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冬至吃狗肉的由来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144229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冬至吃狗肉的由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编】冬至吃狗肉的由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编】冬至吃狗肉的由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编】冬至吃狗肉的由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编】冬至吃狗肉的由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冬至吃狗肉的由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冬至吃狗肉的由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冬至吃狗肉的由来篇一: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

2、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

3、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

4、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节的食俗 是科普知识网()生活馆收集整理的一篇有关饮食文化方面的免费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时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乃上天赐予 的福祉,所以这天大多休息,军队整体,边塞闭关,商旅停业,朝廷不理事,官衙放假,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作客,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冬至亚岁宴”的名目甚多,如“吃冬至肉”、“献冬

5、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吃冬至肉” 是南方冬至扫墓后同姓宗族祠堂按人丁分发“胙肉”的古老食俗。肉有生、熟两种,分时有许多规矩。加区别学历高低,清有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四级,民国有高小、中学、大学、留学四级,以示鼓励;优先照顾老人,在50、60、70、80、90年龄段,数量依次递增,以示敬重。冬至肉用祠堂公积金或富家捐款购置,族长主理其事在当时被视作一份厚礼。 “供冬至团” 也见于江南。冬至团是以糯米粉为面团,内包肉、莱、糖、果、豇豆、赤豆沙、萝卜丝等蒸成。主要充作供品,也可蹭送亲邻或待客,是冬至亚岁宴上的必备食品之一。 “馄饨拜各” 是北方的冬至食俗。燕京岁时记说;“(冬至

6、)民间?唯食馄纯而已。”帝京岁时广记说;“预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馄饨奉献。谚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之遗意也。”之所以选用馄饨拜冬,是因为“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摘自燕京岁时记篇二:满族人不吃狗肉的由来 满族人不吃狗肉的由来 作者: 来源:文理导航点金作文2020年第01期 在满族诸多风俗中,有一个禁忌风俗:即满族人对犬特别敬畏。 满族从前家家养犬,谁家有一头或几头身材高大、毛色漂亮、勇猛性烈的家犬,也是十分自豪、荣耀的事情。平时对犬格外善待,自家的犬不许别人随意打骂。犬死之后,如同安葬一个家人那样,带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加以掩埋。满族无论是谁,不准吃狗肉,不

7、准戴狗皮帽子,不准铺狗皮褥子,不准以狗皮缝制衣服。 说起这一习俗,民间传说也是由努尔哈赤传下来的。 话说在明朝,努尔哈赤的祖父是建州首领,明朝为了牵制努尔哈赤的祖父,就令努尔哈赤到总兵李成梁身边当侍卫,实际上就是人质。李成梁脚心上有三颗痣,有相面者说主大富大贵,李成梁因此自豪无比,总和认识的人炫耀。一天李成梁的一个家奴听后对李成梁说:“三颗痣能大富大贵,那脚上有七颗痣的人呢?” 李成梁听后大惊,忙问是谁?家奴说努尔哈赤脚上就有七颗痣。李成梁想努尔哈赤脚踏七星,这可是天子之像啊!此人不除,日后必成我大明后患。于是,李成梁对努尔哈赤顿起杀心。李成梁要杀努尔哈赤的消息被李家的一个丫环得知,她忙通知了

8、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只好连夜逃跑,努尔哈赤有一条狗,对他忠心耿耿,时刻不离左有,努尔哈赤逃跑时,它也跟着跑了出来。李成梁知道努尔哈赤逃跑后,急忙派兵追赶,努尔哈赤慌不择路,逃入一片荒草地,荒草茂密,地域宽阔,李成梁的人马不好深入,就派兵包围了这片荒草地,并放起大火,想烧死努尔哈赤。恰巧努尔哈赤跑了一夜,又困又乏,看看没有追兵,倒地便睡着了。这一睡非同小可,当大火烧到身边时,努尔哈赤还在酣睡,那条狗眼看主人要遇难,急忙用嘴去叼努尔哈赤,可是,任凭狗怎样去叼,努尔哈赤也醒不来,情急之中,狗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小水坑,它就跳入水坑把身体沾满水,跑回努尔哈赤身边,在地上打滚,压灭大火,就这样不知多少个回合,

9、火被扑灭了,那条狗却累死啦。 这一切,努尔哈赤浑然不知。整个草地的大火燃尽后,明朝大兵进行搜索,除了看到一群乌鸦和喜鹊外,一无所获,只好怏怏而归。那么,努尔哈赤此时在哪里呢?他就在乌鸦和喜鹊下面。当他醒来时,看到满身的乌鸦和喜鹊,看到遍地的灰烬,才知道躲过了一劫,又看到累死的狗和狗滚出的圆圈,一切了然于心,抱起狗痛哭失声。 后来,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各部,建立后金国,他始终不忘义犬舍身救命之恩,不忘乌鸦喜鹊搭救之情,告诫后世子孙,永远不得伤害狗和乌鸦喜鹊,这条规定一直被满族人遵守至今,世代相传,这就是满族人不吃狗肉的由来。摘自百科探索篇三:冬至饮食文化 冬至饮食文化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

10、特的节令食文化。较为普遍的是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礼仪/庆典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