、辛弃疾。诸葛亮、苏试、柳永。嵇康 阮籍等人,展示他们的各得其所、各有所长,观点辩证而机智。这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深度、力度兼具,大开大阖,挥洒自如,酣畅淋漓,体现了作者的敏捷才思和深邃的思想,堪称大手笔;其实冷静一看,文章中的素材都集中在语文课本和读本一到六册中,顶多再加上语基手册中的一些名句,课本素材的功劳不言自明。,从课本读

10、本中找材料.有人说,我们整天关在课堂,接触的是课本,没有鲜活的材料,这种说法不对。我们学过那么多课文,用课文内容做材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吗?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是语文课本中的传统名篇。有一位考生运用这个材料来论述高考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关系”,真正是再好不过了。“出”“人”“高致是2005年湖北省高考作文命题中的关键词,在材料问题上,当我们感到山穷水尽时,何不想一想课文漫话清高庄子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等,何不想一想我们从课文中了解到的李白、陶渊明等,他们进“入官场,又从官场走“出”,这才形成了他们人格和精神上的“高致”。孔子的积极“入”世,庄子的逍遥“出”世,课文中都有详细的记载,我们拿来

11、略加评论,就是一篇好文章。这样的好事,我们为什么偏偏忽略了呢?,我们说课堂是一个材料库,也包含有对材料的分析利用要求。例如莫泊桑的项链,没有哪一个考生不知道。玛蒂尔德丢了朋友的项链,用了十年的代价还债。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的评价,我们可以肯定小说讽刺了虚荣心,也可以认定是劳动改造了人,还可以赞赏玛蒂尔德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基于这样一个分析,同样一个材料,既可以用来论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也可以用来阐述“诚信”话题,只要我们注意亮出角度,分析到位即可。我们熟知课文,用这样的材料得心应手。,活源之四:课外阅读。 平时要注意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天文地理,人事物态,尽可能广加涉猎,兴趣固然重要

12、,博闻也必不可少。博闻可开阔视野,不至流于偏颇孤陋,博闻可提炼见识,不至流于浅见狭隘,博闻可丰富文采,不至流干枯燥单一。如2006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月圆是画,月缺是诗。文章的标题通过对比揭示了圆满与空白的关系,巧用张爱玲的名言构成点明题旨式的题记,醒人耳目,彰显作者的文采。文章的主旨是留一点空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对此论述,作者并不是无病呻吟:,活源之五:个人喜好。在材料的贮备中,有一种很特别的贮备思路和方式,那就是集中个人喜好的一点,务求参透,即有意识地只积累一个人的材料或一个方面的材料,如前面“高考典文”里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如2005年高考北京作文说“安”,借国粹京剧说时代需推陈出新,不能

13、安于现状;再如2006年高考北京一考生写的北京的符号:老舍与北京:,活源之六:分类翻新 面对繁多浩瀚的写作材料,明晰的分类积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考生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分类的标准因人而异,以方便自己区分记忆为上。分类的多少也因人而宜,有的人喜欢简明扼要的几大块,有的人喜欢条分缕析地不含糊。不过,分类不可过少或过细,过少容易选材不当,过细容易费神劳力。分类积累的材料,要经常品读、思考,在把握材料的基本)意后尝试将一则材料多角度多层次解读,将几则同类或不同类的材料组合解读,看看能否翻新创意,独出机杼,这样一则材料可变身为多则材料。平时多做这样的尝试和训练,在考场上方能临场从容,奇思不断。

14、,二、怎样选择材料?,考试作文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所以考生在按照试题要求,确定“要我写什么”或“我可以写什么”之后,就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根据意旨的要求去调动生活积累,调动知识积累,发挥意识活力,由此及彼的展开充分联想。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在选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按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去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层次,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宇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果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时为止。”朱先生的这种经验,对于我们应试写作也是很有借鉴作用的。,当你面对着题目时,你可以从自己想到

15、他人,想到家庭,想到社会,从现在想到过去,想到古代,想到历程,由中国想到外国,由人类想到物种,由现实想到未来,由地上想到天上,由人想到神想到鬼,由课本上学到的想到广播里听到的,想到图书报纸杂志电视上看到的,想到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这样,潜藏在大脑皮层中记忆的大门洞开了,过去看到过或听到过的种种人、事、情、景就会汩汩滔滔,奔涌而至,往日学过的知识也会扑面而来。这时,材料任你选,观点任你挑。这样,生“材”有道,“材”源茂盛,还愁没的可写,没有论据和材料吗?经历过这番思索之后,写出的文章,必然思路开阔、涵盖面广,内容充实、生动活泼。,一、扩大视野,广泛选材 中学生接触社会不多,

16、社会阅历较浅,要使自己的见识让人“服”,就要多读书、多看报、多看新闻,把材料从教室、课本。家庭这些小圈子里拓展开来,“上穷碧落下黄泉”,古今中外,人文地理,广泛搜集才能捕捉到丰富的材料。例如下面几篇文章就是展开了丰富联想,以材料的丰富,视野的开阔而赢得了阅卷人的喜爱。 例如下面的诗般母语一文,是什么,如稚拙的图画,刻在出土文物那沧桑的剖面;是什么,如风霜渲染过的枫叶,夹在唐诗宋词发黄的纸页间:是什么,如行云如流水从老人的唇齿间娓娓道来,映在纳凉顽童神往的双眸;又是什么,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遍地流淌、生生不息。是母语。是母亲亲切的话语,是中华民族视为根的话语,是中国遍地开花的话语。 一直觉得,我的母语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话语。它历经五千年文明的浸润和刀枪大石的历练读起来才能如此字整腔圆,如珠王落盘。千百年来,中国话在无数龙之传人的唇舌间辗转,亦使它本身都有了灵性。我们珍视它又漠视它而它却一 如既往,在东方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铮铮作响,向世界发出自己庄严的喉音。 在古埃及人信奉的众神里,有一位叫玛特乃掌管真理、正义及法度的女神。玛特头上佩戴羽毛,人死后至冥府心脏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