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幻灯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851936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34.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幻灯片(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1,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学 诊断水平也不断提高,这其中很大 程度得益于CT扫描技术的不断改进 完善以及对比剂在增强扫描中的应 用,明显提高了病变检出率及诊断 准确性。,前言,2,一、造影剂的临床应用,所谓造影剂是指临床检查和治疗过程中为了增加某一内脏组织或腔道对比度,更加清晰地显示器官或腔道的形态、轮廓及病变特征,常需要应用某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就叫对比剂(contrast medium),俗称造影剂。 造影剂没有任何的治疗作用。 造影剂在体内不发生代谢,72小时内99%以上通过尿液以原型排出体外。,1、造影剂的定义,3,2、造影剂的应用领域,4,3、造影剂的

2、分类,阳性造影剂,阴性造影剂,气体,钡剂,碘剂,脂溶性,水溶性,以化学性质分类,以排泄方式分类,离子型,非离子型,经肾脏,经肝胆,5,4、X-线造影剂优化方案,1、尽可能使用等渗造影剂,尤其对于高龄、糖尿病以及高危患者应特别重视; 2. 尽可能使用非离子型,提高安全性; 3. 高危人群不用或慎用; 4. 在保证影像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低浓度的造影剂(能用300不用350,能用350不用370); 5. 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造影剂的使用量; 6. 使用造影剂前后应充分水化; 7. 使用造影剂前后48小时,须停止服用二甲双胍类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与造影剂的剂量及给药速度成正比。

3、造影剂副反应的机制相当复杂,尚未完全阐明。除造影剂的高渗外,还有化学毒性及神经毒性。,(1)轻度反应 热感,恶心、呕吐、喷嚏、头晕、轻度头痛、局部荨麻疹、轻度胸闷,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2)中度反应 有较明显头疼、胸闷、气急,全身荨麻疹、血压轻度下降,需要做过敏处理 (3)重度反应 喉头水肿,严重呼吸困难、循环系统障碍,休克直至死亡,需要紧急抢救。,5、造影剂不良反应的表现,7,轻度不良反应:使病人安静,密切观察,症状明显者服用抗组胺药物, 以防进一步发展; 中、重度不良反应:应积极进行对症处理。主要措施是:1.全身性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1)肾上腺素0.5mg皮下或皮内注射;(2)苯海拉明

4、50mg肌内注射;(3)喉头水肿者,加用异丙嗪25-50mg,肌内注射;(4)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5)吸氧。2.喉头支气管痉挛:(1)肾上腺素0.5-1.0mg,皮下或肌内注射;(2)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3)氨茶碱0.5-1.5mg置于等渗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2000-4000ml 静脉滴注;(4)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5)给氧。,6、造影剂副反应的处理,8,9,二、CT增强检查的临床意义,1、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0,例1: 女,39岁 严重头痛、嗜睡 (基底动脉瘤破裂),11,例2:女,74岁 (颅内动脉瘤),12,例3:颅内动静脉畸形,13,

5、例4:烟雾病,14,例5:颈动脉体瘤,15,例6:肺动脉栓塞,16,单源CT,单源CT,双源CT,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的质量越来越高!,例8:心脏检查,17,心脏重建,心脏瓣膜重建,冠状动脉重建,18,冠脉拉直测量,19,右冠状动脉狭窄软斑块,20,支架术后评价,21,二维CT重建,三维CT重建,应用仿真内窥镜,破口,例9:夹层动脉瘤,22,例10:女,44岁,因左肾区痛入院,是肾脏的肿瘤?是腹膜后占位?,23,增强扫描后,明确显示为一 肾动脉瘤 伴附壁血栓,24,例11:女,57岁,左腰痛1个月,偶排尿困难,无血尿。,25,增强后动脉期及静脉期,确诊为左肾动脉瘤。,26,27,例12

6、:右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治疗,28,肾动脉狭窄扩张、支架置入术后,29,MIP,VR,例13:腹主动脉瘤,30,例14: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1,例15:小肠活动性出血,平扫未见肠腔内有异常高密度,32,动脉期扫描见肠腔内少量溢出造影剂,33,门脉期扫描见肠腔内造影剂溢出量比动脉期明显增多,34,VR,例16:腹主动脉瘤,35,例17:女56岁,右上腹隐痛 (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 并侵犯双肾静脉),36,因为伴有双肾静脉侵犯,临床改变术式,切除双肾静脉和病变处下腔静脉,进行人工血管搭建,术后3个月复查,人工血管通畅,侧支循环建立充分。,37,VR,MIP,例18:下肢血管重建,38,下 肢 动

7、脉 闭 塞 及 长 度 测 量,39,显示各种血管病变(狭窄、扩张、畸形、钙化),并对其程度进行测量。 介入治疗、支架设置及外科手术的术前制订计划。 治疗术后的随访和定期复查。 跟踪并定量分析血管进展性病变的发展情况。,例19:高级血管分析,40,腹主动脉瘤,高级血管分析技术(AVA),VR,AVA,MIP,41,42,2、分辨病变与周围组织 及血管的关系,43,例1:颈部肿瘤,44,颈淋巴结结核,例2:淋巴结结核,45,例3:舌癌淋巴结转移,46,CT增强可用以明确其与心脏的关系,例4:胸部畸胎瘤,47,纵膈神经节细胞瘤,增强CT明确显示其与纵膈大血管的关系,例5:纵膈神经节细胞瘤,48,增

8、强CT明确显示其与肺门血管的关系,例6:淋巴瘤,49,例7:肝脏分段,50,例8:观察肝癌血供情况,51,例8:胰腺癌与血管侵犯,52,53,例10:男,35岁,以腹部无痛性包快就诊,54,该患者进行增强检查后,通过细微观察,发现两个大肿瘤中一个由左侧生殖动脉供血,另一个可疑由右侧生殖动脉供血,故影像诊断考虑生殖源性肿瘤。术后病理回报均为精源细胞瘤,并且该患者双侧隐睾。,55,小肠壁明显增厚,轻中度强化。肠腔扩张,内见气液平面,例11:小肠淋巴瘤,56,多平面重建显示肿块由肠系膜上动、静脉供血,57,例12:小肠间质瘤术后1年半复查患者 平扫显示左腹部均质肿块,58,增强扫描可见 肿瘤血供丰富

9、,多平面调整后,可见 肿瘤供血血管, 为手术提供更多信息, 术后证实为间质瘤复发。,59,例13:腹膜后纤维化 包绕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60,例14:下腔静脉前异位嗜铬细胞瘤,61,例15:盆腔,卵巢癌术后复发,3D图像,显示肿物与左侧盆壁血管的关系,显示肿物与膀胱及骶骨的关系,轴面像,膀胱后及骶前形成大肿物,缺图,62,宫颈癌,3D图像,显示肿瘤累及盆后壁及其与膀胱的关系,3D图像,显示肿瘤侵犯左侧髂血管,轴面像,宫颈癌广泛侵犯,63,子宫肌瘤,轴面像,显示肿瘤坏死囊变,正常宫腔受压,3D图像显示肿物与正常子宫、膀胱及髂血管的关系,3D图像显示肿物正面观,3D图像沿矢状面正中切开,显示肿物内

10、部及受压变形的宫腔,64,65,3、CT增强对病变的诊断意义,66,例1:78岁男性,外伤后出现头痛,平扫:蛛网膜下腔增宽。增强扫描:双侧的硬膜下血肿显示出来。,67,硬膜下血肿是由于皮层静脉和硬膜窦之间的桥静脉的撕裂所致。在急性期,硬膜下血肿表现为脑外新月状高密度影。在亚急性,表现为等密度。使用平扫CT诊断难以诊断。等密度的硬膜下血肿显示困难是由于积液和皮层之间类似的X线吸收值。典型的改变发生在临床创伤后的中间期,大约30-90天之间。然而使用增强扫描能够帮助显示等密度的硬膜下血肿。增强扫描后,脑表面的皮层静脉显影,并且能更好的显示出异常积液。增强扫描后将会使最少40的平扫阴性的积液显示出来

11、。及早发现这些将显著的降低未显示出来硬膜下血肿的发病率和患者死亡率。,68,胶质母细胞瘤(IV级)增强后肿瘤边界、周围水肿显示清晰。,例2:女,58岁,3年来多次出现手足抽搐症状, 近一月来自觉头晕头疼,69,例3:右眼眶海绵状血管瘤,R,L,CT,AX,70,R,L,眶内海绵状血管瘤CT增强:渐进性强化,71,R,L,CT AX,例4:神经鞘瘤,72,R,L,CT 骨窗 AX,73,L,CT 增强 AX,R,L,74,CT 增强 COR,R,L,视神经受压移位,75,例5:肺段隔离症,76,77,CT平扫,右叶前段等密度结节,直径约1cm。,CT动态增强动脉期,等密度结节增强(黑箭)。,CT

12、动态增强门脉期,结节变为等密度,表明为HCC。,例6:男,38岁,乙肝、肝硬化,AFP异常升高,CT平扫不利于肝硬化结节的发现,78,CT平扫,见大量腹水和脾脏肿大,肝脏略小,表面呈结节状,左内叶动态增强CT动脉期能显示的结节呈等密(箭)。,动态增强CT的动脉期,HGDN显示为边界清楚的、密度均匀的高密度区(箭)。,门脉期HGDN为等密度(箭),并显示众多曲张静脉(白箭头),这个结节不易与小HCC区别。,例7:异变结节的CT动态增强扫描,79,如果没有脂肪肝背景, 平扫可能很难发现该病灶,例8:女,31岁,体检患者(肝局灶性结节增生),80,例9:女,40岁,体检患者(国内多家医院病理会诊为肝

13、局灶性结节增生),81,该患者MRI检查,82,83,例10:肝血管瘤,84,例11:肝左叶肝癌,85,动脉期肝左叶明显强化,病灶呈不均匀强化 是什么原因导致肝脏血供发生变化? 平扫易于观察吗?,86,静脉期可见明显门静脉左支栓子形成,所以导致 肝左叶动脉血供增加,导致动脉期整叶的强化。 静脉期左叶病变强化减低。,87,延迟期,最后诊断:肝癌,88,例12:肝脓肿,89,例13:肝炎性假瘤,90,例14:胆管细胞癌,91,例15:肝局灶性结节增生,92,例10例15总结(平扫),肝癌,肝脓肿,肝炎性假瘤,胆管细胞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血管瘤,93,肝癌,肝脓肿,肝炎性假瘤,胆管细胞癌,肝局灶性

14、结节增生,例10例15总结(动脉期),血管瘤,94,例10例15总结(静脉期),肝癌,肝脓肿,肝炎性假瘤,胆管细胞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血管瘤,95,例10例15总结(延迟期),血管瘤,肝癌,肝脓肿,肝炎性假瘤,胆管细胞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96,例16:胆管癌,97,例17:胰岛细胞瘤,98,例18:男,52岁,体检超声提示右肾下极占位性病变, 该患者行CT平扫检查。请注意右肾下极,CT平扫未见异常。,99,该患者隔天复查CT增强检查。,100,髓质期及肾盂分泌期。 回顾性分析双肾平扫,仍觉诊断十分困难。,101,CT平扫可见典型肝硬化、脾大, 双肾似见不均匀密度减低。,例19:女,4岁,以

15、腹部膨隆、腹水就诊,102,增强扫描双肾可见明显 不均匀强化,查阅相关 资料后最后诊断为婴儿型 多囊肾,103,例20:左肾癌伴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形成,CT轴位及三维重建图像,104,例21:十二指肠腺瘤,105,例22:女,45岁,脐周痛1个月, 加重2天,平扫时漏诊。病灶在那里?,106,隔日增强扫描后,病灶 一目了然。 病理随访中。,107,例23:男,37岁,因幽门梗阻入院 由于胃潴留物影响, 胃壁观察不清,108,增强检查后,胃壁清晰显示 术后证实为胃癌,109,例24:N2期胃癌,增强扫描时,在诊断的基础上可以准确区分血管与淋巴结,结合对淋巴结的大小、径线比例、分布、强化方式等的影像学判断,可以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110,例25:T3N2M1期胃癌,111,例26:TIN0M0期结肠癌,没有平扫及低张灌肠将很难发现和确定病变性质,112,例27:男,83岁,便鲜血,结肠镜进镜10cm后无法通过,113,总之,碘造影剂增强扫描可以提供平扫不可替代的诊断信息,增强CT扫描可以显影血管、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差别,从而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与诊断的准确性, 相对平扫可以起到定性诊断的作用。 但同时含碘造影剂同样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所以在诊断的同时,对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与正确、及时的治疗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需要引起重视,这样才能更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