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574533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C)。A红又

2、专人才B理论人才C职业型人才D技术型人才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D)。A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B)。A高等教育培养目标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C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D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B)相统一。A政治思想教育B培养能力C素质提高D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B)。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C灵活性差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6中国高等学校实(C)。A通才教育B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D专才教育7我国高等教育总

3、体发展处于(A)阶段。A大众化发展B英才教育发展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8(C)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A搞好宣传B发展校园文化C培养专门人才D发展科学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A教学B发展素质C科研训练D生产劳动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C)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A社会活动频繁B人际关系好C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D教学成绩突出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15选3。)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P52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

4、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P313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P29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P315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比较)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

5、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P646大众高等教育(与英才教育比较)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明显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英才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治国精英;而大众高等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受教育者分布广泛,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也可以上大学。教育规模扩展,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

6、样化为特征。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也包括一部分未来的国家管理人员。P697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到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广义的课程突破了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界线,使教育活动克服了以学科、智育为转移的唯理性模式的束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教学内容。P2358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

7、(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P2409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P24210教材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表、附录、索引和注释。正文是教材的主要部分。P24511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

8、的教学时间表,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P25312学分制学分制是与学年制不同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分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一般是将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总体分解成各“小单元”,并分别确定为必修与选修两大类,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取得该专业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作为学生毕业或获得学位的业务标准。P26313教学和教学过程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构成的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动态过程而展开就称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

9、生在教师的引到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教学过程有三个特点:其一,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二,学生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其三,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形成的过程。P218-21914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P22615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

10、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P85四、简述题(每题8分,18选4。)1社会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P5答:(一)政治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制约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发挥其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2社会经济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P9答:(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11、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二)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社会不利群体的社会地位高等教育的上述经济功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这两条基本途径而实现的。3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P17答:(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4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文化具有反作用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

12、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4简述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P25答: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包括:(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教学职能)(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研究职能)(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针对社会)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使它们不脱离社会实际。5简述教育目的的性质P32答:(一)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主观性)(二)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6简述高校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P48答:在

13、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个: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7简述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P171答: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劳动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这种作用的认识程度。高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二)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尽管高校教师的作用与贡献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滞后性,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教师的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及时地、直接地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社会上仍存在轻视教师劳动的观念,以为教师的

14、工作是简单的重复,与物质财富的生产没有关系。但是政府通过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教师社会地位的确定提供了法律依据,对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都有所规定。高校教师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尚欠发达,经济待遇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还应意识到,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自己对社会的作用与贡献,要有默默无闻的准备。8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P185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气质和性格两方面:1、大学生的气质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能根据自己的气质特征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并能克服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影响,发挥积极因素的作用。教育上主要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使其能在学习与生活中扬长避短,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更好地发展自己。2、大学生的性格正逐渐完善和稳定下来,具有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意志品质与理智情感特征。教育上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