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第四单元(文言文)教案(二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133363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1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5第四单元(文言文)教案(二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必修5第四单元(文言文)教案(二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必修5第四单元(文言文)教案(二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必修5第四单元(文言文)教案(二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必修5第四单元(文言文)教案(二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5第四单元(文言文)教案(二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5第四单元(文言文)教案(二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二语文必修 5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说明:文言文在必修教材中,一共有三个单元,本单元是必修课本中的最后一个文言文单元。通过学习,学生必须能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读懂、鉴赏文言文。二、单元教学构想1、教材内容基本阅读:鸿门宴 、 陈情表 、 段太尉逸事状 、 游褒禅山记扩展阅读:报仁安书 、 郑伯克段于鄢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比较准确地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课文内容,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析和归纳虚词知识的一些方法。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比较阅读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

2、够古文今读,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能够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能够初步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学会比较阅读,初步领悟并鉴赏古代文言文的语言艺术、表意方式和写作方法。3、教学重点实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虚词:因、为、以、其、而、然、焉、则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判断句、被动句(包括无标志被动句)4、教学设想:重点学习鸿门宴 、 陈情表 ,其他篇目安排自学。5、教时安排:10 课时三、单元教学流程1、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教学中,先抽出一节课左右的时间给学生预

3、习,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试试自己能否读懂大意,整理出文章情节的大致内容、主要事件、人物的主要特点和作者的态度、情感和思想。2、自主阅读,仔细研究注释,推敲语句意思,并按照要求,了解基本的文化常识,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重点实词的基本用法、基本意义以及文言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虚词重点2掌握 18 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讨论中质疑解疑。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自己原来理解不准确的地方要找出原因。通过这样的学习,检验并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水平。4、教师点拨:每篇课文不要求面面俱到,逐字逐句地讲解翻译。一课争取有一得,

4、每篇课文突出一个重点,以点带面,逐步积累。四、单元活动安排设计五、教学步骤鸿门宴【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熟练地翻译课文。2、认识“鸿门宴”这一斗争的性质,注意本文情节起伏的结构特点,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 2、重点学习“军、击、内、如”等实词和“其、而、则、乃”等虚词,了解课文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做到读文为主而兼顾读史,二者做到相辅相成。 2、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

5、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一、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二、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第一课时一、导入:下面四副对联哪一幅是写司马迁的?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3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4)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屈原、欧阳修、杜甫、司马迁)二、作者及史记简介司马迁(约前 145前 80 或前 135前 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

6、太史令, 后因替李陵 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 太史公书 ,后称史记 ,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 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

7、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鲁迅赞誉它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明确重点三、时代背景介绍秦末, “天下苦秦久矣” ,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 ,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

8、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 206 年 12 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四、课文疏通1、通读全文(读准字音,找出通假字,找出成语,通其大意)2、串讲与翻译(把握重要的词语、句式与重点句、难句,同时,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比如座次、礼节等。 )4五、教学建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必要时让他们翻译句子并找到句中的知识点。第二、三课时自主合作学习,理清故事情节,并归纳整理文言知识一、故事情节:本文中心:鸿门宴本文线索:杀不杀刘邦本文顺序:时间顺序本文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宴前(幕后活动):无伤告

9、密 亚父定计 夜访张良 刘邦定策 项伯说情 宴中(明争暗斗):沛公谢罪 范增示意 项庄舞剑 樊哙闯帐 义责项羽宴后(脱身除患):沛公逃席 张良留谢 项王受璧 范增愤骂 诛杀无伤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萦,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紧密,也可说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二、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 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4.倍

10、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坐座:置之坐上。8.不否(二)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三)古今异义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5.寿 古:敬酒。今:长寿。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

11、地讲述。婚姻 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四)一词多义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且 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6.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

12、有之。67.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离去,离开:脱身独去。8.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子臣。在:复得见将军子此。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10.为 任,做:使子婴为相。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作为:军中无以为乐。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末语气词:何辞为?(五)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籍(登记,动词)吏民。

13、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道(取道,动词)芷阳。2.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3.意动、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头发上(向上)指。7道芷阳间行、间至(抄小路)军中。(六)重点句式省略句一般地说文言文的省略有以

14、下几种情况:(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决之) 。 (曹刿论战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如:小惠未偏,民弗从(之)也。 (曹刿论战 ) 文言省略宾语或中心语的情况较常见,所省多是代词“之” 。(4)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 (曹刿论战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臣与(之)战于谯门中。 (陈涉世家 )此人一为(之)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介词“为”“与”“以” 后省略的多是代词“之”。(5)省略定语。如:以(汝之)残年余力,

1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6)省略介调“ 于”“以”等。如。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 )(7)省略兼语。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将兵。 (陈涉世家 )本文省略句归纳:1沛公军(于)霸上。2沛公欲王(于)军中。3为( 吾)击破沛公军。4急击( 之)勿失( 之) 。5欲呼张良与( 之)俱去。6则与( 之)斗卮酒。7则与(之 ) 一生彘肩。8竖子不足与( 之)谋。9沛公奉卮酒为( 之)寿。10加彘肩(于 )上。11还军(于)霸上。12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813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七)其他句式1.数词作谓语: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宾语前置:客何为者?

16、(何为 为何)大王来何操?(何操 操何)沛公安在?(安在在安)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3介词结构后置:具告以事贪于财货4.判断句:此天子气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被动句: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9第四课时分析人物形象及写作手法一、性格形象分析: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人物性格:典型性格,各有个性。项羽和刘邦:(双方首脑)共同点:胸怀大志 项羽“彼可取而代之!” 刘邦“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