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内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训练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58731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内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课内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课内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课内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内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训练(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0 页 初中课内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训练 一、 比较阅读下列两篇短文片段,回答文后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 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吴玠 素服飞 ,愿与交欢 ,饰名姝 遗之。飞曰: “ 主上宵旰 , 岂大将安乐时? ” 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 卿异时到河朔, 乃可饮。 ” 遂绝不饮。帝初 为飞营第 ,飞曰: “ 敌未灭,何以家为 ?” 或 曰:“

2、 天下何时太平? ” 飞曰: “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 ) 【注释】吴玠(ji ):南宋抗金名将。 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交欢: 结为好友。交,结交。欢,友好关系。姝:美女。 主上宵旰:皇帝勤于 政事。主上,皇帝。宵旰,“ 宵衣旰食 ” 的略语。 却:推辞。 初:当初。 第:府第,住宅。 何以家为:用什么安家呢?或:有人。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第 2 页,共 20 页 (2)或异二者之为或: (3)吴玠素服飞素: (4)饰名姝遗之遗: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文臣不

3、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3、【乙】文所写岳飞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 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句话 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答案】 【小题 1】 (1)探求 (2)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3)向来 (4)赠送 【小题 2】 第 3 页,共 20 页 (1)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 (2)文官不贪恋钱财,武将不惧惜死亡,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小题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题 4】 【示例】心忧天下 (或:忠君爱民,关心百姓疾苦)。教育意义:教

4、育我们要吃苦 在前,享乐在后。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 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此题中的“ 或” 是古今异义词,不能按现在 的理解来解释。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 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 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 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 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

5、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本题要 注意一以下词语的正确翻译:(1)“ 庙堂”“江湖” ;(2)“ 爱”“惜” 。 第 4 页,共 20 页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及主旨的理解能力。回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参照注释, 搞懂字词,弄清文意,领悟主旨。学生要能立足全篇, 抓住重点词句, 反复揣摩, 把握作品思想内涵以及作者蕴含文中情感,要善于归类同一作者或同一主旨的文 章,进行比较阅读。阅读两篇文本可知, 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与乙文所记 “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有共同点: 忧国忧民,先忧后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

6、题,需要认真阅读文章 内容来进行总结回答。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大概意思,了解 其意,抓住关键语句,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把握中心。阅读乙文可知,孟子的政 治主张是 “ 与民同乐才能王天下 ” ,与甲文中范仲淹的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 ” 思想一致,这一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要建立新时期的忧乐观, 提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二、比较阅读下列两篇短文片段,回答文后问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 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 ,其母方 织。孟子辍然 中

7、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也,呼而问之曰: “ 何为中止? ” 对曰:“ 有所失复得。 ”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 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第 5 页,共 20 页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诵:背诵。 方:正在。 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 废止。喧:遗忘。引:拿来。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 (1)人恒过然后能改 _ (2)入则无法家拂士 _ (3)其母引刀裂其织 _ _ (4)何为中止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_ 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_ _ 3、请用 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只标2 处)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 4

8、、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道理? 第 6 页,共 20 页 5、“ 孟母戒子 ”“孟母三迁 ” 等故事说明了孟母具有忧患意识。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 的今天,你认为孟子的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这一名句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 【小题 1】 (1)常常,经常( 2)通“ 弼” ,辅佐( 3)割断( 4)即“ 为何” ,为什么 【小题 2】 (1)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小题 3】 孟子辍然中止 /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也 【小题 4】 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

9、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 分心的道理。 【小题 5】 提示:围绕 “ 要居安思危,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增强忧患意识” 来答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 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 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 第 7 页,共 20 页 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本题注意“ 拂” 是通假字。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 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

10、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 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 译。本题注意 “ 于”“是”“喧” 等词的正确翻译。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 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 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 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古二今一 ” 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子的意思和结构及限断两处的要求,句子的正确 断句是:孟子辍然中止 /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也。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

11、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 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 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 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 受其启发, 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阅读文本可知,【乙】文中孟母是用实际行动 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第 8 页,共 20 页 此题考查学生拓展延伸及个性解读的能力。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题目。学生能 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 思考,获得的人生

12、启迪、审美情趣等均可。此题结合“ 孟母戒子 ”“孟母三迁 ” 等故 事,围绕 “ 要居安思危,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增强忧患意识” 来答即可。 三、 比较阅读下列两篇短文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 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 (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 乐耶?其必曰 “ 先

13、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 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字的词。 树林阴翳翳:_ 太守谓谁谓:_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_ 微斯人微:_ 第 9 页,共 20 页 2、翻译下列句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_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_ 3、“ 或异二者之为 ” 一句中 “ 二者” 指_ 。这里的 “ 为” 在选文中具体指 _ 。 4、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千古名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什么异同? 【答案】 【小题 1】翳:遮盖;谓:为,是。尝:曾经;微:如果没有。 【小题 2】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

14、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 乐。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小题 3】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 【小题 4】同的方面:岳阳楼记 提出“ 后天下之乐 ” 的理想抱负,醉翁亭记 抒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异的方 面:岳阳楼记作者主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 第 10 页,共 20 页 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 情怀。 四、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 重在平时积累, 但也不能死记硬背, 记忆时要结合句意, 注意归纳通假字、 一词多义

15、、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 强记忆。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文言文要做到“ 信、达、雅 ” 。“ 信” 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 译出来; “ 达” 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 通句顺,没有语病; “ 雅” 是指译文要自然、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完 美地体现原文的写作风格。 本题需要注意:(1)“ 耆硕”“乐” 等词语的含义; (2)“ 以” 等词语的含义。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 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 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 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 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或异二者之为 ” 中“ 二者” 指迁客 骚人的心理活动。 “ 为” 在文中具体指 “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