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361425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31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ppt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区位专题,第一部分,知识结构,区 位,农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工业区位,旅游区位,自然,社会经济,自然,社会经济,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人口区位,社会经济,1,自然,2,学 海 无 涯 第二部分知识梳理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 (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气候。包括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的均匀与否、热量的多少、光照的强弱以及热 量和水分的配合程度等。 水源。水源的多少对于干旱地区显得特别重要。 地形。其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生产。地形的高度。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会使得水 热条

2、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产类型。地形的坡度。坡度大于 25 度的陡坡地, 不适于发展耕作业,而应该植树种草发展林业等。山脉的坡向。迎风坡的背风坡,向阳坡 和背阴坡的不同,水热条件也不同,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成分、土壤质地、土壤 层的深度以及土壤肥力的差异,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种类。 2、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大小,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时, 价格上涨,经营规模扩大;反之,则规模缩小。 交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交通运输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特别是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显著。

3、政策。国家政策和措施,如鼓励性措施(提供农业补贴、免征农业税、提高产品价 格)或限制性措施等都会对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科技。科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科技往往是通过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中的自 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来影响农业区位的。通过科技改造自然因素。如:宁夏平原加强灌溉改 造水分条件,发展种植业等。通过科技改变社会经济因素。 工业基础。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 风俗习惯。比如亚洲水稻种植业就是跟此有关。 (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水稻种植业:水热条件好,人多地少,种植历史悠久、习惯、市场等。,3,学 海 无 涯 大牧场放牧业:优良的天然牧场、地广人稀、交通运输便利。 商品谷场农业:优

4、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 混合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人少地多。 种植园农业:高温多雨的气候、便利的交通运输。 乳畜业:市场、饲料供应。 (三)农业布局:主要考虑因地制宜的原则。 总体上,由这个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水源)决定了农业的种植作物,如热带适 合热带作物。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合草生长,因此就适合放牧业的发展。温带海洋性气候是 适合草生长,所以也是适合发展放牧业的。 微观考虑:需要考虑如下几方面 地价与城市关系 单位面积产值 所需土地面积大小 生产所用水多少。 地形,如丘陵往往适合果园生长。-课本第 9 页活动题。 (四)与区域地理结合考虑农业区位因素

5、。 中国区域各种农作物的分布:如小麦、水稻、棉花、花生、水果。 世界区域:如英国的畜牧业,印度的小麦、棉花、水稻、黄麻,热带作物分布、美国的农 业专业化区等等。 二、工业的区位因素: (一)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水、资源。 2、经济因素 原料:原料不宜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如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属于原料指向 型工业。 市场:产品不宜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如家具厂、印刷厂。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动力:消耗大量能源,如有色金属冶炼、早期的钢铁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 劳动力: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 型工业(劳动密集型)。,4,学 海

6、 无 涯 技术:技术要求高,如飞机、精密仪表等。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知识密集型)。 地租:在城市地理中,工业区布局的时候,受到地租水平影响。作为城市三个功能 区之一的工业区分布离城市最远。 3、社会因素 政策:改革开放、解决就业问题而将工厂设在不赢利地区。 个人偏好:海外华侨到家乡投资。 工业惯性:工厂区位不合理,但仍然保留,原因是搬迁费用高、政策影响、出于对 当地经济考虑等。 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客户类型:因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的地区差异,对同类产品 的具体要求不同,而不同的客户类型如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水平对同类产品的具体 要求不同。 国防需求:如我国 60 年代时候的三线建设。 4、环

7、境因素 污染空气: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常年盛行 风向垂直的郊外。 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河流下游,水质要求上游。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5、在考虑的时候,有时个三者要同时考虑,在比较之下找出最优区位。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渐渐加强: 交通运输对工业布局有很大吸引力,但在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已不再 成为主要因素: 信息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突出: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也在增加。 (三)工业地域区位因素分析: 某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1、地

8、理位置;2、资源条件: 3、交通条件;4、市场;5、劳动力、技术、历史条件;6、农业经济基础等。 三、城市的区位因素(宏观角度) (一)自然因素 1、地形与城市区位,5,学 海 无 涯 平原:大多数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 通联系和节省建设投资。 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 山区: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在分布。 2、气候与城市区位 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设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温热雨林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荒漠 干旱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 3、河流与城市区位 原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

9、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沿河城市区位:河流汇合处 河运的起点和终点 河口处 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最大处、河心岛等处。 (二)社会因素 1、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2、交通与城市区位 大城市一般建在主要交通线上。 交通线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 4、科技、旅游 (三)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军事、宗教因素减弱;资源、交通一直重要;科学、旅游成为一些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 四: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地域结构(微观角度) 1、地域结构由于受到以下原因:历史原因政策社会原因经济原因-主要考虑 的是地租理论。从两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a、地价高低(与交通方便、离市中心距离 有关)。b、

10、功能区付租能力。最终哪个在这个地段愿付租金高,就属于哪个功能区布置。 (具体就是书上的图要理解,06 年全国卷就考了相关知识)所以,商业区、住宅区、工业 区从城市中心依次向外分布。 2、 布局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交通:考虑城市交通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工厂与居民区间关系:考虑大气污染、水污 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卫生防护带的布局。,6,学 海 无 涯 3、城市内部功能区区位因素考虑: 1、 商业区:多位于市面上中心或街道两侧及干线交汇处,符合交通最优、市场最优 原则。 2、 工业区:按生产联系自然聚集;按城市规划,位于下风向、下游区,并沿交通干 线向市外迁移,寻找低价位的厂址选择。 3、 住宅区:

11、尽可能方便生产、生活,与工业区间有防护带,在上风向上上游区。 4、 CBD(大城市):一般在市中心,行政区与各市区都有便利的交通。 5、 交通区:以城市边缘的内外连接处为佳。 6、 旅游区:接近自然风景或名胜古迹。 7、科学文化教育区:自然环境较好或相对独立。 五、交通的区位因素 (一) 铁路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从自然环境要素的地形、气候、水文等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与地形图、 区域地理联系。 2、人文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网 经济因素 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 铁路对经济的辐射作用 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 政治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的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

12、友好 往来、文化传播。 科技 战略意义:有利于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注意提醒:人文因素已经是主导因素。 (二)公路交通建设 平原: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区: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与地质有关等等。以经过居民点为原则。这里可以 与等高线图联系起来。 六、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7,学 海 无 涯,(一)港口区位 自然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筑港条件、海湾地形。 人文条件:腹地、城市、政策、与其他内地交通联系。 (二)航空港: 1、气候条件:少雨雾,晴朗多,跑道与盛行风向一致。 2、地质条件:安全,地质稳定。 3、地形条件:坡度

13、小。 4、与城市距离远近关系:适中。近主要考虑到噪音和能见度。 5、候鸟迁徙路线:避开它的路线,以防碰撞。 七、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1、商业街: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原则。 2、商业小区:便民最优原则。 3、商业中心城市:一要有稳定的服务区,作为商品的来源区和销售区;二要有便利的交 通,利于商品的集散。 八、旅游的区位因素: 1、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 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 2 、市场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经济距离(旅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越长, 吸引的游客越少。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的数

14、量 4、地区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关系到服务质量高低和盈利水平 5、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容人量,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 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 九、人口分布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联系城市分布区位因素,二者有异 曲同工之处)。 2、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居住时间和移民历史、政治因素(联 系区域地理中的巴西和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考虑)。,学 海 无 涯,8,第三部分,重难点剖析,1、评价区位问题是否合理(如设问:读图分析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此类题型

15、大都以简答、描述、论证等形式命题。这类问题需要我们对工业区位的三大要点 考虑,哪点能对应上就从哪 点展开思考。 【例】(年 新课程卷第题)() 读图分析工业区的区位是 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评析】此题看上去貌似平常,却暗藏许多玄机,“高起点,低落点”,“题在书外, 理在书内”,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发现信息、提取信息、判断理由、描述论证的能力,具 有良好的区分度。判断理由:根据地形(谷地)及文字提示(黄河沿岸某城市),判断出 此城市为兰州,从而推出此地常年盛行西北风,再根据指向标判断,石化工业区位于城市 盛行风的上风向会造成城市大气污染;位于河流的上游;位于河流谷地,工厂废气不易扩 散。 2:判

16、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 从教材上看,分析某类(农、工、商)区位布局的因素,应是人文地理部分的核 心内容。 【例 2】(2004 年全国文综.浙江等省用 39 题)(3)简述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影响辽宁 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 因素。(14 分) 评析:这是一道呼应东北振兴热点的题目.通常说来,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可考虑: 原料铁、燃料煤,大量工业用水,铁路、水路等运输状况,劳动力数量、素质,消费市场 的远近,农业基础,历史基础,社会协作等。根据题目中文字提示及图示信息,可依次得,学 海 无 涯 出答案:煤铁(图示)有丰富 的铁、煤矿产资源;东北密集铁 路网(隐含条件)便利的运输; 辽河水源、水运;辽河平原(隐 含条件)农业资源丰富;城市 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显然, 辽宁钢铁、机械工业属于煤铁复 合型,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原料 (煤铁)。 【例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06 年高考全国 1 卷) 比较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