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482507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按:这些年来一直从事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一直发现最让学生头疼的就是现代文阅读题目,因此早就想为中考学生搜集有关现代文阅读题目答题技巧了。经过近一个多月的努力,又是搜集又是剪切又是添加又是充实的,才算有个眉目,在此发出来,希望对广大的中考学生有所帮助。一、基本要领:做好现代文阅读,主要把握以下四方面。首先快速整体阅读全文,切忌逐字逐句去读。读完全文后,再结合试题仔细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其二:现代文阅读是“还 原” 阅读,解 题时要遵循“还原” 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其三:学会看

2、分,分点答题。主观题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只要要点、关键词答对就能得分。所以,一些文科主观题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清晰地列出要点,再简单加以评述。如果是 4 分,一般就要答 2 个点,如果是 6 分,答案一般为 3 个点。其四:掌握典型题的答题套路。比如:对文段或文句作用( 意图、目的、好处) 的理解,都可从两角度思考:内容上 为主旨服务,或为表达、表现某一主体对象服务的,基本答题模式是:方式+关键词+具体指向,其中关键词如引出、渲染、揭示、突出、强化、烘托、表现、刻画、铺垫等,方式如对比、反 衬 、类比、侧面等。卷面上最好不要“ 开天窗”,哪怕不会做,也可以试着写下一点思路、想法,现在开放型的试题

3、越来2越多,考生只要言之有理,给出合理的答案和解释,都能得分。二、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 可以稍快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 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一)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1、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

4、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 顺序、 层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2、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3A、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 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 喻句、连问句、 过渡句、抒情句、议论 句、反复出现的

5、词句、重点关 联词 (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 因为 何况 但是 然而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 们也能从 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B、弄清文章的 结构。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找出文章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 索。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

6、,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明确文章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要求我 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4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理清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把握文章的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二)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 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

7、法和步骤是什么呢?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三)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5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

8、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 归纳。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

9、可。三、具体问题详解(一)词语方面的考查问题1、问指示代词“ 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往往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或句子,宜用原句回答,或者概括出其主体内容即可。2、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 别是书上的原文时)。B、解 释词义 ,比 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6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不用或 调换 后, 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 、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

10、动、形象或 严密。 )3、品味词语:A、 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B、表面意 义 (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特点)C、深 层含义 (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 /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 给了我们。 。的印象、启示,道理等。4、 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A、 能否B、 词语:分别解释两个 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C、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 (二)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

11、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第一个方面,先从段落位置来看,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7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总结全文,升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 目相照应等。第二个方面,就是根据这些句子的表达方式来判断,叙述、描写、说明、议论 、抒情,特别 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

12、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 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第三个方面,即要分清各种句意,综合全文来分析,适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从结构上,常起 A 承上启下,过渡、 B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 总结 上文的作用;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 A 开篇点

13、题,B 为后文设伏笔、C 作铺垫、D 深化中心、E 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 衬托 G、渲染 H 呼应、照应 I对比 J 象征 K 先抑后扬, L 预示性作用等特点。8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 点明全文思想意义)(三)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及情感(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 的精神(品质性格 思想 个性)。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 、高 兴、渴望、震撼、眷念、惆 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

14、、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 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一般地说,答案由两部分组成(此格式适用于文章主旨或者主题的概括),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 文章通过的叙述(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从而表现了(批判了、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或者由文中来寻找答案,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

15、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9(四)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有很多,常用的有 8 种,比喻、比 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 拟人、夸 张、排比。基本格式:(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具体格式:1、比喻、 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 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分类要点: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

16、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10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 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 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 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