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doc 第一章 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 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 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 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 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 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 递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 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 5 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 ?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 ?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 ?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 2 ?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 是其经济 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 其二:在什么地方种植何 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 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活跃农村市场, 带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村 就业 ?结合小城镇建设,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对外输出劳务,提高国外投资商,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加工业,走出国门等 形式,对外转移劳动力 ?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 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国家和各级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制定优惠政策和保证措施,鼓励劳动力合理转移如改革户籍制度、放宽政 策,鼓励流动 ?确立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 ?加大相关制度改革力度,合理分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 ?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信息网络化建设 ?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 5、试分析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1)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 产品质量 3 (3)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4)可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 平5)可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 1、家庭农场的内涵,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农户拥有生产资料的使用权或所有权,能 够自主经营管理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经营组织 2、家庭农场与小农经济有何区别, 家庭农场以家庭为单位的商品经济.生产的农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为目 的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的农产品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要 3、家庭农场的类型和特征, 按经营方式:不雇工型和雇工型;按经营内容:专业型和综合型;按农场主要劳动 力从事工作的产业性质及家庭农场收入构成:专营型和兼业型;按经营规模和销售额: 小型家庭农场、中型家庭农场、大型家庭农场。
特征:(1)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2)经营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3)生产 技术现代化4)组织管理企业化5)农民技能、思想现代化6)与多种经营组 织结合发展 4、世界各国的家庭农场经营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国外家庭农场的土体所有权均以私有制为主, 但是在经营中又分为所有权和 使用权的统一和 分离两种变动方向; 农业经营规模都经历了农场恕不减少和经济 规模扩大的过程, 并且仍有 继续扩大的趋势;以家庭经营方式为主,由多种经 营、全称经营向专业化经营方式转变 5、农地经营规模不经济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一个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土地资源丰缺的程度2)自然因素和经济 因素3)不同的农业生产经营对象要求有不同的农地规模 6、我国家庭农场应如何确定经营规模, 4 (1)农地数量必须是农场主获得略高于或相当于非农产业劳动力平均收入所需 的土地数量土地规模过小,农场主收入较低,没有积极性2)农地规模不能超 越家庭农场的实际经营能力,否则会导致资源浪费3)土地产出率要相当于或高 于当地的平均水平4)要考虑农村劳动力、农业技术和装备等是否得到合理利 用 7、我国现有土地制度对家庭农场的经营有哪些绩效及局限性, 绩效:(1)家庭承包经营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
2)家庭承包经营为我国居 民提供了稳定的粮食来源3)家庭承包经营完善了市场机制,确立了农户的市场 主体地位4)家庭承包经营提高了农民素质5)家庭承包经营为我国经济体制改 革起到示范作用 局限性:(1)土地所以权主体不清2)阻碍土地的合理流转和优 化配置3)家庭承包经营土地制度使一些地区出现农业用地的闲置和浪费4)农 业家庭经营制度易造成农民掠夺性经营土地 第三章 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是什么, 农业社会服务化是包括专业经济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 农、林、牧、渔各业的发展所提供的服务 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什么, (1)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农业系统中的生产力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 现为农业系统中的生产关系3)人同其自身的关系,表现为系统中作为主体的劳 动者的素质 3、我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哪几大板块, 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的自我服务体系、企业型人才服务体 系、大中专院校、 科研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服务组织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哪些功能, 5 (1)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2)拓宽渠道,增加农民收入3)提高农民 的组织化程度。
5、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 (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头重脚轻,在乡村一级形成断层2)农业比较利 益低,农 )社会化服务组织没有与农民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服务意识民社会化服务的 需求不足3 淡薄,服务质量差4)财政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不足,管理体 制存在弊端,不适应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需求5)农业社会服务化体 系建设缺乏配套措施,有关优惠政策没有落实,政策环境缺失 6、如何推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1)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 务体系2)优先发展以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3)提高农业教育、 科研和技术的推广水平,增加农业社会化服务业的技术含量4)创造有利于农业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外部环境5)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法制建设 7、美国和日本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对我国有何借鉴, (一)发挥政府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1、应形成一个支持农业社会 化服务发展的法律体系2、发展交通、通讯事业,降低交易成本3、发展农业教 育-科研-推广体系,降低农民获取技术知识的成本二)建立市场导向的农业社会 化服务体系。
三)积极发展以合同制为主的社会化服务四)优先发展农民专业合 作组织服务体系 第四章 1、 阐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原因, 6 (1)社会分工与生产专业化需要农业合作制2)为了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农 业需要合作制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规模经营的农户需要合作制4)农业 合作制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 2、阐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六项基本原则 “罗奇代尔”原则:入社自由、民主管理、资金报酬适度、盈余返还、合作社 教育、合作社之间的合作 3、 简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 (1)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道路促进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这一点指 明了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组织理论的一个本质特征2) 合作经济组织必须贯彻自愿互利原则,坚持不剥夺农民财产和采用示范的原则能 否贯彻这一原则,是决定合作经济组织成败的关键3)合作经济组织应按劳分 配,同时不反对合作经济组织在其发展的特定阶段,可以有限制地保留一定的股息 分红,如按农民入股土地、预付资本和所付出的劳力的比例分配4)必须贯彻民 主管理原则这一原则是合作经济组织得以成功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4、试述现阶段我国主要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
(一)专业化主导型(二)龙头企业带动型(三)农技服务部门带动型 农技站+农户 模式;农技站+经纪人+农户模式;农技站+企业+农户模式;农技站+其他机构+农户模 式(四)政府推动型 5、概述国外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经验 ?遵行国际通行的合作社原则 ?政府支持对农业合作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重点 支持、发展流通和服务领域的农业合作社 ?以发展基层合作社为重点,逐步建立合 作经济组织的网络体系 第五章 1、 简述农产品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7 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 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按照产品的类型分为生活资料的需求和生产 资料的需求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了形成农产品需求的两个必备条件:一是消费者 具有购买意愿,二是消费者在现行价格条件下具有支付能力 影响因素:消费者的需求结构(需要的有限次序、消费者偏好次序)、收入水 平、商品价格和相关商品(替代品或互补品)的价格 农产品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人口的数量与结构;其他产业发展对农产品的 需求;替代商品或补充商品的价格;文化习俗;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观念 2、简述农产品需求的恩格尔曲线的含义及其情形。
一般我们把商品需求与收入的关系曲线称为恩格尔曲线 (1)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也增加,并且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大于收入的增加 幅度这是多数工业品和高档消费品的恩格尔曲线 (2)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减少这是低档消费品的恩格尔曲线 (3)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也增加,但是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小于收入的增加 幅度这是生活必需品的恩格尔曲线 3、简述农产品需求弹性的概念及其分类 需求弹性是指当价格、收入等数量发生一个百分比的变动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变 动的百分比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交叉弹性、收入弹性 农产品需求自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的变动对自身价格变动的敏感 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农产品需求数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或收 入变动对农产品需求数量的影响程度其实质是:在农产品价格不变条件下,消费 者收入每变动 1%,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幅度 8 农产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变动对某种农产品需求数量 的影响程度互替关系的农产品需求的交叉弹性为正值,互补关系的农产品需求的 交叉弹性为负值 4、 简述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 够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形成有效的农产品供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经营者有出售农产 品的愿望;二是生产经营者有供应农产品的能力 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自然的、社会、经济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