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辨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086116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辨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辨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辨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辨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迷茫的痛苦外显为精神的无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辨析文学院 0504 李桐 05501149摘要: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意旨,古往今来的研究者见仁见智,有多种说法。本文试图从诗歌的主旨句入手,结合李白的其他诗歌创作,综合李白创作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李白个人的追求与遭遇,探讨李白诗歌的内在涵义,解读出李白创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所特有的无奈的情感历程。关键词: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主旨Part0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意旨,一直是李白诗歌研究的一个热点,有多种认识和说法,概括起来,大略有“世事虚幻”说、 “回首蓬莱宫殿”说、 “向往神仙世界”说、“象征光明、理想”说,以及后来的“不肯屈事权贵, 挣脱

2、黄金樊笼, 洁身自好, 争取自由”和与此大致相类的“挥斥幽愤,追求自由” , “不满现实,蔑视权贵,向往自由生活的境界” , “弃世、非仙、皈依自然” , “遍游名山大川以终天年” , “傲岸不屈,保持人格”等。这些说法中,出自于清人陈沆的诗比兴笺中的“回首蓬莱宫殿”说是现在比较通行和认可的说法。原文如下:陈沆云:“此篇昔人皆置不论,一若无可拟议者。试问:题以留别为名夫离别则有离别之情矣,留赠则有留赠之体矣,而通篇徒作梦寐其茫之境,山林变幻之词,胡为乎?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磋此于留别何谓耶?果梦想名山之胜而又云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又何谓耶,所别者东鲁之人,而云安能摧眉折腰事

3、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颠 。又何谓耶,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奇意。首言求仙难必,遇主或易故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言欲乘风而至君门也。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以下,言金蛮召见,置身云霄,醉草殿廷,侍从亲近也。忽魂悸以魄动以下,言一旦被放,君门万里,放云:准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也。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燃眉折腰事权贵云云,所谓“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嗅”也。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蹭握手之什。 ”安旗在李太白别传中写到:“陈抗之说,深得此诗之秘旨。今之论者或以诗中梦境为李白之理想境界,可谓失之千里。 ” Part1诗的题目为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

4、鲁诸公 ,根据题目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首赠别诗,李白性情豪放豁达,一生交友无数,但是李白又有一颗不安定的心,漂泊是他一生的主题,他年轻时寄情自然,喜好游历名山大川,结交隐士逸客,中年则投身政治,宦海飘摇,三次出入长安。所以在李白的诗中,表现朋友离别的诗歌有很多。试看较早的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再看后期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 梦游一诗的离别之情实在是太过悲凉苦闷压抑沉重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让我们回到五年前,也就是天宝元年,相信会找到

5、答案。公元七四二年,天宝元年,李白已经四十二岁了,他接到了当今皇帝的邀请,得意洋洋的向长安而去,他入世为官的梦想就要实现了。他的喜悦之情在他的诗歌就能体现出来。试看这首诗。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尤其是最后的一联,多么的狂妄,但这是李白,天才就应如此。告别了自己的一双儿女后,他又和自己的妻子开起了玩笑。试看别内赴征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

6、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自比苏秦,多么的志得意满,可是李白却忘了,苏秦在成就一番功业之前,也经历了不少的磨难。李白就这样到了长安,李阳冰草堂集序中这样记载到:“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唐明皇降辇步行,亲手为其调羹,这是多大的排场呀。但是,一个真正的诗人若是偏要入士为官,往往是一段悲剧的诞生。在他之前,屈原,陶渊明已经为这个论断做了论据,可惜的是,李白依然执着不改。慢慢的,李白开始发现自己并不属于这里,自己只不过是荒淫的皇上的一个玩具而已,自己最大的作用不过是写写“云想衣裳花想容”这样的帮闲文字罢了。他开始厌倦这里了,他到

7、长安的第二年,他的老酒友贺知章要告老还乡了,李白在写给他的送别诗中透露了这样的情怀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李长之的李白传这样描述李白当时的感受, “在野的李白想在朝,在朝的李白想在野” 。或许朝廷对于李白来说是一个现实的围城,离开也许无奈,但也许是最好的法子。李白决意要走了。幸好皇帝还比较开明, “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 ”于是李白又开始了漂泊,好在李白还有很多朋友,重要的是,李白还有人生的另一种追求,那就是求仙问道。唐朝是道教在中国兴起的年代,而李白幼年生活的四川地区,更是道教盛行,可以说,李白自小就受着道家思想的熏陶,在诗歌中他写到

8、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道家思想的形而上的特点恰与李白潇洒飘逸的性格相符,二者交汇,便激荡出李白独特的诗风。道教思想深深的注入了李白的诗歌创作中,总结起来,可以归纳出两点,一是大鹏精神,二就是旅人情思。李白好以大鹏自比,而这大鹏的来历自不必说,当然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那只“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而这种精神遇到了坠落人间的仙子李白,就变成了他淋漓轻扬的诗风,孤独人格的写照和多多少少的玩世不恭。试看看早期的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

9、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开元十三年(725) ,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白 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 (后改为大鹏赋 ),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再看李白的绝命诗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临终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李白自撰的墓志铭,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

10、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以及一份无法常人体会的孤独情怀。上面已经说到,漂泊是李白一生的主题,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路上,而驱动李白不停游走的内在动力正是求仙问道。在李白年轻的时候,他就写过一首诗叫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在他以后的创作中,还有很多首类似的描写自己求仙问道的诗歌,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Part2本诗的题目为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些研究者认为这是一首完整的记梦诗,并且还搬出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释梦境中的种种景象,加以无端的阐发,我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我们可以问出一个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李白真的

11、做过一个这样的梦吗,诗中的种种真是梦中所见吗?回归到诗的文本中,我们可以发现,梦游天姥并不是一个美妙的旅程,这个梦可以算是一个噩梦,因为诗人“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在现实中,梦是记不住的,我们往往一觉醒来,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什么梦,但却无法加以表述,更不用说是细节了,但有一种例外,就是噩梦,就是那种中途突然醒来的梦。就像诗中描述的那样。但我们要问,这真是李白的一个噩梦吗,答案其实很简单,不是。李白在天宝元年四月,曾经游历过泰山,并写下了游泰山六首 ,下面是其中四首。四 月 上 泰 山 。 石 屏 御 道 开 。 六 龙 过 万 壑 。 涧 谷 随 萦 回 。马 迹 绕 碧 峰 。 于

12、今 满 青 苔 。飞 流 洒 绝 口 。 水 急 松 声 哀 。北 眺 嶂 奇 。 倾 崖 向 东 摧 。洞 门 闭 石 扇 。 地 底 兴 云 雷 。登 高 望 蓬 瀛 。 想 象 金 银 台 。天 门 一 长 啸 。 万 里 清 风 来 。玉 女 四 五 人 。 飘 摇 下 九 垓 。含 笑 引 素 手 。 遗 我 流 霞 杯 。稽 首 再 拜 之 。 自 愧 非 仙 才 。旷 然 小 宇 宙 。 弃 世 何 悠 哉 。清 晓 骑 白 鹿 。 直 上 天 门 山 。山 际 逢 羽 人 。 方 瞳 好 容 颜 。扪 萝 欲 就 语 。 却 掩 青 云 关 。遗 我 鸟 迹 书 。 飘 然 落

13、 岩 间 。其 字 乃 上 古 。 读 之 了 不 闲 。感 此 三 叹 息 。 从 师 方 未 还 。清 斋 三 千 日 。 裂 素 写 道 经 。吟 诵 有 所 得 。 众 神 卫 我 形 。云 行 信 长 风 。 飒 若 羽 翼 生 。攀 崖 上 日 观 。 伏 槛 窥 东 溟 。海 色 动 远 山 。 天 鸡 已 先 鸣 。银 台 出 倒 景 。 白 浪 翻 长 鲸 。安 得 不 死 药 。 高 飞 向 蓬 瀛 。日 观 东 北 倾 。 两 崖 夹 双 石 。海 水 落 眼 前 。 天 光 遥 空 碧 。 千 峰 争 攒 聚 。 万 壑 绝 凌 历 。缅 彼 鹤 上 仙 。 去 无 云

14、 中 迹 。长 松 入 云 汉 。 远 望 不 盈 尺 。山 花 异 人 间 。 五 月 雪 中 白 。终 当 遇 安 期 。 于 此 炼 玉 液 。很 熟 悉 不 是 吗 , 特 别 是 第 一 部 分 , 几 乎 和 梦 游 中 描 述 的 一 模 一 样 , 纵 观 这 几首 诗 , 我 们 会 发 现 , 无 论 是 对 仙 山 景 物 的 描 绘 , 还 是 偶 遇 仙 人 时 的 描 写 , 甚 至 是 所用 的 词 汇 , 都 大 同 小 异 。 我 们 甚 至 可 以 说 那 首 梦 游 中 对 天 姥 山 的 描 绘 就 是 对这 几 首 游 泰 山 有 感 的 总 结 。仙

15、 境 非 梦 , 而 是 李 白 匠 心 的 想 象 , 这 个 对 于 仙 境 的 描 述 已 经 成 为 了 李 白 头 脑 中 的固 定 程 式 , 只 有 修 辞 的 需 要 , 就 像 评 书 里 的 “赞 ”, 对 于 诗 歌 的 主 旨 并 没 有 太 多 的意 义 。 试 看 另 外 一 首 鸣 皋 歌 送 岑 征 君 , 此 诗 据 考 证 , 应 作 于 梦 游 一 诗 的几 月 之 后 。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洪河凌兢不可以径度,冰龙鳞兮难容舠。邈仙山之峻极兮,闻天籁之嘈嘈。霜崖缟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玄猿绿罴,舔啖岭岌,危柯振石,骇胆栗魄,群呼

16、而相号。峰峥嵘以路绝,挂星辰于岩坳。送君之归兮,动鸣皋之新作。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君不行兮何待,若返顾之黄鹄。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巾征轩兮历阻折,寻幽居兮越崦萼。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水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冥鹤清唳,饥鼯频呻。块独处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堰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獬于风尘。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固将弃天地而遗身。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该 诗 对 于 仙 山 幻 境 的 描 写 , 例 如 “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 ”等句,与梦游一诗也是很相近的。既然对梦境的描述只是一个固定的套路,那我们就将注意投向诗歌的最后几句。既然是要探讨诗歌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