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卷Ⅲ语文逐题详解(已校对)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41317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8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全国卷Ⅲ语文逐题详解(已校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年全国卷Ⅲ语文逐题详解(已校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年全国卷Ⅲ语文逐题详解(已校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全国卷Ⅲ语文逐题详解(已校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全国卷Ⅲ语文逐题详解(已校对)(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丙卷III卷) 语文 山东沂水一中魏继国校对整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9 分) (2017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

2、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 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 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 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 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 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 整体。这些乡村记忆

3、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它们, 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 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 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 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 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 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

4、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 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 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 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 化升级,将“文” “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 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

5、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6、。 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1 【答案】 C【解析】 A 项, “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

7、会留下乡痛”理解错误。由第一 段末句“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可知,在新型的城镇 化建设中,要想不留下“乡痛”,应该做的是“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而不是“兼顾人文保护”。 B 项, “必须完好保存”以偏概全。由原文第二段中“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进行综合甄选” 可知,乡村记忆中有一些是不值得保留的,所以乡村记忆不必“完好保存下来”。D 项, “使之成为相关产 业的配套设施”错误,由原文可知,活化乡村记忆应对原来的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并配备相 应的公共设施。 2 【答案】 C【解析】“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错误,原文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8、3 【答案】 B【解析】“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偷换概念。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如果游子在城镇 化的故乡中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说明的应是故乡“已呵护了乡村记忆”,而不是“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每题共3 小题, 14 分) (2017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 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 样

9、的房间一烧起炉子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 上, “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是温暖平和,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 的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次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僻 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 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 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

10、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她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 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 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 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 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

11、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 “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 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选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婆婆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 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 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

12、 ”穿衬衣的 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 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吐吐挪出房 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配零件、锁边、烫粘合衬、合缝. 做成后, 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 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 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

13、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 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 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 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双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 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

14、通很多事情。(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游牧地区, 喀吾图与城市 “生活迥然不同” ,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 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 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 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 分) 6

15、.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 分) 4B【解析】 B 项,主观臆断。 “请顾客看金鱼”只是裁缝生活中的一支温馨插曲,其能适当缓解与顾客讨 价还价相持不下的局面,但这样并不能说明“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 5 【答案】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 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解析】先找出画线句,“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看有无修辞,如没有,圈出句中的关键词,句中的关 键词是“干什么” “都一样”,再回归文本,找出这句话的语境,前文说“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 誓一

16、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 样辛苦的生活” , “干什么”应是指谋生的职业,“都一样”指的是在“辛苦”这一点上,裁缝与其他职业一 样,再结合下文在做裁缝的时候,那种难忘的体会让“我”对裁缝这种职业有了独特的感情,作者对生活 的认知更加深切,体会到其中的独特意义。 6 【答案】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整体上形成了明快 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解析】小说的语言包括作者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赏析时应当结合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联 系小说的情节、人物塑造、典型环境及主题思想来分析。就作品而言,其叙述语言朴实无华,具有生活化、 口语化的鲜明特征;人物对话还显示出较强的地域特点。整体语言呈现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的风格。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12 分) (2017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 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