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七章思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132414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第七章思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心理学[第七章思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心理学[第七章思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心理学[第七章思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心理学[第七章思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第七章思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第七章思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七章 思维第一节 思维的基本问题思维在人的生活当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不断扩大人的认识范围,不仅能认识现在,还可以回顾过去和预见未来。其次,它能不断提高人的认识深度,不仅能认识人所能一般接触到的事物以及规律,还可以把握人们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以及规律,使人对现实事物的认识得以无止境地深化。第三,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由认识世界向改造世界发展,不仅能使人掌握知识、认识规律还可以使人由认识世界运用知识和规律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活动。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

2、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思维不同于感觉、知觉和记忆,但又离不开感觉、知觉、记忆活动所提供的信息。人们只有在大量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在记忆的作用下,才能进行推理,作出种种假设,并检验这些假设,进而揭示感觉、知觉、记忆所不能揭示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二)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括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人们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直接依赖关系,这不仅扩大了人们认识的范围,也加深了人们对事物

3、的了解。所以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人们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2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在从事科学研究、探索世界的奥秘时,人们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

4、重建、改组和更新。思维活动常常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的,并企图解决这些问题。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和建构。二、思维的过程(一)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往往是从分析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开始的。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综合是思维的重要特征,只有把事物的部分、特征、属性等综合起来,才能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抓住事物的本质。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合。(二 )比较比较是把各

5、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比较是以分析为前提的,只有在思想上把不同对象的部分特征区别开来,才能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还要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比较又是一个综合的过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程。比较是重要的思维过程,也是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研究工作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三 )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高度、重量、面积、年龄以及忠诚、勇敢、勤劳等概念,也都是思维抽象的结果。在抽象的基础上,人们就可以得到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概括有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之分。一般认为初级

6、概括是在感知觉、表象水平上的概括。高级的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进行的概括。如一切定理、定义、概念等都是高级概括的产物。三、思维的分类思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种分类主要是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进行的。1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它所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儿童较多地运用直观动作思维,成人有时也运用表象和动作进行思维,但思维水平比儿童要高。2形象思维。它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7、3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二 )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经验思维依赖于经验的积累,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这种思维易产生片面性,甚至得出错误或曲解的结论。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这种思维活动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三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具有快速性、跳跃性等

8、特点。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做出合理的结论。(四 )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这种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产生多种答案、结论或假说。但究竟哪种答案最好,则需要经过检验。(五 )常规思维和刨造思维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

9、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像等。第二节 表象与想像一、表象的基本问题(一)表象的概念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像表象。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

10、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想像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因而具有新颖性。(二 )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表象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是表象和知觉的形象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

11、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抽象性。表象是关于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的概括形象。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用“心理旋转”的实验来说明。(三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表象是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从直观看,它接近于知觉;从概括性来看,它接近于思维。表象离开了具体的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因而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2表象促

12、进问题的解决。表象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早为人们所认识。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解决数的运算问题时,在很大程度上要有表象的参与;中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依赖表象的支持;成人在利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时,也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与支持,如工程师在审阅建筑设计图纸时,他们倾向于在头脑中利用建筑物的形象来帮助思维。在进行推理时,表象也有重要的作用。休腾洛切尔(Huttenlocher,1968)等人给被试两个命题,如“汤姆比迪克高些” , “哈里比汤姆高些” ,要求被试说出谁最高,谁最矮。这时被试头脑中可能出现不同高度的圆柱体,并用它们代表汤姆、迪克和哈里。根据对表象的比较,被试直接说出了答案。(四 )表象的

13、脑机制表象的脑机制是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表象和知觉是否具有相同的脑机制。毕思阿克等(Bisiach et aL,1978)研究了两名颅顶受损的病人,这两名病人患有单侧性空间忽视症,即他们只能看到一侧的物体,而看不到另一侧的物体。研究者让两名病人想像意大利木兰市的一个著名的广场。结果发现,病人在视知觉中存在的问题,在表象活动中也表现出来。拉毕汉等人(Le Bihan et aL,1993)在一项脑成像的研究中,证明了表象和视知觉可能具有相同的脑机制。让被试交替地观看一些闪光模式或想像这些模式,用磁共振成像测量了被试脑的局部血流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被试在想像闪光模式时

14、在纹状皮层所得到的局部血流量,与被试实际观看模式时相似。二、想像的基本问题(一 )什么是想像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像活动的基本特点。想像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或者符号。想像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但想像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它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都有其现实依据。(二 )想像的功能1预见作用。想像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学生的学习、科学家的发明、工程帅

15、的设计等等都离不开人的想像。2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人们不可能直接感知的。但通过发挥想像可以补充这种知识经验的不足。3代替作用。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像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4对机体的生理调节作用。想像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近年来,人们对生物反馈的研究,也证明想像对人体有调节控制作用。(三 )想像的综合方式想像是从旧的形象中分析出必要的元素,按照新的构思重新结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想像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它的综合有以下几种独特的形式。1粘合。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通过这种综合活

16、动,人们创造了许多童话、神话中的形象。2夸张。这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略去另一些特点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3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4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也可以创造新的形象。想像联想不同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于记忆联想,它的活动方向服从于创造新的情绪、思想和意图。(四 )想像的种类按照想像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种形式。1无意想像。无意想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像。它是当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自主地想像某种事物的过程。2有意想像。有意想像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像。根据想像内容的新颖程度和构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像、创造想像和幻想。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像是指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像。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