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复习课件人教必修2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83044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复习课件人教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复习课件人教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复习课件人教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复习课件人教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复习课件人教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复习课件人教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复习课件人教必修2(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一读,二理,三思,四用,2009届一轮复习提纲必修二,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单元结构与知识要素、要点:,运行机制调节,大危机中:,【理】,背景,影响,二战后,措施及特点,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经济政策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美国,联邦德国,(原因、特点、影响),大危机,自由放任政策,(表现、原因),【思】,探究之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为什么首先在美国爆发?结合表现,概括其特点。分析其影响。,背景,原因:,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直接原因:财富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的现象十分严重,

2、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使市场陷于萎缩,生产相对过剩。股票投机和分期付款方式造成的虚假繁荣,掩盖了这一矛盾,共同促成了经济危机的爆发。,表现:,1929年10月,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狂跌,股市崩溃;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罗斯福新政,一、有关“罗斯福新政”的三组问题:,【思】,探究之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为什么首先在美国爆发?结合表现,概括其特点。分析其影响。,背景,特点:,“三个特别”,被称为“大萧条”。 范围特别广,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持续时间特别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造成的破坏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

3、分之一以上。,影响:,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各国加强干预经济,加紧争夺国际市场,矛盾更加尖锐;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更强烈地反抗,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罗斯福新政,一、有关“罗斯福新政”的三组问题:,【思】,探究之二: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策层面分析“今天的境况”的成因。罗斯福认为当时美国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背景,原因:,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呼吁劳资双方和政府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解决经济问题,反对政府通过强制手段直接干预经济。使经济危机更加恶化。,罗斯福新政,一、有关“罗斯福新政”的三组问题:,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境况,而用不着畏缩逃避。这

4、个伟大国家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将得到复兴,繁荣昌盛。因此,首先让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那就是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这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没有理由的和不正当的恐怖,它使我们从退却转向进攻所需要的努力陷于瘫痪。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问题:,美国人民对经济大危机的恐惧。,【思】,探究之一:阅读教材P102-103,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及特点,内容:,包括救济、复兴、改革三方面。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救济贯穿新政全过程。具体包括:,罗斯福新政,一、有关“罗斯福新政”的三组问题

5、:,首要措施: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中心措施:复兴工业。 调整农业政策。 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思】,探究之二:罗斯福新政与胡佛经济政策的不同点是什么?有无本质的区别?为什么?,主要内容及特点,不同:,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能力,让经济自我治疗。罗斯福新政则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判断及理由:,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罗斯福新政,一、有关“罗斯福新政”的三组问题:,【思】,探究之一: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及其效果,分析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作用:,体制创新:开创了国家干

6、预经济的新模式,告别了自由放任,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 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政策,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罗斯福新政,一、有关“罗斯福新政”的三组问题:,【思】,探究之二: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经济活动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步时期的计划经济是否相同?说出理由。,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不同:,新政实际上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总的说来,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罗斯福新政,一、有关“罗斯福新政”的三组问题:,【思

7、】,探究之一:阅读P106-107正文及材料,简述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二、有关“战后新变化”的两组问题:,战后2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原因: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布雷顿森林体系等)。 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 延续并发展了新政的社会福利政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战后兴起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滞胀局面。,原因:供给严重超过需求。 生产下降和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的石油危机,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思】,探究之一:阅读

8、P106-107正文及材料,简述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原因:克林顿实行经济改革,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共同推动“新经济”的出现和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二、有关“战后新变化”的两组问题:,20世纪80年代,经济复苏,并持续增长。,原因:里根政府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90年代,持续117年月的增长,进入“新经济”时代。,从2001年起,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思】,探究之二:阅读P107正文及材料

9、,简述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二、有关“战后新变化”的两组问题:,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残余势力。 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 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提供了大量援助。,表现:,20世纪50年代,进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初,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原因:,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思】,探究之一:阅读P108-109正文及材料,归纳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二、有关“战后新变

10、化”的两组问题:,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科技进步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作用: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 美国出现的新经济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趋势。(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诞生,

11、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思】,探究之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结合罗斯福、里根执政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加以说明。你如何认识这种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二、有关“战后新变化”的两组问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变化:,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说明:,在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方面,不再是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而是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结合起来。政府主要利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调节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趋于缓和。,认识:,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既是

12、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良好的经验;使自身有了更好地发展,提高了实力,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的因素;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思】,探究之三:分析“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表,指出哪些国家的哪些行业国有化程度较高?国有化程度的提高说明了什么?,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二、有关“战后新变化”的两组问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行业:,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邮政、铁路运输、电力等。,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单一所有制形式,在私有制之外,出现了国有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普遍进入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材料一:“自由放任”是古典经济学的政策药方,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法国,意为“顺其自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这一理论的鼓吹者和坚定支持者,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它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在大萧条时期,政府唯一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自由放任让经济听其自然。只要不对价格、工资率和商业的清算进行干预,必要的调整过程就会平稳而迅速地进行。否则,会加剧恶性的经济环境,如,抬高工资率会造成大量失业,抬高价格会带来商品的滞销并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此外,大量削减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开支将必然加速调整的过程,因为这使社会的选择更倾

14、向于储蓄和投资,而不是消费。事实上,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语言或者多么冠冕堂皇的标签加以修饰,政府的开支都只是在消费而不是生产,所以,削减政府的预算才可能提高经济中的投资消费比例,并加速对先前的浪费和错误的生产计划进行修正。因此,在萧条时期政府要做的就是削减预算和让经济自行其是。,罗斯福新政,材料二:凯恩斯主义是当代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理论。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我们可以看一看极端的情形,假设我们大家把收入全部储

15、蓄起来,完全停止花费,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工作,而且不久我们也不会再有收入以供花费。那时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得以增加一便士的财富,最终我们全都得饿死。这种惨烈的后果无疑是我们应得的报应,谁叫我们彼此拒绝购买、拒绝互助呢事实上我们大家正是依靠这些才得以生存的啊! 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同样希望能看到一些宏大的计划付诸实施。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如此巨大的工程需不需要人手呢?那当然不用说了,肯定需要!现在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呢?当然不是。”,罗斯福新政,从罗斯福以“新政”为纲

16、领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种极端评价: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罗斯福新政,很多保守派人士(如前总统胡佛)担心罗斯福将银行、铁路等重要国民经济部门国有化,并最终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另一种比较激进的观点则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够彻底,激进派人士最初对罗斯福抱有很大期待,他们希望通过“新政”,罗斯福不仅能解决美国当前的危机,更能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 中国学界在八十年代以前一直对罗斯福“新政”持批评态度,认为罗斯福并没有放弃其阶级属性,“新政”仍是为加强大企业主的地位,符合大资本家的利益,罗斯福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八十年代以后,这一评价体系逐渐发生变化,中国学者在承认罗斯福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的前提下,对罗斯福“新政”做出了肯定评价,认为罗斯福虽然仍然信奉自由企业制度,却信仰社会公正和人道主义,其推行的“新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普通民众的利益,因而是进步的。 教材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