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49743300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国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国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国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国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是中国医科大学发奋图强、锐意进取、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科大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实施本规划。一、基础与形势(一)现实基础“十二五”期间,学校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科学研究,扩大社会服务,注重文化传承,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办学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改进,整体办

2、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稳步增强。2015年1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共建中国医科大学的合作协议正式签批,为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科大学提供了更为优质、宽阔的平台。学科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加强统筹协调,学科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现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新增博士授权一级学科3个,总数达到6个;新增博士后流动站3个,总数达到7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四个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加强校内师资培养与校外人才引进相结合,不断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新增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新增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

3、,新增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新增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新增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新获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人选、领军人才、优秀专家、攀登学者、特聘教授等省级各类人才称号369人次,新增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新增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新增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2015年高级职称教师比2010年增长18.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2010年增长13.7%,具有海外培训经历教师比2010年增长26.2%。高水平教师数量明显增加,学校办学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能力明显增强。尊师重教氛围进一步形成,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观念进一步牢

4、固。制订、重新修订了20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在部分专业引入国外先进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探索中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在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分阶段考试试点中取得领先成绩。学校有8人入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新增7个本科专业。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处于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学生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科学

5、研究能力稳步提升。整体科研条件得到改善,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从3亿元增加到7亿元。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培育基地1个、辽宁省重大科技平台2个,牵头组建辽宁省首家医学科学前沿领域协同创新中心。承担科技项目数明显增加,主持国家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20项,各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6项。首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和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雅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SCI收录论文数五年累计4413篇,较“十一五”期间增加了311.7%。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医疗资源稳步增长,医疗质量进一

6、步提升,医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临床学科综合优势日益突出。2015年末与2010年末相比,床位数增加了26.6%,年门急诊总量增加了55.2%;年住院病人数增加了58.5%,平均住院日缩短1.4天。新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8项,获批成立国家级培训基地3个。在2015年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中,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盛京医院分列第12位和29位,附属口腔医院位列口腔专科第8位;附属第四医院发展迅速,位居辽宁省三甲综合医院排行榜前列。完成了国外、国内(省内)医疗援助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凝炼形成以红医文化为核心的医大文化和“救死扶伤,求是创新”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医大校庆

7、、纪念毛主席题词、建设开放校史馆等活动,通过新校园规划、景点标识的设计、学生音乐会、教职工文化活动、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表彰、校外公益活动等方式,使医大人的精神境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办学支撑条件明显改善。新校园全面投入使用,新增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校园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办学条件得到充分改善;学校收入水平大幅增长,2015年学校总收入比2010年增长76.5%;教学、科研仪器总值增加51.6%;新建职工住宅总建筑面积35.8万平方米,职工住房条件明显改善;职工收入水平明显增加;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较充分的条件保障。办学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院两级管理制度,制定了中

8、国医科大学章程和中国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全面启动综合改革,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制订修订了273项规章制度。优化学校决策体系、学术治理体系、行政服务体系和民主管理体系,学校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改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完善校、院、教研室等各级党组织建设;实行学院党政交叉任职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学风、校园风气进一步好转。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对照办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和建设一流大学的总体要求,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学科建设长期、持续的统筹协调工作不够,学

9、科间的交叉融合、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缺少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中青年优秀人才储备不足;对教育教学认识不足,教学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教师教学动力不足,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科研管理方式陈旧,统筹协调能力不强,少数科研人员学术态度不严谨;临床新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在全国处于领军地位的临床专科数量较少;教学和科研平台的质量水平偏低,校园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文化软实力和社会声誉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有待构建完善。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我校尚未真正形成内涵发展、质量优先的内在动力和文化环境,争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科大学的战略部署、目标责任尚未形成具

10、体任务,尚未能有效传导到基层学术组织和师生,治理能力和支撑条件还不适应学校快速发展需要。“十三五”期间,学校要进一步坚定一流目标,积蓄实力,力争实现重点突破,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把握机遇“十三五”时期,学校改革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和共同愿景,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推动国内大学内涵式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高校紧密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国家民族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和智力贡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11、中的重要生力军。我校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在贡献中实现内涵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内在要求、必由之路、出发点和落脚点,也为全面深化高校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我校必须牢固树立和深入推进“五大发展理念”,才能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7号)将使政策和市场的双重红利进一步

12、释放,东北地区再次振兴迎来重要契机。我校必须全面参与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建设,深化综合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在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医疗服务的同时,也使我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取得长足的进步。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数量要进入世界前列,基本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双一流”建设方案是国家加强高等教育、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大举措,为国内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实施路径。我校必须把握这个重要机遇,结合学校实际,集中力量重点建设若干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逐步带动学校整体实力快速发展。2015

13、年底,学校正式成为首批由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共建的医学院校,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高水平的发展平台。我校必须积极把握省部共建机遇,争取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获得重点支持。同时,辽宁省委、省政府为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将为我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淀、沈北校区的全面启用、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学校建校和建国“两个百年目标”的有力牵引,让我校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因此,全校师生要紧紧把握大发展的最好时机,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三)应对挑战“十三五”时期,是我校

14、实现“有特色、高水平、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科大学”奋斗目标的加速追赶阶段,是集中全力、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期,还将面对办学水平不高、竞争环境激烈、经费投入不足、体制观念落后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学校在长期发展中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优势,但在学科建设、高端人才、教师水平、毕业生质量、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国际化水平、社会声誉等方面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国际影响力明显不足。当前高等教育资源全球流动和市场全球一体化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知名大学都在抢抓机遇,努力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规划,已使我校处于国内高等学校“万马奔腾、奋勇争先”的激烈竞争环境之中。

15、我校作为省属地方院校,一方面,与中央部属院校、发达省份地方医学院校等主要竞争对象相比、与一些较不发达地区获得较大投入的医学院校相比,我校获得的投入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学校财政的自我“造血”能力差,没有大型的校办企业,创收能力明显不足。同时,我校教师争取各类科研项目的能力和动力都还不够。整体上办学资金的短缺严重制约着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受落后观念与消极思维的影响,在部分教职员工中还存在着“夜郎自大”或“自我悲观”的错误认识。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仍然不能全面适应现代大学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不利于调动和激发校院两级管理部门和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机制运行方面,亟待引导广大职工正确处理好教学、

16、科研、医疗和管理之间的关系,自觉履职尽责。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能否很好地应对挑战,关系到学校“十三五”目标的实现,对学校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进一步提高学校发展活力,夯实发展基础,一步步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努力开拓中国医科大学事业的新篇章。二、目标与战略(一)办学使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致力于传播和创造知识,以造就思想和能力领先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为目标,以贡献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和引领科技创新为担当,以服务与奉献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为己任,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红医文化为使命,立足辽宁、服务全国、影响世界。(二)发展愿景经过实施“加速追赶、齐头并进、超越引领”三步走战略,到本世纪中叶我校将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2020年,“十三五”末期,部分优势学科达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主要办学指标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