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医护本《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369674 上传时间:2017-10-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医护本《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温医护本《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温医护本《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温医护本《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温医护本《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医护本《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温医护本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简答题)1B 败血症:指细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繁殖,产生内毒素或外毒素所引起的严重感染。B 包涵体:即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C 垂直传播:是指病毒由宿主的亲代通过特定的方式或途径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D Dane 颗粒: 是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电镜下呈大球形颗粒。其结构由双层壳和核心组成。外壳为包膜,表面有 HBsAg、Pre-S1Ag和 Pre-S2Ag。内壳为衣壳含有 HBeAg 和HbcAg。核心为双链 DNA 和 DNA 多聚酶。D 顿挫感染:亦称流产型感染,病毒进入非容纳 细胞,由于该类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酶或能量等必要条件,致使病毒不能合

2、成自身成分,或虽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但不能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G 干扰现象:是指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J 接合(conjugation):指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给受菌的方式。J 菌血症( bacteremia):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称为菌血症。K 卡介苗(BCG):将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培养于含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 230次传代,历时 13 年,使其毒力发生变异,成为对人无致病性,而仍保持良好免疫原性的疫苗株。L(流感病毒)抗原转变

3、: 流感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一种或两钟发生变异,形成新亚型,由于与前一次流行株抗原结构相异,人们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从而引起大流行。一般认为是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L(流感病毒)抗原性漂移:通常认为流感病毒基因发生了点突变,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部分人群对新毒株没有免疫力,引起小规模流行。一般认为是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L 立克次体( rickettsia):一类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M 灭菌( 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病毒和霉菌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N 脓毒血症 (pyemia):化脓性

4、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P 葡萄球菌 A 蛋白(SPA):存在于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表面,为完全抗原,能与人及哺乳动物的 IgG 分子 Fc 段非特异性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作用。Q 潜伏感染: 某些病毒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细胞内,有的病毒潜伏于某些组织器官内而不复制,但在一定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又开始复制,使疾病复发。R 热原质(pyrogen):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又称致热原T 条件致病菌/机会性致病菌:能引起机会性感染的所有微生物。Z 正常菌群(normal

5、flora): 指寄生在人体体表和腔道中的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的微生物群。X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X 细菌 L 型: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条件下,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陷细菌,称 L 型细菌Y 衣原体(chlamydiae):一类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并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Z 转化(transf*):指供菌裂解释放的 DNA 片段被受菌直接摄取,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Z 质粒(Plasmid):质粒是细菌的染色体外能够自我复制的环状 DNA

6、分子。它能够和细 胞核中的染色体明显地区别开来,而且并不是细胞生存的必要物质。一些质粒适宜于引入到宿主细胞中去,并利用宿主细胞的 DNA 大量繁殖,因此我们常常采用质粒作为外源 DNA 的载体,外源 DNA 借助于质粒在宿主细胞中大量繁殖。2015 温医护本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简答题)2微生物学简答A A 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1.致病物质细胞壁成分:黏附素:包括脂磷壁酸和 F蛋白。M 蛋白:A 群链球菌主要的致病因子。含 M 蛋白的链球菌具有抗吞噬和抵抗吞噬细胞内杀菌作用的能力。肽聚糖:A 群链球菌的肽聚糖具有致热、溶解血小板、提高血管通透性、诱发实验性关节炎等作用。外毒素:致热外

7、毒素(红疹毒素、猩红热毒素):由携带溶原性噬菌体的 A 群链球菌产生,具有超抗原作用。链球菌溶素:有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侵袭性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溶纤维蛋白酶。 )链道酶(DNA 酶):主要有 A,C,G 群链球菌产生。2.所致疾病 化脓性感染。中毒性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有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B 比较支原体与 L 型细菌有那些异同 支原体与细菌 L 型主要相同点有:油煎蛋状菌落;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滤器;对青霉素有抵抗作用。 细菌 L 型的特点有:培养需要高渗;菌落和个体形态较大;细胞膜不含固醇;在无抗生素等诱导因素作用下易返祖为原菌;主要引起慢性感染。支原体

8、的特点有:培养需要高浓度的胆固醇;菌落和个体形态较小;没有细胞壁,是由遗传决定的;主要引起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和生殖道感染。G 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和作用特点。 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发挥效应。干扰素首先作用于细胞的干扰素受体,经信号转导等一系列生化过程,激活细胞基因表达多种抗病毒蛋白,实现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抗病毒蛋白主要包括 2-5A 合成酶和蛋白激酶(PRK) 。前者降解病毒 mRNA、后者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通过阻断转录和翻译,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使病毒复制终止。G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区别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是完全不一样的革兰氏阳性菌细胞

9、壁较厚约 2080mm肽聚糖含量丰富,有 1550 层,每层厚度1nm,约占细胞壁干重的 5080%。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组份磷壁酸磷壁酸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磷壁酸分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约 1015nm有 12 层肽聚糖外,约占细胞壁干重的 520%此外尚有特殊组份外膜层位于细胞壁肽聚糖层的外侧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三部分H HIV 的结构,复制特点,传播途径和预防 HIV 呈球形,直径 100120nm。病毒体外层为脂蛋白包膜,其中镶嵌有 gpl20 和 gp41 两种病毒糖蛋白构成的刺突,后者为跨膜蛋白。核衣壳含核心为两条相同的正

10、链 RNA、和核衣壳蛋白 P7、衣壳蛋白 P24、逆转录酶组成。包膜糖蛋白 gpl20和 gp41 形成棒糖样三聚体,镶嵌在病毒体表面。复制特点:逆转录:以 RNA 为模板,合成负链DNA,在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 RNADNA 中间体。再由负链 DNA 合成双链 DNA,成为前病毒。转录形成 RNA。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 是最为常见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预防主要包括: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普及 AIDS 知识;建立 HIV 感染的监测系统;对献血员和器官捐献者等应进行 HIV 抗体的检测;禁止共用注射器、注射针。安全性生活。阳性妇女应避免妊娠,避免母乳喂养。J 简述金黄色葡萄球

11、菌的致病物质 1 酶 凝固酶: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包括游离凝血酶和结合凝血酶。 耐热核酸酶:由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耐热,能较强的降解 DNA 和RNA。纤维蛋白溶酶(葡激酶):激活纤维蛋白酶原使之成为纤维蛋白酶,导致血浆纤维蛋白的溶解,有利于病菌的扩散。透明质酸(扩散因子):降解结缔组织的透明质酸。脂酶:分解脂肪。 2 毒素 葡萄球菌溶素:破坏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溶解,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主要为 a 溶素。 杀白细胞素(PV):分快 (F)慢(S)两种组分,两者必须协同才能有作用。肠毒素:一组热稳定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抵抗胃液中的蛋白酶的水解作用。表皮剥脱毒素(表皮溶解毒素):有两个血清型

12、,2015 温医护本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简答题)3A 型耐热,B 型不耐热。引起表皮脱落性皮炎。3 细胞表面结构蛋白 荚膜、肽聚糖、磷酸壁、蛋白 A。J 简述 HBV 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用途 (1)HBsAg:血清中检测到 HBsAg,表示体内感染了 HBV,因而是一种特异性标志。HBsAg 阳性见于: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或急性期(大多短期阳性) ;HBV 致的慢性肝病、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等。无症状携带者。 (2)抗 HBs:表示曾感染过 HBV,均已得到恢复,并且对 HBV 有一定的免疫力。 (3)HBcAg 与抗 HBc:由于HBcAg 主要存在

13、于肝细胞核内,并仅存在于Dane 颗粒中。因此,对病人血清不能检测HBcAg,而测抗 HBc。血清内抗 HBc 阳性反映:新近有过 HBV 感染;体内有 HBV 增殖;有助于诊断乙型肝炎。 (2)HBcAg 和抗HBe:HBcAg 的存在常表示病人血液有感染性。 HBcAg 阳性揭示病人肝脏可能有慢性损害,对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抗 HBe 阳性对病人可能有一定的保护力。 检测乙肝抗原与抗体的实际用途:(1)筛选供血员。 (2)可作为乙肝病人或携带者的特异性诊断。 (3)对乙肝病人预后和转归提供参考。 (4)研究乙肝的流行病学,了解各地人群对乙肝的感染情况。 (5)判断人群对乙肝的免疫水平。J

14、简述 HBV 乙肝的传播途径 和防治原则 HBV的传播途径有经血和血制品血传播、垂直传播、性传播。 一般预防 对于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对无症状 HBV 携带者应随访观察。严格血制品检查,严格筛选献血员。器械、衣物、注射器、针头、应严格灭菌。对有高度感染危险的人群、HBV 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应采取特异性预防: 1.人工被动免疫 用于应急性预防,使用含高效价抗 HBs 制备的人免疫球蛋白 (HBIg)。8天内注射有效,2 个月后重复注射一次。 2.人工自动免疫 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乙肝的方法,主要用于未感染人群。新生婴儿使用可有效地阻断母婴传播。此外,还可用于高危人群。HBs

15、Ag 基因工程疫苗为第二代疫苗,现广泛应用。J 简述内毒素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发热反应 极微量(1ng kg) 内毒素入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其发热机制是:内毒素激活具有内源性致热原的细胞因子,经血流到达下丘脑,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入血后,白细胞先急剧减少,继而增多。但伤寒沙门菌内毒素则使血循环中白细胞减少。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当大量内毒素入血时,即可导致内毒素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内毒素可激活凝血因子,并使血小板凝聚和介质释放,导致微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血液凝固,进而形成 DIC,严重者可致死亡。S 试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

16、果,和意义 原理: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作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2)方法常规试验分别取 2 种 PPD 5 个单位注射两前臂皮内,4872h 后红肿硬结超过 5mm 者为阳性,15mm 为强阳性,对临床诊断有意义。若 PPD-C 侧红肿大于 BCG-PPD 侧为感染。反之, BCG-PPD 侧大于 PPD-C 侧,可能系卡介苗接种所致。(3)结果分析:阳性反应为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等于或大于 5 毫米。表明机体已感染结合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合分枝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和一定的特异性免疫力。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感染,应进一步查病灶。 (4)实际应用: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和测定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接种或补种卡介苗。在未接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