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04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讲义)(学生板)

上传人:瑶*** 文档编号:147850683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7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04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讲义)(学生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04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讲义)(学生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04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讲义)(学生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04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讲义)(学生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04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讲义)(学生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04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讲义)(学生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04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讲义)(学生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复习讲练测 精品资源备战高考 1 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 分项解析逐一击破 高考复习讲练测 精品资源备战高考 2 考点考点 0404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讲)(讲) 一、必备知识一、必备知识 (一)观点解读(一)观点解读 1.1.什么是什么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其所论述的具体事物或谈论的某个问题的 主观倾向。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述,有的则是间接表述;有的是集中表述,有的则是 分散表述。阅读时应能加以分析概括,分辨出作者的观点态度究竟是

2、批评还是支持,抑或是有一定的保留。 通常情况下,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比较鲜明的,这些观点态度常常集中表现在全文的中心句和段落的中 心句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两类中心句,就可以做到。但有时候作者的 观点、态度隐含在文章的表述之中,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就要从分析句子间的语意关系入手,揣摩 文中的隐含信息,从材料出发,推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2.2.议论类文本中议论类文本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如何考查如何考查 从某种意义上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应该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把文 中的观点和态度用准确、简明

3、的文字表达出来,则是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热点和难点。有些文段,其 中心思想是什么,很难一看就给人以明确的阐释,而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态度则是比较客观的,或赞成、 反对,或喜爱、厌恶,或赞成、批判,或有所保留。另一方面,要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准确理解和 把握作品的思想。所以,近几年来,高考考查这方面的内容就更多一些。 (二)解题技巧(二)解题技巧 1.1.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具体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具体方法 (1 1)找中心论点)找中心论点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考生要先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再从此出发去分析和理清结构、把握全文,就 比较容易了。有的文章在开头点明中

4、心论点,有的则在结尾点明中心论点,也有的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 于中间提出中心论点。一般来说,放在开头的,较好把握,但审视它是不是中心论点,也要慎重,必须通 读全文,才可以确认。放在结尾的,往往是先在文中提出分论点,于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放在文中的, 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辩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文艺评论,多采取 高考复习讲练测 精品资源备战高考 3 此种方法。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这就需要考生去归纳。 (2 2)分析文章的中心和材料)分析文章的中心和材料 作者写文章时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文章内容,因而考生在阅读时,对文中各语段内容进行综合分 析,能准确把

5、握住作者的观点态度。论据的作用,或用来证明观点正确,或用来批驳观点错误,因此,论 点和论据是密不可分的。考生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的时候,在把握了论点之后,就要分析论据与论点是否 一致,论据是否能够证明论点,论据的可靠性、正确性如何。 总之,要揭示论点与论据,即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要看论据是否能成为论点存在的充足理由。论 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要准确地把握论点,就必须弄清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很明显,容易引起注 意;而理论论据,尤其是对生活现象抽象、概括出的结论(结果)往往被忽视。一般选择题常对以上内容 设置选项,将观点与支撑观点的论据之间的关系作一定曲解或颠倒,形成干扰项。因此考生要注意文中

6、容 易被忽视的内容,加以甄别。 (3 3)分析作者在论证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分析作者在论证中表现出来的态度 作者的观点有时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或对其他不同观点的评价来表现的,这就要考生在比较中去把 握。有时作者为了把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表现得更鲜明,往往用一个方面的情况去跟另一个方面进行对照。 比如,常用对比论证使正面观点更鲜明,更有说服力。所以,考生可以从反面论证的文字或起侧面烘托作 用的文字中去识别作者的正面态度与观点。有一点需要考生注意辨别,即哪一个观点是别人的观点,哪一 个是作者的观点,千万不可混淆。 2.2.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答题思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答题思路

7、 第一步: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考查方向。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题型,一般有其独特的语言标志,如“说法(不)正确” “与作者 观点(不) 一致”等。因此我们在答题时一定要根据题干和选项特点,准确判断题目的考查方向。 第二步:第二步:统观全文,筛选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 这方面主要是抓“文眼” ,抓关键句、中心句,以及一切能体现出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 这些语句,论述类文章常在开头,或在段落的起始句、终结句出现,抓住这些句子,就能初步了解作者的 观点和态度。 第三步:第三步:分析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 作者写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文章内

8、容,因而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 态度的关键;有时还需要对文中各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好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有两种方法: 高考复习讲练测 精品资源备战高考 4 正反对比,要通过上下文来对比两者或几者的观点,分析作者的观点;相似辨析,有些观点不是明显 的对立,而是相容、相交、发展、递进,这要仔细辨析,方可取胜。 二、关键能力二、关键能力 提问模式:提问模式: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面对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题思路答题思路】 第一步,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考查方

9、向。 第二步,第二步,统观全文,筛选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 第三步,第三步,分析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 【典例分析典例分析】 一、 【2019 年高考语文新课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 “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 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 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

10、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走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 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 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 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 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 高考复习讲练测 精品资源备战高考 5 文“三年以来,

11、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 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水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 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 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 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 属于

12、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 80 年代那批经历 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 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 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 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 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

13、化需要的 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 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 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 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 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对艺术家而

14、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 生活。 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 高考复习讲练测 精品资源备战高考 6 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 ”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 识。 二、 【2019 年高考语文新课标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 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 与理性兼长并

15、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 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 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 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 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 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 歌 曲江三章 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

16、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 县咏怀五百字 北征及“三吏” “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 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 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 ,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 ;写丑拙 则“袖露两肘” ,写工丽则“燕子风斜” ;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 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 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 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 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 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