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3演示教学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294283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学3演示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经济地理学3演示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经济地理学3演示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经济地理学3演示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经济地理学3演示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学3演示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3演示教学(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文 嫮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本科生课程(3),2,礼记大学篇提到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财的观念,明白指出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空间(土地)息息相关,有了土地才能累积财富。 换言之,空间(space)是一种经济财或有偿财(Economic good),即人类生活上所需的各种财货及劳务都是须要付出代价才能取得的。经济空间最大的特性是经济活动聚集在为数极少的区位上。 (Agglomeration of activities in a few locations ar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economic space)。,3,理论基础

2、是决定经济地理学能否为其他学科承认的前提。作为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经济地理学其理论基础为区位论,它是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重视经济活动的集聚和扩散过程、机理研究。,农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 商业区位论 交通区位论 居住区位论 服务业区位论 城市区位论,按照区位主体的分类,6,主要内容,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 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 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 收益性空间界限分 析与行为矩阵,7,第一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8,第一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

3、论与现实,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1783-1850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以下简称孤立国),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一)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 (二)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Optimal agricultural land uses based on transport costs to market,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19世纪初 ,德国进行了农业制度改革 ,农业开始向资本主义商品农业发展 ,这种情况提出了农业生产的空间合理布局问题。 杜能提出在一个围绕城市的均质平原上 ,农

4、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取决于地租大小 ,而地租则由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和运费共同决定 ,在前两者既定的条件下 ,农业生产空间的合理布局取决于农产品生产地与消费中心距离的远近。,(一) 理论前提 1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此外,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

5、要的前提条件。,二、 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 样的状态。 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 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 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 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 变化。,14,3杜能的研究方法,“孤立化的方法”: 排除其它要素(像土 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 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即不 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 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 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二) 形成机制 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PCKt)Q 式

6、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 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的运费率。,二、 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16,2地租曲线 概念: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 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 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 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农场 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 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杜能圈:为求地租收入极大化,农场经营随着与城市距离远近成同心圆式的空间配置,第一圈:自由式农业 第二圈:林业 第三

7、圈:轮作(不休耕) 第四圈:谷、草、休耕轮作 第五圈:三圃式(距城市最远、最粗放) 第六圈:畜牧(距城市51-80公里处,此圈之外,地租为零),19,(三)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农业生产方式空间配置的基本原理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一般在城市 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 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 消费的产品。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 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 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 的同心圆结构。,20,均衡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格局,杜能圈 第一圈:自由农业区 它紧靠城市和市场,主要生产蔬菜、牛奶、鲜花等易腐难运、运费高的产品。

8、 因当时处于马车时代,缺乏贮存保鲜技术,这些产品生产不可离市场太远,否则运费增加,收益下降。 此外,此圈离市场近,地租高,生产集约程度高、单位面积产值高的产品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因距市场近,可选择的农作物和经营方式多,故也称自由农业区。,杜能圈 第二圈:林业圈 供给城市的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由于重量和体积较大,从经济角度必须在城市近处种植。,杜能圈 第三圈:轮作农业区 该区主要种植谷物、土豆和饲养牲畜。 谷物比第一圈农产品易装卸运输,不易中途腐烂,牲畜可赶着走;因不易得到城镇粪肥,限于种需肥少的作物,且需要合理轮作,农牧合理结合,保持地力。 当地这一区层采用六年轮作制:黑麦黑麦马铃薯大麦苜

9、蓿豌豆,麦类提供商品,马铃薯自给,豆科作物恢复地力,饲养牲畜提供肥料。 无休闲地。,杜能圈 第四圈:谷草农作区 即谷物、牧草和休闲地轮作,向城市提供谷物和畜产品,以畜产品为主。 因运费高得不到城镇的肥料,较粗放的谷草式农作成为有利的方式。 采用7年轮作制,3/7的土地种粮食,其余种牧草和休耕,即黑麦大麦燕麦牧草牧草牧草休耕。 地力可自然恢复,不必投入过多的劳力。 牧草和休耕地的草及部分粮食可喂牲畜。 属粗放农牧业。,杜能圈 第五圈:三圃制农作区 三田制即谷物牧草休耕,种黑麦、种燕麦、休耕各三分之一。 主要向城市提供经过加工的畜产品和极少数谷物。 因距市场远,产品上市运费高,全靠单位面积上尽可能

10、降低生产成本和较低的地租与其他区层竞争,采用极粗放的经营管理才能获利。 属极端粗放农牧业,杜能圈 第六圈:畜牧区 由于离城远,运费高,所种谷物只能供人畜自食之用。 大量土地用来放牧或种牧草。经营畜牧业可将农畜赶往城市,无需运费;也可加工干酪易于运输。 属极端粗放畜牧业。,杜能提出了围绕消费中心、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成圈层分布的思想。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 ,运费是最终决定农业空间分布的因素。,R= E(p-a) E f k R地租,k距离,E单位面积的产出, p市场价格,a生产费用,f运费率,28,三、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一)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 (二)上海、北京郊区农业空间结构 (三)

11、纳瓦佛等人的研究,29,(一) 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乔纳森综合欧洲的人口密度,各种农 作物、家畜、水果的分布与农业景观,以 西北欧为中心划分出七大地带。,30,图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31,(二) 上海、北京郊区农业空间结构,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郊区的农业类型围绕城区形成四个圈域。北京市郊区也有同样的圈层结构表现。,32,(三) 纳瓦佛等人的研究,纳瓦佛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 家,存在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 地利用形态,从而验证了微观尺度的杜能 圈模式。,33,图卢旺达村落周围典型的土地利用形态,1.住宅区 2.香蕉地 3.内侧耕地 4.咖啡种植地 5.外侧耕地 6.河谷耕

12、地 A.雨季耕地 B.旱季耕地,34,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一)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二)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一)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 (1) 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优越性。 (2) 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布局是合理的,由此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从农业地域总体上看收益最大。,36,(二) 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创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第一 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 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一般

13、理论 的基础。,37,五、理论与现实,(一)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 (二)杜能理论的其它缺陷,38,(一) 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杜能放宽了“孤立国”的假设条件,首 先考察了河流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其它小 城市的影响,进而考察了谷物价格和土质 的影响。,39,图可通航河流和其它小城市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40,图谷价与土质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价格变动,产量变动,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二) 杜能理论的其它缺陷,发展和应用,城市蔓延下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 逆

14、杜能圈(Sinclair,1967) 离城市越近,投机预期导致对农地的投入少;远离城市的农地,集约度高,44,主要内容,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 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 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 收益性空间界限分 析与行为矩阵,45,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46,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是德国经济学家,他于1909年著书关于工业的区位: 区位的纯理论,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47,19世纪中期后 ,德国完成了产业革命 , 促进了钢铁、化工、机械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 ,工业区位问题显得突出起来。,48,(一) 基本概念

15、与理论前提 1基本概念 (1)区位因子(locational factors)及其分类 概念:区位因子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即决定工业空 间分布于特定地点的因素 。 类型: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一般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例如运费、劳动力、地租等;而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例如空气湿度等。 在区位因子中,还可分出区域性因子,集聚、分散因子。,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49,(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概念: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即在区位因子中寻求与所有工业均相关的区域性因子。,第一步,工业产品的生产、分配过程主要成本如下: 布局场所的土地和固定资产(不动产与设备

16、)费; 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 制造过程中的加工费; 物品的运费。,50,第二步,整个生产过程与分配过程中,一般成本因素: 布局场所的土地费; 固定资产费; 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 劳动成本; 物品的运费; 资本的利率; 固定资产的折旧率。,考虑资本和劳动力相关因素,51,第三步,在上述七种成本因素中,固定资产的折旧率以及利率没有区位意义;土地费(地租)在考虑集聚、分散因素之前认为是一样的,因此不宜作为区域性区位因子;固定资产费主要反映在购入价格上,一般不与区位发生直接关系。 原料、燃料费; 劳动成本; 运费,排除成本因素中的四种,52,第四步,原料、燃料费,劳动成本以及运费是三个影响所有工业的一般区位因子。 第五步,出于理论研究和便于处理,可将原料、燃料价格的地区差异用运费差异来替代,这样,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区位因子分别为运费和劳动费。,(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53,2 理论前提,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建立在三个基本假定条件基础上的: (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