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608132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在亲近经典的路上-对学校特色建设的探讨一个学生,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健康的生命。面对孩子,面对成长中的他们我们的校园,是一个机械加工厂,还是一个生命的乐园?是一条冷漠的产品流水线,还是雨露滋润百卉摇曳的花园?每一所学校都在用时间和实践作出自己的回答。从 1927 年黄香山先生创办的江苏省栖霞乡村师范附属小学到如今的下蜀中心小学, 80 多年来,我们秉承一代又一代先贤们的教育传统,风雨兼程,薪火相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

2、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学校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文化积淀极为丰富。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滋养人文情怀,铸造民族精神,我校义无反顾地行走在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道路上。2005 年 11 月,我们参加了在无锡天一实验小学举办的“首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观摩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一个学校的读书活动竟能搞得如此有声有色!我们立即找到课题组的李振村和杨文华老师,要求加入“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回来后,我就召集学校行政和教学骨干,讨论研究课题实验方案。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敦促着我们达成了这

3、样一个共识那就是不管社会怎样变迁,不管科技怎样进步,不管教育怎样改革,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都必须坚持“关注孩子、适应孩子、发展孩子”的办学理念,引领孩子们在人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诵读名家名篇,涵咏千古美文,让他们的阅读从一起步就直抵经典,在他们生命长河的源头,汇聚起一座文化的山峰。于是我们提出了“办有文化的学校,做有根的现代中国人”这样一个 “文化立校”的办学思想。让老师和孩子一起走在亲近经典的路上,用经典文化来引领师生成长,建设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学校。“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是可以等待的,是可以重来的,惟独儿童的生长和发展是不能等待的,是不可重来的。”正是这样的责任担当激励着我们坚定上路,开始了辛

4、勤又满怀期待的探索。在 2005 年底,我校申报加入了由教育部人文社课基地重点实验课题“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子课题的研究,并在 2009 结题后又继续参加了新经典阅读的课题研究。我们充分挖掘经典作品在教育中的独特魅力,根据课程标准,年级特点,自 2006 年起开始进行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编写了一套有质量的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校本教材经典诵读,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要为现代化服务,教育也要为人服务;教育要为国家服务,教育也要为人服务。这样既把一部分课程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也把人的发展放在了首位。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

5、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它对于学校实现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2011 年 3 月,我们在认真学习了教育规划纲要后,又经过仔细梳理筛选,重新编写了一套 1-6 年级教材,目前已送去定稿。一、经典诵读课程的设置1开设校本阅读课程,满足学生诵读需要。我们倡导“和而不同”的理念,让所有的孩子都互帮互助,共生共长,获得全面发展,都积极投入到读书活动中来,而让那些有某些特长或爱好的学生能学有所长。因此每周五下午,一二年级调出一节语文课,加上一节活动课(一、二年级每周 26 课时,因农村专线接送,每周有四节活动课);三五年级调 1 节语文、1 节地教

6、课,确保每个年级均有两节课进行学校大阅读活动。每个年级段有不同的要求,教师都要认真备课,认真组织好每一次课。每个年级各段各减少一个班合并成两个班进行指导阅读,各年段内容各有要求。另有一些学有专长的学生参加一些兴趣组:有低年级诵读、高年级诵读、低年级美术、高年级美术、书法、舞蹈、合唱、田径、乒乓、篮球等选修课程, 几年来,我校各班的老师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读贯始终,重在自悟”的原则,利用平时早读课和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诵读,在各班教室黑板前开设“每周一诗”栏目,由语文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刚开始由各班老师领读,发展到后来由小助手组织同学诵读。课题组定期进行集中研讨,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了解实验

7、的进展情况,对各班的诵读作宏观上的调控和微观上的指导。我们的经典诵读时间主要是在以下“三个每”中“挤”出时间进行:(1)每天早晨 10 分钟进行诵读。(2)每天 25 分钟校本课时进行自主诵读与阅读。(3)每学期都有一个读书节活动进行集体诵读。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年段分单元进行诵读经典诗文,并制定了经典诵读考核细则,以促进老师用好经典诵读教材,指导孩子诵读,保证了诵读的“质”和“量”。我校每学年都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校园读书节”活动。在“校园读书节”活动中,学校邀请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走进校园,让孩子们与喜欢的作家面对面交流;举办全校性的读书成果观摩活动,班班

8、展示,人人参与,有孩子们自编自演的课本剧,有声情并茂的诗朗诵,有抑扬顿挫的美文诵读,有孩子们自制的读书小报,有新书推荐,有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还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每个年级段有经典诵读过关考级,有图书漂流共读感悟交流会等。2开发校本教材,提供适合诵读的内容。一开始我们使用的是课题组提供的一套专门指导儿童经典阅读的中华诗文读读写写;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后,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又自编了一套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校本诵读教材;2008 年,我们又从“亲近母语”系列教材中引进了非常丰富的经典诵读内容。我们想,孩子的阅读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读哪些书才能对他们的一生有用呢?已经有人从中作了筛

9、选,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拿来用呢?3开发环境课程,营造经典阅读的生态文化氛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我们认为,孩子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校园因为有了教育的特质而变得更加具有文化意蕴,更有生命气息。”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爱好读书,喜欢读书的品质,我校充分开发环境课程,营造阅读的文化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创设生态式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习文化,传播文化的场所,一草一木都是课程。美丽的校园中,一棵棵树木,一丛丛花草都“挂牌上岗”,牌子上印有树名,花名以及所属植物的纲、科等;绿化带中白底红字的名人名言或格言警句,经典诗句,成为孩子们课间活动的阅读教材,整个校园文化墙用

10、古典诗句,美文装扮,漫步校园,一股沁人心脾的书香会扑面而来;读书长廊中的班级读书展牌,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吸引孩子们徜徉其间可以说,校园里的每一处,每一景都充满文化气息,为孩子们提供了鲜活的文本材料,孩子们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中,获得了文化的滋养和精神的洗礼。创设人文化的班级环境为让所有的孩子时刻呼吸到文化的空气,我校特别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让童心沐浴书香,营造孩子们的精神家园, 18 个教室的布置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教室内,从班级口号到墙上的布置,或活泼可爱,或温馨欢快,或情趣高雅,无不闪烁着个性的光茫。“快乐童年”定格了孩子们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看谁进步快”时刻提醒孩子要充满竞争意识;“美

11、文共赏”架起了经典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桥梁。班级文化布置中多元化的文化栏目和个性化的美工设计也彰显了学生和教师的创造性,师生每天生活的小小空间充满了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孩子们徜徉于中国文化的长河,领略到了汉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提高了品味语言的能力。创设书香化的家校环境。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更多的好书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让儿童的心灵浸染墨韵书香,我们建立了以“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家庭小书屋”为主体的三级阅读库。学校图书室定期添置新书,尤其是精读本图书,供各个年级的孩子每周定期借阅,阅览室全天对师生开放,环境优雅、舒适。而班级图书角则由学生推荐的好书组

12、成,每个教室的后面都有图书架,上面摆放着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好书,供本班学生自由借阅。家庭小书房则是号召孩子们按照低年级不少于 150 册,中年级不少于 200 册,高年级不少于 250 册目标建立的。是孩子在家中与父母共同阅读。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以及家庭小书房激发了孩子们对阅读的渴望,形成了与书为友的强烈意识,从而迈向“诵读经典美文,品茗书香人生”的优雅生活。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成效显现。1.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改变了学生的气质。学生们在经典阅读的浸染下,性情变得平和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欣赏和审美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课堂上,学生背诵起诗文可谓滔滔

13、不绝,“好诗佳句”常常是脱口而出学生会在雨中念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会在吃饭时说“粒粒皆辛苦”,会在妈妈的节日里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生的诗配画、书法作品在市级以上书画大赛上频频获奖。2.积淀了教师的人文素养,促进了他们专业成长。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师之间开始形成一个共识:学生学习古诗文不仅仅是背出诗句和意思,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享受古诗文中所蕴含的美,从而得到文学的熏陶,发展语文素养。教之以鱼,授之以渔。教师们也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自身文学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大家重新认识到进行经典诵读的研究,不是追求一种时尚,而是在教育者心

14、中根植一种理念;不是追求一种形式,而是在教学活动中实施一种策略;不是一种功利行为,而是一种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投资。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的实践空间和时间;在师生关系上,架起了师生间的桥梁,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伙伴,协作的朋友,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浓厚,老师们更懂得去整理,去研究。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我校师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显著提升,王俊老师和钱冬老师分获全国第一、第二届经典诗文朗读大赛决赛一等奖,王珍老师获全国古诗文教学大赛二等奖,孙建云、刘尚春、刘巧等 7 名教师被评为“2008 推动经典诵读百佳人物”,孙建云校长的螳螂捕蝉课

15、堂录像获镇江市二等奖、3.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促进了内涵发展。在课程改革方面,我校的校本课程已初成体系,校本课程的实施大大丰富了学校课程内容。2006 年 12 月,我们邀请了市教研室的有关领导及全市兄弟学校来校观摩指导“诵读经典诗文 品茗书香人生”书香校园建设活动。我们认真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赞赏,镇江日报的记者也亲临现场,进行拍摄宣传;2007 年 5 月,我们课题组又和市特殊学校举行了“诗意满园 仁爱一生”的展示活动;2008 年 2 月,课题组的老师们通过研究,探讨,选定了适合我校且具有我校特点的篇目,编制了我校的校本教材诵读经典。实践证明,教材作为本项课题研究的

16、成果之一,它自身也有个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过程。每年的五月已成为我校的固定的读书节,六月是我们汇报成果的日子,每学期每个班都会根据本班的特色,有计划的开展活动。2008 年 9 月,在课题组老师的合作下,下蜀中心小学两本读书节专刊诵经典品书香、读书 成长编印成册。课题组成员在研究其间,还制定了我校的阅读体系。学校经典诵读组参加句容市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决赛荣获一等奖,2008 年学校被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课题组和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评为“全国经典诗文诵读实验示范学校”。三、对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考学校特色:是一个体系;是一个领域的卓越;是带动整体水平提高的切入点;是一个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我校经典活动自 2005 年开展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很多同行的认可,但算不算学校的特色,我们还没有底气回答。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走特色办学之路首先,特色的应是适合的。我们的读书活动的开展是有着厚实根基的,源于我校的“关注孩子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