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综合测试训练卷 B卷 学生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793166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综合测试训练卷 B卷 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综合测试训练卷 B卷 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综合测试训练卷 B卷 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综合测试训练卷 B卷 学生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21届第十一单元综合测试语 文 (B)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于文学

2、经典,一般读者光凭直觉也能欣赏玩味,但是直觉并不一定可靠。修养不足会造成误读,不仅一般读者,就是专家也在所难免。近日,对于杜牧的山行,就有专家解曰:中国诗人对时令的转换很是敏感,秋气萧森,遂引发诗人“悲秋”之感。其实,“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明是说秋天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要鲜艳,哪里有什么悲凉之感?这不是悲秋,而是颂秋。为什么专家对明摆在眼前的颂秋视而不见?因为人的心理不是一张白纸,并不像美国行为主义者所设想的那样,对外界一切信息刺激皆有反应。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指出,只有与主体心理图式相应者才能同化而有所反应。我国悲秋诗歌母题源远流长,学养不足者,容易以为这就是一切。其实,古典诗歌

3、中颂秋亦有经典之作,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可惜,这种误读还比较普遍,如有老师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开头,便在“秋”下加一“心”,是为“愁”,说是“逢秋即愁”,实际上这只是汉字构成初期的历史痕迹。并不全面甚或粗浅的积累,会形成某种强制同化模式,导致自我蒙蔽。还可举一例,即对木兰诗的解读。有专家出于英雄的现成观念,乃论断木兰英勇善战。有专家还考证,北方兄弟民族,耕战合一,英勇强悍,置生死于度外。然而细读文本,几无诗句正面描写木兰征战,与战事有关者,只有“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然而严格说来,这是行军宿营。正面写到战事的是“将军百战死,

4、壮士十年归”,乃是写他人战死,木兰凯旋。所以“英勇善战”并不出于文本,而是出于读者(包括专家)内心固有的男性英雄文化观念。其实,木兰形象之价值,在其以女儿之身取代男性履行保家卫国之天职。故写沉吟代父从军时叹息八句,买马四句,宿营思念双亲八句,归来受到父母姐弟欢迎六句,恢复女儿妆六句。其策勋十二,功绩辉煌,只取侧写,仅一句。与男性建功立业、衣锦还乡不同,木兰只为回家享受亲情之和平生活。其最突出价值,在于以女性之“英雌”对于男性“英雄”成见之挑战。阅读的第一障碍是经验的狭隘预期。阅读并非一望而知,而有可能自以为是,其实没有读懂。这是因为心理同化机制虽狭隘,但有预期性,预期之外容易视而不见,感而不觉

5、。西方“读者中心论”之偏颇,乃是预设读者于文本,一目了然。殊不知,阅读本欲读出经典之新意,而心理预期却常常涉及读者内心之旧意,结果往往以主体现成观念强加于文本。这种倾向具有规律性,自古多有例证。我国诗话中,早就诟病“附会”之论。如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有论者这样解读:“草生涧边,喻君子不遇时。鹂鸣深树,讥小人谗佞而在位。春水本急,遇雨而涨,又当晚潮之时,其急更甚,喻时之将乱也。野渡有舟而无人运济,喻君子隐居山林,无人举而用之也。”明代唐汝询就批评其“穿凿太甚”。故阅读的第一障碍,乃是经验的狭隘预期。预期的狭隘性与经典文本的无限性是永

6、恒矛盾的。(摘编自孙绍振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世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杜牧的山行含蓄隽永,所以不同的人对它的主旨的认识截然不同。B美国行为主义者将人的心理比作-张白纸,外界信息一刺激就会留下痕迹。C有人根据木兰诗中一两处简单描写,就认为木兰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形象。D滁州西涧是首写景的诗,有人却把它附会为一首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的诗。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欣赏文学经典时存在的种种问题,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B文章第一段引述了一些外国学者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力度和深刻性。C文章举例论证皆先叙事例,

7、然后对事例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事理统一。D文章第二段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引述错误的论断,然后予以驳斥,逻辑严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不管是普通读者,还是专家学者,要准确欣赏文学经典,都要有深厚的学识修养,仅靠直觉是难以做到准确欣赏的。B人们认为刘禹锡的秋词是悲秋,认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颂秋,这都是对古典诗歌中写秋的作品的误读。C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如果只根据现成的观念,而不对文学作品做具体的分析,是难以对形象做出正确的判断的。D读者阅读文学经典时,如果受自己心中已有认识的影响,读出来的新意往往也是穿凿出来的,这种现象古已有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

8、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材料二:数字经济具有强渗透性和融合性,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形成数字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实体经济形态,发展就有了新动能。白酒是四川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泸州老窖厂区,工厂对关键环节的指标和参数进行分析,实现了智能化拌和、上甑,推动生产智能化、摘酒自动化,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四川,不只白酒,网约车、共享单车、外卖平台等新兴业态,都通过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四川作为全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始终紧跟信息技术步伐。围绕高质量发展,

9、提出着力构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5个万亿元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5+1”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就是要发挥这个“1”的撬动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数字潮起 川蜀潮生,光明日报2019年11月19日)材料三:当前,网络购物、在线外卖、手机支付等数字化消费场景,已像柴米油盐一样,进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等数字化融合场景,持续产生着“化学反应”,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作为世界网络大国和数字经济大国,更加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在创新、协调

10、、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要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数字化产业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站上数字化高地。5G通信将打破信息传输的带宽限制,数字技术的驱动引领效应将更加明显,数字经济将不断开辟新赛道。积极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发挥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的优势,不断提高数字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就会更加强劲。(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1日)材料四:当前,

11、数字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如火如荼。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层面,需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稳步提升对通信网络建设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要高标准、高起点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积极构建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高数字资源的交互效果,为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要采取更多措施、投入更多资源,加快中西部欠发达省份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发展数字经济,人才是关键。需着眼长远,通过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中心等大力培养数字经济专业化人才,重点突出对人才原

12、创性、基础性技术研发能力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批基础理论功底深厚、研发技术过硬的数字经济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的现实路径,经济日报2020年02月18日)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2014年到2018年的五年里,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占GDP比重也在持续上升。B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4.8%,占比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C2018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远大于其他地区,珠三角地区次之,这两个地区数字经济总量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一半以上。D数字经济发展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水

13、平具有相关性。东北、西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四川,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业态,因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推动了当地经济迅猛发展。B数字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C四川提出以数字经济为主体的“5+1”现代产业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数字经济的撬动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D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到位导致“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6我国应该如何发展壮大数字经济?请根据上述

14、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很亮的秋天王清铭南方的季节分野不是很明显,还穿短袖的时候,秋季就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叶子还是那么绿,偶尔飘落几片黄叶,但这还不是秋天。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在南方往往也要等到冬天。郁达夫曾感慨南国的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如果不是肌肤偶尔感觉有点凉意,看到那轮月比夜色还早升上有些黯淡的天空,我还真的感觉不到秋季的足迹正从远处逶迤而来。我很少仰望天空,也极少出门。刚读过两句古诗:“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我只是用肌肤感觉一点很淡的秋意,而大雁好像有很多年不见了,这些旧时相识大概也忘了混迹于普通市民的我

15、了吧。如果我也能够长出翅膀,大概也很能飞离这复制一般的日子。站在楼的最高层,我在高处,但天空在更高的地方,秋高气爽,秋天的高度不是任何人可以触摸得到的。但秋天毕竟到来了,尽管不像故都的秋那样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前天中午出门,天气还很热,抬头,天似乎显得高了,应该是逐渐枯落的河水给天空腾出一些位置了吧。立秋以来,有几个阴天,太阳似乎在夏天把自己的能量挥洒殆尽,显得有点有气无力。不过这一天还好,在很高的天空中太阳依旧炽热,阳光很亮。秋天不是诗人所感慨的那样愁云惨雾,落木萧萧,秋天也是很亮的。夏天是在炎热的极致中自己化掉的,那么,很亮的秋天是怎么到来的?秋在心上,就是愁。年轻的时候,我面对悄然侵袭而来的秋天总有一种诗人般的感伤,现在没有了,或许是心灵钝化了吧。但有一点,我是明确的,秋天从心境开始,也在心境中延伸。我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心境中酝酿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天。走在很亮的秋天里,我们也没有萧瑟的感受,南方的秋天更适宜心灵的远行。我很自然地默念几句前人写秋的诗句。比如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空中有没有鹤不要紧,重要的是我让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