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选修2.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1321781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选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选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选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选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选修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选修2备课资料中国经济区域的划分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历史和社会经济基础差异显著,长期以来存在着经济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如何划分中国的经济区域,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经济、社会现状,更好地落实国家经济的发展战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课题。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但是真正由政府公布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主要有三种。最早且影响最大的是1961年在六大行政区基础上形成的六大经济协作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华中与华南合并)、西南和西北。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建设迈进一个崭新的阶

2、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拉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公布的“七五”计划中,把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这一划分粗线条地反映了中国由沿海向内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梯度变化态势,大体符合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但由于在每个经济地带中,内部差异有时超过三大地带的经济差异,内部也缺乏区域联系,因而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说,三个经济地带划分还不能真正起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996年政府在“九五”计划中公布了七大经济区域,即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东南沿海、环渤海(含辽宁)、东北、中部五省、西南及广西、西北。这种划分比三大经济

3、地带的划分前进了一步。2001年新公布了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地域范围”,它与“七五”计划中的东、中、西部三大地带中的西部范围主要区别是,将中部的内蒙古、东部的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简称1022方案。中国西部地区幅员面积约68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至1999年末,西部地区总人口约3.65亿,约占全总人口的29。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为了采取有力措施对国民经济发展加强宏观调控, 1984年4月,经我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原则批准,随后公布的“七五”计划,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其划分的依据是: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

4、位置相结合,以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为主;亦即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组合单位,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大体相似,地理位置又比较一致的省、市、区划分为一个经济地带。总的看来,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基本上能比较科学地反映全国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有助于确定正确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促进地区经济布局的合理化,大体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但是,也必须指出,这三大经济地带还不是综合经济区,而只是一种典型的类型经济区,它仅仅是按某些相似的特征划在一起,既没有统一的经济中心,同一地带内也缺少紧密的内在联系。因而,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说,它还不能真正地起到作为综合经济区的作用,还必须根据对

5、全国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需要,按照地区经济直辖市发展方针的要求,依据划分综合经济区的原则,进一步研究、制订我国新的经济区划方案。三个经济地带比较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中国客观上有存在着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东部沿海地带集中了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辽宁中南部、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和重要的农业基地(黄淮海平原的大部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从全国看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通讯设施的基础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与海外有传统的经济联系,信息灵通,对外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大连

6、、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14个沿海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福建和广西沿海、辽东半岛等沿海经济开放区都在这一地带。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加强传统工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加快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外引内联和对外、对内两个辐射扇面的作用,使这一地带逐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基地,海洋开发的基地,培养向全国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基地,向全国传送新技术、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

7、、交通运输紧张,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短缺,若干人口、城镇密集地区出现环境容量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大江、大河下游涝年汛期的防洪问题,这就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交通网络,加强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横向联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商品性、创汇型的农业生产,把长江三角洲、渤海圈和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为环太平洋带上的重要经济地域。中部地带能源、各种矿产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内蒙古有广阔的天然牧场,大部分的省比较发达,是中国粮、油、棉、糖的重要产区。今后中部地带应加强能源、原材料加工,主要是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磷矿、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促进粮食和其他

8、经济作物稳定增长,逐步把中部地带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若干重要机电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及能够提供大量商品粮和其他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中部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铁路运输能力不能适应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需要,黄土高原的大量水土流失,东北森林的过度砍伐,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淤高所潜伏的洪水决口泛滥危机,长江中游的洪涝问题,以及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等。因此,在加快能源、原材料工业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潜力的同时,加强由西向东的运输通道建设,大力造林育林、保持水土,防止土地沙化和江河泛滥,并大力发同东部沿海地带、西部地带的横向联系,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布局由东向西逐步转移的重要纽带,担

9、负起承东启西的作用。同时生产更多面向全国和可供出口的产品,在新技术和新产品方面有突破性进展。西部地带的各种资源也很丰富,特别是能源、各种矿产资源前景可观。但目前勘探不够,开发利用更少。这一地带除四川盆地、陕西关中、甘肃兰州附近等少数地区以外,工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交通不便,人口和城市较少,科技和文化教育都不够发达。今后应大力发展农林牧业、交通运输业,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加工工业。由于西部地带,特别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在不适宜开垦和耕种的地区因滥垦滥牧,使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西南地区地形崎岖,交通困难。这一地带目前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选

10、择水源条件较好的地点,扩大绿洲农业,逐年减少粮食调入量;加强草原牧区建设,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加速军工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化和扩散;加快对现有铁路干线的电气化改造,建设与中部、东部沿海地带联系的铁路干线,努力搞好公路建设,在地广人稀地区发展土方民航事业;在黄河上中游、长江上游、新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等地建设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区;建设川滇黔交界地区,使之逐步成为一个主要能源、原材料的生产基地;建设新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地区,使之逐步成为新疆重要的工业枢纽地带;进一步开放西部边境的某些市镇,发展边境贸易。从长远来看,西部地带资源丰富,有发展工农业的广阔

11、空间,是全国的战略后备地带。全国按照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三大地带的自然和经济特点、各自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安排开发的重点,作出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规划,采取东西结合,沿海与内地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发展战略,使各个地区借助自己的优势得到发展。为了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现状,必须加强地区经济的合理分工。在加工工业集中地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发展技术水平较高、资源消耗较少的产业及出口产品,资源富集地区要加速资源开发,并适当发展加工工业,同时加快建设东西走向的交通干线,扩大沿海与内地的交流,缩小沿海与内地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3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