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 高考复习加练习题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440579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者爱人 高考复习加练习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仁者爱人 高考复习加练习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仁者爱人 高考复习加练习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仁者爱人 高考复习加练习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仁者爱人 高考复习加练习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仁者爱人 高考复习加练习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者爱人 高考复习加练习题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仁 者 爱 人,0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行有余力, 。” 02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 ,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 , 。” 03曾子曰:“夫子之道, 。” 04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05子曰:“岁寒, !” 0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 07子曰:“知之者, ;好之者, 。” 0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0

2、9子曰:“ ,小人长戚戚。” 10、人固有一死, , 。,在尚书中“仁”字出现1次; 在诗经中“仁”字出现2次; 在国语中,“仁”字出现24次; 在左传中,“仁”字出现33次; 在论语20篇中, “仁”字出现 109次。,说文解字中的“仁”,亲也,从人从二。,仁指仁爱,对人亲善。会意字,以人、二会意,二人以上彼此都应当亲爱。,仁 者,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 人,何为仁?,仁是什么?简单讲,就是拿人当人,先拿自己当人,自己爱自己,自尊自爱,然后,生爱人之心,推己及人,也拿别人当人。 (李零丧家狗),字词注音: 曾参(shn) 取譬(p) 尧舜(yoshn) 季路侍(sh) 少者怀之(sh

3、o) 厩焚(ji) 师冕(min) 齐衰(zcu) 敝之无憾(b) 一匡天下(kung) 瞽者(g) 沟渎(d) 桓公(hun) 弋不射宿(y) 被发左衽(prn),重点字: 1:入则孝 2:出则弟 3:吾道一以贯之 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何事于仁 6:尧舜其犹病诸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8:能近取譬,在家里,通“悌”,尊敬兄长,学说,用,忠,对人尽心竭力。恕,对人仁爱宽厚,从事,致力,其,大概;病,以为难,立:使立 达:使达,比喻,“仁”的具体表现,5.26:“言志”,体会三人的不同点。 10.17:问人:重人不重财 7.9:于有丧者侧 15.42: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 9

4、.10:严肃庄重对待三类人 7.27:推已及物 14.17: 大仁义,1、弟子入则 ,出则 , ,泛 ,行有 ,则以学文。 2、子路曰:“愿车马 与朋友共, 。” 3、颜渊曰:“愿无 ,无 。” 4、子曰:“老者 之,朋友 之,少者 之。”,5、 不启, 不发。举 ,则不复也。 6、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 斯行诸,子曰 。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 故 之;由也 ,故 。 7、 ,和为贵。 8、 ,小人同而不和。 9、乡愿, 。,弟子:为人子、为人弟的年轻人(古今) 入,出:在家,在外。 弟:“悌”,尊重兄长 谨:做事一丝不苟,形作动 信:守信,名作动 泛:广

5、博 仁:仁人。 以:用来,表目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德育与智育的关系,高学历犯罪,德育第一,智育第二,1马加爵; 2记得曾经有一个大学生把硫酸倒在狗熊身上; 3最近一韩国大学生在美国枪杀同学.,要义:仁爱是修身要务,先“为人”后“为学”。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一以贯之:以一贯之,宾前 (一:一个基本观念,数作名) 何谓:谓何,宾前 道:学说,文中第三、四章和“忠恕”又有何关系? 5.12: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恕 6.3

6、0: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欲:愿意 诸:之于 及:做到,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义:(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恕,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博施:广泛给好处 济:周济 其:表语气副词,恐怕 病:以为难 名作意动 诸:之乎,兼词 立人:使人站得住 使动 达人:使人行得通 使动 仁之方:仁,形作动,实践仁,忠,忠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积极为人),忠中+心 (己)把心放在中间,自我端正; (人)把人放在心中,对人诚实负责,尽心尽力地帮助人,积极为人(谋幸福),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恕如+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心推到他人的心,将心比心,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自己不愿的事情,也不要加之与他人。,推己及人,如人之心,忠恕之道,一言以蔽之,有了自己的心以后,由自己的心灵出发,抵达他人的心灵。这样就找着了自己跟他人相处的途径了。(于丹) 更简单些,“忠恕”就是忠诚自己、善待他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先天下之忧而忧

8、,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忠恕之古人说,要死大家一块死,临死拉个垫背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可悲的现实:,当今世界 霸权主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但更多的是凭借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对别国施于政治高压,经济制裁,文化侵略等,,美国 世界警察 台海问题,美国称有权绑架他国公民 可越境绑架通缉犯,世界警察,我们当定了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基本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积极为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推已及人),仁之根本,孝悌,仁之内涵,仁之实践(表现),侍:侍立 盍:何不 车马衣轻裘:把

9、车马衣裘,名作状 共:共享 敝:使损坏,形作使动 憾:悔恨 伐:夸耀 善:长处,形作名 施:夸耀,表白 劳:功劳 闻:听 安:使安 使动 怀:名作动,关心,5.26,与朋友共享 财物,豪爽,大方,提高个人修养,谦虚、恭敬,对天下人都 施行仁爱,博施仁爱,天下 人各得其所,志 向更远大、广阔,孔子与弟子各抒己志,如何认识这些“志”?,颜渊、子路之志, 流于外在之“车、马、衣、裘、善、劳”,易得也; 夫子之志, 重于内在之孝、信、仁,高于青天也!,10.17,伤人乎?不问马。,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状语后置,重人不重财,有恻隐之心 / 尊崇礼,根据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数据:

10、从2001年到2012年,中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1188宗,平均每7.4天一宗。2004年,死亡人数超过30人的特别重大事故总共14宗,其中矿难6宗,占42.8%。2005年的上半年,国家拿出了30亿进行煤矿的技术改造,安监局升格为安监总局,但形势依然严峻,上半年的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3,达到2,672人。,中国的矿难,15.42,师冕 及阶 与师言之道与 固相师之道也,乐师 台阶,跟,规矩,“欤”,本来,xing协助,导盲(弱者)无微不至的关心,虽:即使 少:年轻 作:起、肃立 必:一定 趋:快步走,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均作动词,严肃庄重对待有丧者、执政者、盲人,

11、9.10,孔子遇见穿丧服的、执政的、盲人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说明孔子对礼仪的重视和仁爱之心。 他看到有丧事的人和盲人一种同情心,态度肃然。 穿制服、执政的人看到了国家的体制,自然肃然起来。 “过之,必趋”,一定走快几步,不敢多看,这也显示他的修养。,7.27,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要义: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推向仁爱百姓,再推向爱惜万物,这就形成了儒学的“爱的系列”。,纲:用大绳捕鱼,名作动 宿:宿鸟,动作名,14. 17,不能死 又相之 霸(于)诸侯 一匡天下 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任 匹夫匹妇 莫之知也,为而死,殉难,辅佐,一,完全,匡,正,使正,恩惠,如果没有,

12、其,表推测,大概,被通“披”,普通男女,莫知之 宾语前置,于诸侯霸 霸:称霸,名作动,自经:自缢,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管仲注重经济,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

13、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译文子路问:“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殉难,为公子纠死了,管仲却偷生,人格有问题罢?”孔夫子答他说:“齐桓公九次召集群雄,不用武力,全是管仲的功劳。管仲是大处着眼的人,这就是他的人格啊!这就是他的人格啊!”),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以成仁,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统一,使

14、民免遭异族的奴役。,孔子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管仲不殉难, 又为桓公相。,14.17 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 孔子忽略其小节小信而肯定管仲大节大信, 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的矛盾之处。,礼,仁,一、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3.22)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 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桓公

15、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17)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2分) 2.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3分),巩固练习:,1.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分,两处错扣1分,三处错扣2分) 2.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

16、、“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3分) (分析评价型),孔子的仁爱观,1、“仁者爱人”,即关心和爱护他人。 2、孔子的仁爱,不仅“爱人”,而且“爱物”,这个“人”包括官员和百姓,富人和穷人,健全人和残疾人等所有人。推广到天地万物。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3、实践仁爱的途径、做法是“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仁爱强调的是人内在的道德自觉性,重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