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相关常识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文章内容,学习演讲词从演讲的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把理其针对性 3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 4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树立对无产阶级 革命过程的正确观点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体会本文语言幽默风趣,又锋芒毕露,充满战斗力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结合演讲词的特点, 学习演讲词从演讲的目的、 场合和对象等方面把握 其针对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 设想作者演讲时候的现场氛围、揣摩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想象其表情 和肢体语言,学会在公共场合表达意见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树 立对正确观点,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 1合作探究文章结构,分析文章中的深邃思想 2品味语言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深邃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字词积累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 小得不值得一提 衰颓:衰落颓败。
也指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 毋庸争辩: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 狡狯:诡诈也指机灵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二、作者介绍 卡尔马克思( 1818年1888 年)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 2/8 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伟 大的政治家、 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社会学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 去研究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 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 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三、写作背景 马克思被邀请作为伦敦的外国流亡革命人士的正式代表,出席1856 年 4 月 14 日为 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他利用请他第一个讲话的机会, 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
马克思参加人民报的创刊纪念会这件事 明显地说明了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同英国宪章派保持着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极力想在 思想上影响英国无产阶级并且帮助宪章运动的领袖,以使英国工人运动在新的、社会主 义基础上复兴起来人民报是宪章派的周报,1852 年 5 月由革命的宪章运动的领袖 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 年 10 月至 1856 年 12 月马克 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以帮助人民报除了刊登马克思 和恩格斯专为该报撰写的一些文章外,还转载了他们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最 重要的文章在这个时期,该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四、文体知识 1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 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 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2大体有如下四种: 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 照读式演讲、读稿式演讲,演讲者拿着事先写好的演讲稿走上讲台,逐字逐句地向听众 宣读一遍其内容经过慎重考虑语言经过反复推敲结构经过精心安排,话讲得郑重。
它比 较适合于在重要而严肃的场合运用 背诵式演讲、脱稿演讲,演讲者事先写好演讲稿,反复照背,背熟后上讲台脱稿向听众 演讲这种演讲方式比较适合于演讲比賽和初学演讲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增进演讲者 的演讲能力其缺点是不便于演讲者临场发挥 使听众觉得矫揉造作 一旦忘词,就难以继续, 往往要当场出丑 3/8 提纲式演讲、提示式演讲,演讲者只把演讲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按照提纲形式写出来, 借助它进行演讲 而不必一字一句写成演讲方式是初学演讲者进一步提高演讲水平的行之有 效的一种演讲方式 即兴式演讲演讲者预先没有充分准备而临场生情动意所发表的演讲它是一种难度最大、 要求最高、效果最佳的演讲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听众的心理和需要灵活机动迅 速调动语言的一切积极因素, 以悬河之口生动的直观和形象的直接感染力,是其它各种演讲方 式都无法比拟的 3演讲稿 6 个特点 第一:针对性第二:可讲性第三:鼓动性第四:整体性第五:口语性第六:临 场性 五、自主探究 1找出这次演讲的主旨是什么?演说的时间、场合、对象分别是什么? 明确: 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 在欧洲,19 世纪中叶是一个崇尚革命、 追求革命、 推动革命的时代, 是一个革命气氛从四 面八方包围者它、压抑者它的时代。
当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1848 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 场合:在伦敦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 对象:参加纪念会的欧洲群体,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 2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但他为何从 1848 年革命谈起?这样的安排有什 么作用? 明确: 他称这场革命“只不过是些做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 和缝隙当时, 1848 年革命的壮烈场面、 浩大声势还深深印在听众的心中因此,从听众的接 受心理来看,马克思对1848 年革命的这种评价就与听众的接受期待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从而 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听众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科学地总结了这场革命经验在演说里,马克思想用它来对照反衬,由 它“宣布”预示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 面前,震撼者人们的心灵 3第四段中,“我们看到”后面的内容说明了什么?与上下文有何关联? 明确: 4/8 马克思列举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扰即上文第三段,“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 , “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
”其中,前者构成了爆 发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经济基础,而后者则说明了这场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最后,马克思从 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阐述了这场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资 产阶级的执刑者 4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1)那些所谓的 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 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 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 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 (2)那些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 世纪的秘密, 本世纪革 命的秘密 明确: (1)将革命形象比喻为“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并生动描绘 革命的力量: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 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把无产阶级革命的宏伟气 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 (2)尽管革命尚未到来,但已经预示无产阶级就是旧社会的掘墓人、就是资产阶级的执 刑者 【反馈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
在他们长达40 年的漫长革命岁月 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 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 ()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 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 两人从 ____________ 的文献资料中 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 ____________ ,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 在处 理因不幸遭遇的影响而导致感情裂痕上____________ ,理智地陈述原委,检讨错误和过失,及 时弥合矛盾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_____ ,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 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 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 5/8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他们长达40 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 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B在他们长达40 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 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C他们在长达40 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 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D他们在长达40 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 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繁芜丛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休戚相关 B繁文缛节茅塞顿开适可而止休戚相关 C繁芜丛杂茅塞顿开适可而止休戚与共 D繁文缛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休戚与共 4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空白”原指(版面、书页、 画幅等上面) 空着,没有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这里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 失,表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不可企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B “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运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对于马克思的死,恩格斯不忍 心直接说出,因而用了讳饰手法。
这样既把自己的心情委婉而含蓄地表达出来,又符合全世界 劳动人民的心愿 C用“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比喻敌人的无能和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 “未必有 一个私敌”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马克思的大公无私和光明磊落 D第 4 段中的“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的对比,热烈赞扬了马克思的 伟大发现功盖当世,前无古人 5下列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8 A文中先提“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 ,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的原因是,欧洲是无产 阶级革命运动的发源地 B文章先写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发现,后写他对革命实践的贡献,原因是,他是当 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C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 福的了这两句话的深层含意是,这样两个发现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其成 就和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D文章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 伟大精神 6用“马克思”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由四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 保持原意,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如椽 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天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一段话是马克思的名言,请仿照他的说法,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要求使用排 比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字数可略有增减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