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9082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9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Na、Mg 、Al、Fe 四种金属中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2g,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H2 0.5 g (标准状况) ,则混 合物中必定含有的金属是 A钠B镁C铝D铁 【答案】 D 【解析】 【详解】 假设金属都是二价金属,其通式为R,金属和盐酸反应方程式为R+2HCl=RCl2+H2 , n(H2)= 0.5g 2g /mol =0.25mol ,根据方程式知,n(R)=n(H2)=0.25mol ,则 R 的平均摩尔质量 = m n = 12g

2、0.25mol =48g/mol ,混合物中金属的摩尔质量应该有大于48g/mol 和小于 48g/mol 的,如果将Na 换算为 +2 价时,其摩尔质量变为46g/mol 48g/mol ,镁的摩尔质量为24g/mol 48g/mol ,如果将Al 换 算为 +2 价时,其摩尔质量变为18g/mol 48g/mol , Fe的摩尔质量为56g/mol 48g/mol , 其中小于48g/mol 的有三种,而大于48g/mol 只有铁,所以一定含有Fe,故选 D。 【点睛】 解答本题需要正确理解“ 平均摩尔质量法” 的应用, 解答本题也可以采用“ 平均电子摩尔质量法” , 采用此法, 金属的平

3、均电子摩尔质量=24g/mol , 其中钠、镁、铝、铁的电子摩尔质量分别为23g/mol 、 12g/mol 、 9g/mol 、 28g/mol 。 2我国某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能量存储转化装置(如下图所示)。闭合 K2、断开 K1时,制氢并储 能;断开K2、闭合 K1时,供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氢时,溶液中K +向 Pt 电极移动 B制氢时, X电极反应式为 22 Ni(OH)eOHNiOOHH O C供电时, Zn 电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 D供电时,装置中的总反应为222 Zn2H OZn(OH)H 【答案】 D 【解析】 【分析】 闭合 K2、断开 K1时,该装置为电解池, P

4、t 电极生成氢气,则Pt 电极为阴极,X电极为阳极;断开K2、闭 合 K1时,该装置为原电池, Zn 电极生成Zn2+,为负极, X 电极为正极。 【详解】 A. 制氢时, Pt 电极为阴极,电解池中阳离子流向阴极,故A 正确; B. 制氢时, X电极为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根据化合价可知该过程中Ni(OH)2转化为 NiOOH, 电极方程式为 22 Ni(OH)eOHNiOOHH O,故 B 正确; C. 供电时, Zn 电极为负极,原电池中阴离子流向负极,所以氢氧根流向Zn 电极,电极反应为 Zn-2e -+4OH-=ZnO22-+2H2O,转移两个电子同时迁移两个 OH -,但会

5、消耗 4 个 OH-,说明还消耗了水电离出 的氢氧根,所以电极负极pH 降低,故C正确; D. 供电时,正极为NiOOH 被还原,而不是水,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D。 3X、Y、Z、 W 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 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 子数的 3 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由这四种元素不能组成有机化合物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 比 Z弱 CZ的单质与氢气反应较Y 剧烈 D X、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根据 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 倍,可判断Y为氧元素,因此X、Z、W 分别为氮、硫、氯 元素。

6、【详解】 A、因要组成有机化合物必须含有碳、氢元素,正确; B、非金属性W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是 WZ,错误; C、非金属性YZ,故 Y与氢气化合物更剧烈,错误; D、 N、O 形成的化合物如NO 不易溶于水,错误。 4X、Y、Z、 W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的原子半径比Y 的小, X 与 W 同主族, Z的族序数是其周期数的3 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XYZW BX 与 Y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离子化合物W2Z2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1:1 D只含 X、Y、 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7、答案】 B 【解析】 【分析】 由题知, Z是氧元素;若X 是第二周期元素,则不能同时满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和“X的原子半径比 Y 的小”,故X是氢元素,则 W 是钠元素;结合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知, Y是氮元素。 【详解】 A.简单离子的半径 +23 HNaONrrrr - ,即 XW ZHCO3-测得同浓度的Na2CO3溶液的 pH 大于 Na2SO3溶液 A A BB CC D D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别在MgCl2和 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直至过量,均生成白色沉淀,无法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故 A 错误; BFe2+的还原性大于 Br -,将少量氯

8、水滴入 FeBr2溶液中,首先氧化 Fe2+,则无法比较 Cl2、Br2的氧化性强 弱,故 B 错误; C将 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故C错误; D测得同浓度的Na2CO3溶液的 pH 大于 Na2SO3溶液,说明CO3 2-的水解能力大于 SO32-,则电离能力 HSO3-HCO3-,即电离常数 Ka:HSO3-HCO3-,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D。 6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efgh B与 x 形成简单化合物的沸点:yzd Cx、z、d 三种

9、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 D e、f、g、h 四种元素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之间均能发生反应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原子序数及化合价判断最前面的元素x 是氢元素, y 为碳元素, z 为氮元素, d 为氧元素, e 为钠元素, f 为铝元素, g 为硫元素, h 为氯元素; A.根据 “ 层多径大、序大径小” ,离子半径大小gh ef;选项 A 错误; B.d、z、y 与 x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依次为H2O、NH3、CH4,H2O、NH3分子间形成氢键且水分子间氢键强于 NH3分子间氢键,CH4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故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dzy,选项 B错误;

10、C.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可以组成离子化合物硝酸铵,硝酸铵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选项C正确; D.g、h 元素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硫酸和高氯酸不能反应,选项D 错误; 答案选 C。 7海南是海洋大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海水可以生产单质碘 B蒸馏海水可以得到淡水 C电解海水可以得到单质镁 D海水制食用盐的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海水中的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可以加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最后再萃取蒸馏得到碘 单质即可,选项A 错误; B、利用蒸馏法控制水的沸点100,使水变为蒸气通过冷凝得到蒸馏水,能使海水

11、淡化,选项B正确; C、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可以获得金属镁,电解海水得不到金属镁,选项C 错误; D、蒸发溶剂从海水中得到固体氯化钠是物理变化,但粗盐中除去杂质时涉及化学变化,选项D 错误; 答案选 B。 【点睛】 本题涉及海水中获取碘单质、海水淡化以及金属镁、钠的获取方法,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8使用下列试剂或进行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试剂或实验操作 A 制备一定量氢气锌粒、稀硝酸 B 证明 Al(OH)3,具有两性0.1mol/L 的盐酸与0.1mol/L 的氨水 C 除去酒精中少量的水加入适量CaO后蒸发 D 证明 Na2O2与 H2O的键能之和小于生成 的 N

12、aOH 与氧气的键能之和 用脱脂棉包裹适量Na2O2后,再向脱脂棉上滴几滴水,脱 脂棉燃烧 A A BB CC D D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锌粒反应不会生成氢气,达不到实验目的; B. 氢氧化铝不与弱碱反应,而氨水不能溶解氢氧化铝,达不到实验目的; C. 除去酒精中少量的水,加入适量CaO后, CaO会与水反应生成沸点较高的氢氧化钙,可利用蒸馏的方 法得到酒精,而不是蒸发操作,C项错误; D. 用脱脂棉包裹适量Na2O2后,再向脱脂棉上滴几滴水,脱脂棉燃烧,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反 应的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即证明 Na2O2与 H

13、2O 的键能之和小于生成的NaOH 与氧气 的键能之和,D 项正确; 答案选 D。 【点睛】 反应热的表达有宏观与微观两种方式。第一种,反应热=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第二种,反应 热=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学生要理解反应的实质。 9某同学探究温度对溶液pH 值影响,加热一组试液并测量pH 后得到如下数据(溶液浓度均为0.1mol/L) : 温度()10 20 30 40 纯水7.30 7.10 6.95 6.74 NaOH 溶液 13.50 13.11 12.87 12.50 CH3COOH溶液2.90 2.89 2.87 2.85 CH3COONa溶液9.19 9.0

14、0 8.76 8.6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纯水中的kw逐渐减小 B随温度升高,NaOH 溶液 pH 变化主要受水电离平衡变化影响 C随温度升高,CH3COOH的电离促进了水的电离 D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的 pH 减小,说明水解程度减小,c(CH3COO )增大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随温度的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w增大, A 项错误; B. 随温度的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w增大,则NaOH 溶液 pH 会减小, B项正确; C. 随温度升高,促进CH3COOH的电离,提高氢离子浓度,氢离子会抑制水的电离, C项错

15、误; D. 盐类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促进盐类的水解,即水解平衡向右移动,D 项错误; 答案选 B。 10下列图示中的实验操作、仪器、试剂(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均正确的是 A如图为稀释浓硫酸 B 如图可用于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和氧化性 C 如图可用于分离乙酸与CH2Cl2 D 如图可用于测量SO2的体积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缓缓地沿烧杯内壁注入水中,同 时要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图中操作未沿着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操作不规范,A 项错误; B. 浓硫酸可使蔗糖炭化,蔗糖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生成的C

16、单质继续与浓硫酸反应会生成二 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硫会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B 项正确; C. 乙酸与 CH2Cl2互溶,沸点不同,可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但冷凝管不能选用球形冷凝管,而应用直形 冷凝管, C项错误; D. 饱和亚硫酸钠会与二氧化硫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集气瓶内应改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D 项错 误; 答案选 B。 【点睛】 C 项是易错点,要注意球形冷凝管与直形冷凝管的区别。直形冷凝管一般是用于蒸馏,即在用蒸馏法分离 物质时使用, 而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反应装置,即在反应时考虑到反应物的挥发流失而用球形冷凝管冷凝 回流,使反应更彻底。 11将锌片和铜片插人同浓度的稀硫酸中,甲中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两烧杯中的铜片都是正极B甲中铜被氧化,乙中锌被氧化 C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快D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答案】 C 【解析】乙烧杯没有构成原电池,铜片不是正极,故A错误;甲中锌是负极,锌被氧化,乙中锌与硫酸反 应,锌被氧化,故B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