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论文-修订编选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9520136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社会主义论文-修订编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起初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 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19 世纪 30 至 40 年代, “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 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 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 16、17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 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

2、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 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18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 的形式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 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 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 ; 有了初步 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 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 19 世纪初期的

3、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 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 ; 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 和阶级剥削等观点, 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 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 ; 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 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 使社 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社会主义有三大流派: 一:国家社会主义又称“纳粹主义” 作为一种理论,国家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拉萨尔,在德国人看来,国家是代表一切阶级 利益的超阶级的存在,实现社会主义不应该寄希望于革命,而应该企求国家的恩赐,所以他 的要求

4、是实行普选,国家扶持建立工人合作社,实行国有化等。 而在实践上, 国家社会主义要求的国有化是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情况下实行的, 作为对 市场的限制, 它所导致的必然是市场的消亡, 而国家社会主义却将使市场停留在不发达的形 态上 ,在这样的基础上,将使国家机器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中心作用,而为了维持这种局面, 国家机关就必将竭力限制市场的发展, 垄断一切经济资源, 内在地迫切需要进行专制统治和 对外扩张。 国家社会主义强调 : 国家是绝对物,所有个人和集团都是相对的,国家是个人真正的理 性和自由意志的体现,个人必须绝对服从国家。 法西斯主义是最典型的国家社会主义。 作为一种历史实践, 法西斯主义的国家

5、社会主义 在它存在的历史时期给人类带来了重大的灾难。 二:民主社会主义又称“社会民主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党国际及其所属社会党的理论旗帜。作为社会民主主义的一支分 支, 一种对资本主义的改良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早在世纪初中期的国际工人运动中就存 在。后来,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基础上,欧洲国家建立的工人政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 主张,同时又自称为“社会民主党”和“社会民主主义者” 。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又 一次经济繁荣,欧洲政治形势发生变化,普选权的推广,工会力量的扩大,人民获得更多的 民主权利。在这一情形下,随着布朗基主义突击式的暴力革命已不可能获得成功,而新的革 命形势又远未到来,

6、恩格斯开始提出新的历史形势下的革命战略, 在不放弃暴力革命的基础 上,有效的利用普选制度,实行议会斗争。 1895 年恩格斯逝世后,在议会中获得多个席位的社会党不愿意放弃既得的利益,希望 通过修改纲领,来钝化革命性质,融入现实制度,于是伯恩斯坦等人以民主社会主义修正了 马克思主义,将恩格斯的和平斗争理论片面化、绝对化,这种社会改良主义就逐渐成为社会 民主党的主导思想。经过上世纪初期的历史分野,民主社会主义在百年来的发展演变中,与 科学社会主义愈行愈远。 非暴力,即否定革命,是民主社会主义中最被推崇的理论部分之一。 三: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而是共产

7、主义。 共产主义于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之后壮大。 共产主义不是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一个分 支,由于其直指阶级社会的根源私有制,也就超越了一切社会主义 。 科学的共产主义, 是在现代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只有当私有制最终发 展到其最完备、最高级的时期,发展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也就是关于私有制的对立运动走向 最终阶段时,共产主义才能获得消灭私有制的历史任务,只有在这时,共产主义才不是表现 为对一种理论的实践, 而是关于历史实践的理论。 以马克思主义为开端产生了科学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就一般定义而言,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或实行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的国家。但现在对于何谓“实行社会

8、主义制度” 、何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争议。 中国将“社会主义国家”定义为“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具体形态的名称是“人民民 主专政”奉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 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 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走社会主义道路 ; 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不照抄、 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 思主义普遍真理同

9、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 特别是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 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 在十二大提出 “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 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主要内容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十七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纵观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形 成发展过程和科学内涵,可以用三个词来概述 : 一是目标,二是方法,三是思想精髓。中

10、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就是造福人民,方法就是解放生产力,思想精髓就是实事求是。以 造福人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 就是要求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生 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要满足这两个需求,就要不断解放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 而 要真正解放生产力,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依托国际大环境,依据中国国情,根据不同时期 所面临的不同问题,采取最有效、最科学的方式,实现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近三十年的发展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走了一些弯路,社会 主义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造成我国综合国力虚弱,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和 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在当时的国

11、际国内大背景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 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等问题, 成为党和国家必须面对的重大历史性课 题。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以邓小平同志 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的著名论断,包括“发展才是硬道理” 、 “摸着石头 过河” 、 “黑猫白猫” 、 “三个有利于” 、 “不争论”等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突破思想 禁锢,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 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 ,从此,我国经济社会驶入了快速发展 的轨道。邓小平理论的

12、实质是讲发展。通过不断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邓 小平倾注大量心血的工作重心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 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就是邓小平理论不断解放生产力的明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 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环境的持续恶化、资源的过度消耗、官员的腐败渎职、公民的道德缺失 和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等。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社会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应该说,我国出现上述问题是社会 转型期不能不付出的代价。解放生产力,刺激经济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差距过 大。反之,如果不建立激励机制,平均分配社会财富,又

13、势必会减缓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极大地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也会产生一切 向钱看的副作用,有钱无钱几乎成为判断能力的唯一标准,再加上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必然 造成腐败分子滋生,必然出现公民道德缺失。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当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到 一定程度,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必然会相应提高,包括伦理道德、幸福指数、社会的公平正 义感等。只有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人们对精神的追求才会日益增强。 在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 抓住了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 才能实现社会的阶段性飞跃。 在这个时候,中央适时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 设

14、,既顺应了时代的新要求,又符合人民的新期待。 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 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可以看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造福人民 ;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要始终发展和保持先进生产力,就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个巨大的“和”字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告诉世人我国 发展思路已经实现了根本性转变从偏重经济发展到注重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

15、发 展,更加注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用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心和力量,在继续提 高经济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并进而提升综合国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重视国 情、正视现状、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治国理念。这些治国理念和方略,是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完善。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使中华民族大 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 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 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大力加强经济 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未来的中国,一定是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