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黄立军)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50197 上传时间:2017-06-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黄立军)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深圳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黄立军)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深圳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黄立军)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深圳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黄立军)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深圳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黄立军)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黄立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黄立军)(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专业:行政管理 姓名:黄立军 学号:20077430080450内容提要: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不容乐观,问题主要表现在流动人口子妇的受教育机会、学业成绩、心理状况以及民办学校的师资和教育教学设施等方面,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反映出的众多问题实则是我国较为保守的、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和不断提升的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它牵涉面广,已远远超出了义务教育的范畴,也远远超出了纯粹的教育范畴,它与户籍管理、财政制度、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公民权利第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相联系。本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构建必须立足于这些复杂的,深层次的问题的解决,本文通过对流动

2、人口子女的学问题情况叙述,分析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存在问题,提出了关于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若干对策。关键字:义务教育: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民办学校普及义务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为之努力实理的宏伟目标之一。虽然我国的义务教育工作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离“让每一个孩子受益”的目标尚有一段距离。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教育成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许多大城市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因人口大量、快速地流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需求。深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流动人口特别多,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也尤其突出。如何解决这部分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将成为直接关系到我们普及义务教育目标的早日实现。因此,流动人口

3、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一、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是城市化建设的一项主要课题据深圳市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截至 2005 年 6 月 30 日的统计,全市暂住人口已达 1035 万,户籍人口 171 万(数据来自深圳市统计局) 。从深圳的外来人口素质分析,呈两极分化的特点,深圳外来人口中,一头是白领精英阶层,云集了全国一批青年创业精英,博士硕士成群;另一头是“蓝领”打工阶层,其中农民工占一阗以上,初中以下学历者居多。从深圳外来人口数量来看, “蓝领”人数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在总面积不到 2000 平方公里的深圳,外来工数量如此的巨大使外来工的问题成了不可以不重视的问题。而

4、外来工女子接受义务教育的状况,更是外来工问题中突出而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外来工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的学位、收费、学习环境等问题一直颇引人关注,但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外来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屡成深圳社会的焦点。(一)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现状目前,深圳的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情况,综合归纳,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形:1、在公立中小学借读是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主要形式。流入地学校参照当地政府生均拨款作为收费标准,吸收流动人口子女自发借读。学校安排儿童插班学习或单独编班。流动儿童少年均在流入地的公立中小学借读,他们和城市里的孩子们一产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2、部分流动儿童少年在民办、私立学校就学。流动人口多以经商

5、为职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希望子女能够在符合国家办学标准的民办或私立学校就学,所以这些专门招收流动儿童少年的私立学校发展较快。3、部分该动儿童少年就读于简易学校、流动人口子弟学校,这些学校数量多,发展快,一方面因为其收费低廉,每学期交纳 300-400 元。从积极的方面说,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收入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需要,但其办学条件难以保证教学质量。4、少数流动儿童少年失学在家。他们失学的原因是居住的不确定性,父母就业的机会和收入水平决定着他们的去向。其次是家庭贫困,许多家庭都是多子女家庭,父母甚至无力送孩子上收费最低廉的流动人口子弟学校,所以失学在家。还有少数家长受临时居

6、住或“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不让孩子上学,而让他们帮着干活或照顾弟妹。(二)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是城市化建设项目的必要要求在教育投入相对有限的前提下,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重点抓好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让每一个学生接受相对平等的教育,这种起点的公平是实现广泛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1、有利于实现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多,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实现普及义务教育,实施全民教育,推进教育机会均等,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与同龄城市儿童

7、相比,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平等的,这种状况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全社会都应对他们的教育问题给予高度的关心和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是实现义务教育的关键。2、有利于城市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也是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义务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对国民实施基本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3、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认识飞跃,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

8、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教育公平,主要是教育机会平等,从教育资源分配的源头保障公平,对于实现广泛的社会公平具有基础的作用。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说,深圳市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作了很大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也是瞩目的。然而流动人口年复一年不断重积,造成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在客观上仍然十分严重。(一)失学现象严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失学,可以分两种情况:一是主动失学;二是被动失学。造成流动人口子女主动失学的最主要原因在迁移者身上。许多从农村流人城市的孩子的父母都未意识到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在对一些流动人口的访谈中发现,他们常常自己就整天忙于生计,无法顾及子

9、女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也没有太大的期望。他们常常认为孩子只要能认几个字,能写个信,算个帐就行了。而且,许多家长还很高兴孩子跟在自己身边,该时能够给生意帮个忙,搭个手。把孩子留在家里做家务的人也不少。一些家长则是由于经济原因,不能送孩子入学。还有的家长由于经常流动,居无定所,也就不屈意经历许多的麻烦去为孩子上学奔忙,因为他们说不定什么时候也就要寻找新的地方落脚,所以孩子就往往读不了多久就又会随着家长迁移,结果学习无法系统进行。孩子在扮演后,面临的情况是很糟糕的,产生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首先,孩子们生活环境很差,许多失学的孩子聚在一起,他们的年纪又都很小,缺乏鉴别能力,极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所影响,

10、甚至有可能秀小就走上犯罪的道路。如在迁移者聚居的地方,往往居住条件都特别差,因此也很容易滋生偷盗现象,这些刚懂事又不太懂事的孩子很可能成为作案者。许多孩子在失学后只得留在家里,或者照顾家庭,或者在外帮助父母做事情,或者自己出去寻找事情干,女孩子可能就会干一些类似洗衣服的工作,这实际上是把这些孩子推向社会的最底层。使他们变成既无知识,又无文化的人。这样,他们一生的发展都会受到不良影响。至于被动失学,责任主要在流入地不重视,不能创造良好的条件,或者收费过高。(二)就学质量不高现在人们还大多比较关心流动人口的子女能否入学。实际上,即使他们能够入学,问题也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作为从乡村到城市的孩子,

11、他们与原本就在城市出生和成长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会遭遇许多新问题。无论是进入城市正规小学学习的农村孩子还是进入私立学校学习的农村孩子,都面临很大的问题。一般说来,能够进入城市的学校与城市的孩子享受同样的学习条件的流动人口的子女来说是幸运的。但是就是他们也面临意想不到的问题。从乡村和偏远地区进入城市的孩子,突然之间走进大城市,走进一群与他们完全不同的城市孩子中间,由于种种原因,会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下降。如果孩子是处于学龄前的儿童或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期,那么加入新的学校的困难还小一些。如果迁移者的孩子已经是 8 岁或者 10 岁的年龄,那么他们就会面临比较大的问题。中国是地域很辽

12、阔的国家,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尤其是南方地区出来的小孩,会在一定程度上遇到语言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常常会被降低年级被安排在低年级中学习,这又会对他们的学习心理产生极不好的影响,如果他们是被分配在大的班中学习时,教师往往不能十分注意他们的学习情况,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如果一个孩子由于这些原因而被放在低年级中,特别是对于那些本来分析能力一般或者比较差的孩子,很可能影响其心理的正常发育。但是处于这种状况下的迁移者的孩子却常常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包括他们的父母在内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他们的父母很少能够有意识地给予孩子应有的帮助。另一个原因是孩子进入新的班级,总是要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适应新的同学

13、、新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班上的同学总是会有欺负新同学的倾向,加之从农村进入城市,孩子会有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会造成迁移者的子女学习成绩的下降或者产生厌学情绪。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流动人口的子女宁愿在专门为流动人口的子女开设的学校学习的原因,也有一些流动人口的子女在进入正规学校学习后感觉不适应而又回转为流动人口子女开设的学校。(三)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进城务工农民大多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有的临时租房居住,没有固定场所:有的居住地离学校较远,学生上学不便,学校与家庭联系不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脱离父母监护问题非常突出,课余时间及往返学校途中学

14、生的人身安全没有充分保障。此外,农民工子女往往存在很强的自卑心理,性格大多内向,不容易与同学和老师沟通。由于农民工子女介入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他们无法短时间内适应城里的生活,也不愿意再回农村;孩子因为父母的流动性大频繁转学,使一些农民工子女错过了最佳受教育的时期,所以,他们最后形成的价值观念即人格核心,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四)民办学校条件堪忧目前一些适应普通农民工子女上学要求、费用低的简易民办学校发展很快,但是由于资金的匮乏,其办学条件相当恶劣,学生安全和办学质量都没有保障,这类学校的办学者多为初、高中毕业生,其目的多以营利为主,授课教师多数是劳动市场的招募人员。此类学校有许多根本没有

15、注册登记,校舍多由民居、仓库改建,教育昏暗、狭小、通风差,消防隐患十分严重。除此之外,很多农民工子弟学校缺少合法的办学手续,处于三不管的半地下状态,在倒闭边缘苦苦挣扎。三、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流动人口子失学产生的基本原因,既有农民工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政策上的客观原因。(一)农民工自身的原因其主观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贫困。农民进城后,主要从事小商品买卖,有的工作较稳定,如农贸市场的业主、小吃店店主等,还有的工作和收入不稳定,如三轮车夫、各种建筑工地的民工等,他们的收入普遍比较低。流动人口中,月收入在 500 元以下的贫困家庭占 1/4。这样低的收入,扣除家庭成员必要的衣食花费以外,所剩无几。据

16、调查发现,长期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往往成家后会全家一起流入城市,家庭计划生育状况较差,几乎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凭这么低的收入在城市中生活,马马虎虎地过日子都相当困难,怎么能支付孩子的学习费用呢?二是观念落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希望孩子通过读书的方式改变父辈贫困、落后的状况,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他们认为时下城里的工人纷纷下岗,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他们的孩子即使读了书,今后未必能在城里找到合适的单位,与其这样浪费钱财,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学做生意,多赚些钱,为结婚成家做好准备。三是文化素质低下。大量的研究表明,孩子学习成功与否,与家长的素质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家长对教育不重视,或家长不具备教育孩子的条件(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 ,孩子的学习状况几乎都不理想。城市里的大部分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也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家里也没有营造适合孩子读书的基本环境。这样,就导致了由于学习受到极大困难而不得不中途退学的结局。(二)政府的原因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理应由政府出面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