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题西林壁》教案 (9)

上传人:双*** 文档编号:141407879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题西林壁》教案 (9)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题西林壁》教案 (9)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题西林壁》教案 (9)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题西林壁》教案 (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题西林壁》教案 (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四年级 年级 语文 科导学案 课型:预习展示课设计:甘丽红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 月 日 星期 学习课题:题西林壁第 1 课时累计 2 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4、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学习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学习难点体会

2、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在生活在。学习过程:(备注栏内请老师们补充复备情况,请同学们补充课堂笔记)流程及预见性问题学习要求和方法备注流程及预见性问题学习要求时间安排备注预习要求课前充分预习课本P24P26,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知识;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内容,标记疑点。组长要对成员课本预习情况和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给出等级评价。知识链接(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引入新课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

3、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伟大的祖国。解诗题,知诗人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大诗人苏轼?(生交流苏轼的资料。)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 谁会背他的诗?2、解读课题,问:西林在什么地方?生指出在江西庐山后,引导背诵望庐山瀑布侧面了解庐山。谁能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3、根据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经验,大家说说我们该怎样学习这首诗呢?(学生说出学习方法,课件出示: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4、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题西林壁。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一、明确目标1)把古诗读

4、通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画出诗的节奏,并读一读。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心境。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义。(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二、自主学习(抓字眼,明诗意)1、我会读写生字“疑”_组词( )( )我还会说一句话_。3、我会流利读古诗。并在读中思考我读懂了什么。读了古诗后我知道_。2、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从左向右看,庐山是_;从上往下看,庐山是_;从远处看庐山,像_;从近处看庐山,像_;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_;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_。3、为何身在庐

5、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_,因此,我们要_就要_。三、合作探究(吟古诗,悟诗境)1、和对子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3、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个性诵、诵配画)4、同样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却有着不一样的样子,你们有过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吗?5、说说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人、看事和看问题呢?四、展示提升(揣古诗,触诗情)(一)基础知识展示(二)学文悟情展示(三)创作性展示五、过关检测1、读背古诗题西林壁2、我能把题西林壁默写出来,并配上漂亮的画【预习新知】“发奋识尽天下字,立志读遍人间书”可是苏轼大诗人的心声.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带着问题有感情地、大声地朗读吧。苏轼可是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庐山的呦!组内分好工并帮助有展示、完成任务。点评的同学高效其他同学要用双色笔迅速的补充完善自己的导学案,当堂巩固落实。每个小组按分工展示,要求到位及时,用简洁的语言出示,下面同学积极质疑并及时整理和落实。温馨提示:用双色笔养成圈点批注的好习惯哦。多读课书多和同学交流一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各不同的各字要重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读出深沉与智慧。 真字要重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