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求贤诏原文、翻译及赏析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4497450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帝求贤诏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帝求贤诏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帝求贤诏原文、翻译及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帝求贤诏原文、翻译及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帝求贤诏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听说王者中没有能超过周文王的,诸侯的盟主中没有能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是依靠贤能的人才成就了事业的声名显赫。

2、如今(现在)谈起天下贤人的智慧和才能,难道只有古人才特有吗?问题出在国王不(与贤人)交往的原因啊,(这样一来)贤能之士能从哪儿来呢?现在我凭借上天的保佑,贤士大夫(的辅佐),平定拥有了天下,成为了(刘家)一家的天下。想要它长久,世世代代供奉(刘家)宗庙不绝。贤人已经与我共同平定了天下,却不与我共同安定享受它,怎么行呢?贤士大夫有肯跟我交往的,我能够让他尊贵显耀。(将这圣旨)公告天下,使我的旨意大家都明白和知道。 御史大夫周昌传达给丞相,丞相萧何传达给各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传达给各郡最高长官,有认为符合德行贤明的人,一定要亲自去劝说,为他驾车,送到相国府,登记履历、容貌、年龄,有(贤人)却没有上报

3、的(地方),发觉了就免(地方官员的)职。年老手足不灵活有病的,不要(来)。 注释 盖:发语词。 伯:通 霸 ,诸侯的盟主。 昌:指御史大夫周昌。 下:向下传达、 意:思想。 称:符合。 行:行为,作为。义:通 仪 ,相貌。 癃:驼背。 特:只有。 尊显:使 尊贵显赫。 有而弗言,觉免:有贤才而郡守不报告,发觉后就罢免其官。 评点 作者:佚名 西汉建国初,汉高帝虽然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但他认为他的天下 于马上得之 ,厌恶甚至拒斥知识分子。陆贾反驳他说: 于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高帝遂有所悟,后来就颁布了这道求贤诏。文章开篇即以古代的贤王霸主自比,提出了他们成功的原因在于任用贤能。接着认为当今天下也有像古代一样的贤才,还把天下的兴衰治乱与贤才的能否进身致用联系起来。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旨意:要求他的下属官吏举荐贤才,有而不荐的还要受到惩罚。于是他将自己经天纬地的鸿图大略与招纳贤才的实际行动结合了起来,表现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这篇文章从古代的有为帝王谈起,引出了举荐贤才的重要性;又由举荐贤才联系到治理天下,层层展开;最后提出了自己诏告天下举贤任能的旨意,环环紧扣、不枝不蔓,写得十分简短而紧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