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某知名中学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9106399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某知名中学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2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某知名中学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2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某知名中学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2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某知名中学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2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某知名中学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2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某知名中学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某知名中学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60分)1.1.下面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B. 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D. 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观点。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故ABD项错误。本题选C项。考点:哲学点评:本题易出现考生因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细而错选。尤其注意哲学和世界观概念的区别。本题难度适中。2.2.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

2、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A.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 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 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相对独立性【答案】C【解析】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就是世界观,用这样的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里的思想属于世界观问题,而

3、行为则说明方法论的指导作用,说明世界观决定了方法论,故C符合题意;A、B、D观点错误。答案选择C。【考点定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名师点晴】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联系: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3.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有所成就,需要哲学思维。这说明( )A.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 哲

4、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论述的是具体科学与哲学的一方面关系,主要是强调具体科学的研究离不开哲学思维,因为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C正确;A侧重于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强调的是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与题意不符;BD与题意无关。考点: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4.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学习与计划的关系问题C.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详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5、问题。故A选项入选。其他选项均错误。5.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属于A. 可知论 B. 不可知论 C. 主观主义 D. 唯心主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认为世界是可知的。这种观点属于可知论。故BCD项错误。本题选A项。考点:可知论点评:本题是学生运用教材基础知识解答问题,只需回忆书本知识,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熟记基础知识很关键。本题难度较小。6.6.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我国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上述观

6、点A. 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 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C. 否认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 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答案】D【解析】【详解】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和我国春秋时代管子书中水地篇中的观点都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属于朴素唯物主义,D项符合题意;上述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上述观点并不否定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点睛】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7、。7. 下列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错误的是A.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C. 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D. 物质是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未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现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万事万物的共性。D项中“看得见”、“摸得着”等观点是错误的,不能入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项。8.8.李白名句“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蕴含的哲理是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运动变化的C.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 规律是可以被改造的【答案】C【解析】【详解】“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8、。体现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项符合题意;AB项均与题意不符;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创造和消灭,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点睛】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9.9.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况,这说明A.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 意识来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D. 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答案】A【解析】【详解】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

9、况,这说明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对人的生理机能具有调节作用,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意识对于生理机能的调节作用,不强调意识的产生,B项与题意不符;意识来源于物质而非个人的内心体验,C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不A。【点睛】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主要强调的是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信心、决心、意志等能产生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推动人们战胜困难取得成功。10.10.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

10、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A.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B.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 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通读材料后,关注点落在“文化,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文化,属于意识范畴,“精神愉悦、情操陶冶”等是人的生理活动,所以材料反映的是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指的是人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把意识中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和材料意思不符合,A不选;B、D和材料无关。

11、因此正确答案就是C。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11.11.论语子路里有一句著名的成语:欲速则不达。当时孔子弟子子夏做了莒父这地方的县长,向老师问政治。孔子给他指点迷津,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率不成同。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A.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 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 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答案】A【解析】【详解】“欲速则不达”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BC项与题意不符;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规律办事,而不是

12、按常规办事,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点睛】唯物主义认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因此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2.12.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这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A. 历史性 B. 社会性 C. 物质性 D. 能动性【答案】A【解析】【详解】说明实践是发展着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特征,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点睛】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13、;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13.13.“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说明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对马力和人心的认识要经过实践检验得

14、知,题目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考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理解和运用,题目内容很容易理解,难度较小。14.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A.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 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 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强调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认识,任何认识,不论是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是来源于实践,选D;A强调了检验认识的标准,不选;

15、B与材料无关;C错误,认识都是来源于实践的。考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易错分析】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15.15.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A. 真理的具体性 B. 真理的相对性C. 真理的条件性 D. 真理的客观性【答案】D【解析】【详解】题目中,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故题目中的表述强调了真理的客观性。故D选项入选。其他选项错误。【点睛】全面理解真理的属性:(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第一,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真理的内容是不以人的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