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2020年8月整理).pptx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1316366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PTX 页数:4 大小:4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2020年8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2020年8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2020年8月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2020年8月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2020年8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2020年8月整理).ppt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 1 -,姓 名 成 绩 诸葛恪(k)得驴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 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权 乃以驴赐恪。 【注解】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子的 面孔。 【补充注释】A.会:聚集,会合。B.使:让。C.以:相当于“用、把、拿”。D.题:书写,题写。E. 益:增加。F.因:于是。G.听:听从。H.与:给。I.举:全部。J.坐:同“座”,座位。 【译文】诸葛恪字元逊,他

2、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 的面孔。一天,孙权大规模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进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 上。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听了就从了他,给(他)笔。 诸葛恪接在上面的字下方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孙权于是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析】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父亲的窘迫转危为安的故事。 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从侧面衬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聪 明机智的人。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

3、烦气躁,换一种方法或方式, 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 分),以纸题其面 写 举坐欢笑 全,孙权大会群臣 聚会 因听与笔 听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乞请笔益两字 (我)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之帷帐,令枕席清凉, 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 “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注释】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内。帷帐:帐子。蚋(ru):吸人血的小虫。 【补充注释】A.昔:往昔。/B.方:正当。/C.事:侍奉。/D.则:就。/

4、E.扇(shn):扇风。/F.令:使, 让。/G.远:形容词作动词用。使远。/H.以:来。/I.待:等待,等候。/J.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无意义。/K.安:舒服地,安心地。/L.寝:睡,眠。/M.至于:到了。/N.以:用。/O.暖:形容词作动 词用。使暖和。/P.衾(qn):被子。/Q.于是:连词,表顺接关系,相当于“因此”“从此”“这时” “接着”等。/R.播:传播,流传,散布,传扬。/S.京师:京城;国都。/T.号:称,宣称。 【译文】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他)正当九岁时,就已经懂得服侍父 母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让枕

5、头和席子清凉爽快,使蚊虫远远地避 开(把蚊虫扇开),来等候父母舒服地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他的父母的被 子变得温暖,来等候父母睡起来暖和。因此,黄香的名声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黄香,东汉时期官员、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他任内勤于国事,一心为 公,熟习边防事务,调度军政有方,受到汉和帝的恩宠。后出任魏郡太守,于水灾发生时以自己的俸禄赏 赐来赈济灾民。不久被免职,数月后在家中去世。其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 【文言知识】“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中的“暖”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为“使暖和”。 所谓使动用法,是

6、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 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 同。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5 分),年方九岁 正当 以待亲之安寝睡,令枕席清凉 使 至于冬日严寒 到了,于是名播京师京城;国都 上文还有一个属词类活用的词,请找出。(1 分) “以身暖其亲之衾”中的“暖”,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则以身暖其亲之衾 就用自己的身体使他父

7、母的被子暖和 成语“惟妙惟肖”中的“肖”,解释为 相似,逼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形容刻画或描 摹得非常逼真。(2 分) 鲁人锯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 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注释】鲁:鲁国。老父(f):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人。圣人:才智超人的人。 【补充注释】A.执:手拿着。B.者:(样)的人。C.初:最初,刚开始。D.亦:也。E.计无 所出:办法没有(可以想得)出来(的)。计:方法,计策。F.俄:一会儿,不久。G.但:只是;不过。H. 以锯:用锯子。I.中截:从中间断开。

8、J.遂:于是;就。K.依而截之:省略句,应为“依之而截之”。依: 按照。L.世之愚,莫之及也: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 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一点办法也想不出。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才智高超 的人,只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从长竿当中截断它(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 人)就听从了(老人的办法)把长竿子截断了。世上愚蠢的人,没有谁比得上他。 【启发与借鉴】这是一则笑话,天下没有这般愚蠢的人,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遇到任何事 都要懂得变通,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

9、固执。从老人这个方面又看出了:凡事不能不懂装懂。“执竿者” 做事不懂思考,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老父”还不如执竿者,自作聪明,乱指挥,却把事情弄得更糟, 给那人出了一个馊主意。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 分),横执之,亦不可入 也 但见事多矣 只是,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拿 俄有老父至 一会儿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 分),计无所出 想不出什么计策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为什么不用锯子从长竿当中截断它(再进入城门)呢 世之愚者,莫之及也世上愚蠢的人,没有谁比得上他(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 知恩图报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

10、 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 围之。往时食马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 归。 【注释】秦穆公:秦国国君。杀人:指会有杀人的念头。惠公:晋国国君。 【补充注释】A.尝:曾经。B.亡:丢失。C.求:寻找。D. 方:正在。E.是:这。F.惧:恐惧。G.起: 站起。H.去:离开。I.居:过了。J.出死:出,付出。出死,付出生命。K.溃:击溃。L.卒:最终 。,- 2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题目中“知恩图报”的“图”,解释为“想,思考”。“知恩图报”的“图”当然应该指“谋划、

11、准 备”的意思,也就是说受恩者谋划准备以后报答于施恩人也。若说“图”为图求之意则非也,此并非“施 恩者图求受恩人报答于己”。 【译文】秦穆公曾经外出王宫,丢失了他(自己)的骏马,亲自出去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 了,正在一起吃马肉。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骏马。”这些人都害怕惊恐地站起来。秦穆公 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但不喝酒会有杀人的念头。”(于是)秦穆公就给他们饮酒。屠杀骏马的人都惭 愧地离开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我们) (到了)能够用死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于是(他们)就冲破了包围 秦

12、穆公的军队,穆公终于能够幸免于难,打败了晋国,并抓了晋惠公回来。 【寓意】从秦穆公的角度:对待做错事的人要懂得宽容。从杀马人的角度:知道自己受了别人的恩惠,就要 去报答人家对你的恩惠。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6 分),方共食其肉 正 居三年 过了 穆公卒得以解难 终于,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 丢失 是吾骏马也 这(是) 遂溃围 冲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即饮之酒 (秦穆公)就给他们饮酒, 题目中“知恩图报”的“图”,解释为 考虑。(1 分) 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 “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13、。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 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注释】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尊称。守而勿失:牢记(这 个道理),不要忘记(它)。 【补充注释】A.请:请教。/B.子:您。/C.所以:的原因。/D.对:回答。/E.退:回去。 【译文】列子学习射箭,射中了,就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他):“你知道你射中(靶 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我)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练习了 三年,又把(自己学射箭的情况)告诉关尹子。关尹子(又)问(他

14、):“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 吗?”列子说:“(我)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忘记(它)。 不只有射箭(是这样),治国修身也都是这样。所以圣人不关心结果,而注重清楚地了解整个过程。”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只标出一处)(2 分) 退 而 习 之 三 年故 圣 人 不察 存 亡 退 而 习 之 / 三 年 故 / 圣 人 不 察 存 亡 【解析】后置状语之前要停顿。关联词后要停顿。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 分) 请 于关 尹 子 向 又 以 报 关 尹 子 告 诉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

15、乎? 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4.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1 分) 说明了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枭将东徙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 3 -,- 4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注释】枭(xio):同“鸮”(xio),又称鸺(xi)鹠(li),一种形似猫头鹰的鸟。鸠(ji ):斑鸠、雉鸠等的统称,形似鸽子。东徙(x):向东迁徙。东,向东。徙,迁移。 【补充注释】A.安:哪里。/B.之:到去。 【译文】猫头鹰遇到斑鸠。斑

16、鸠问(它):“您打算到哪儿去?”猫头鹰说:“我将要向东迁移(迁 徙)。”斑鸠问:“什么原因?”猫头鹰说:“乡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移(迁徙)。” 斑鸠说:“(要是)(您)能改变叫声就行了;(要是)(您)不能改变叫声,(那么)即使(您)向东 迁移(迁徙)了,(那儿的人)还是会讨厌您的叫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只标出一处)(2 分) 子 将 安 之东 徙 犹 恶 子 之 声 子 / 将 安 之 东 徙 / 犹 恶 子 之 声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 分) 我将东徙 将要 乡人皆恶我鸣 厌恶,讨厌,憎恨 子 能 更 鸣 改 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乡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移(迁徙)。 【解析】“皆”“恶”“故”是重点。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 分) 告诉我们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着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