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审计计划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资料教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253666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审计计划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资料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六章 审计计划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资料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六章 审计计划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资料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六章 审计计划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资料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六章 审计计划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资料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审计计划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资料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审计计划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资料教程(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审计计划 审计重要性 审计风险,第一节 审计计划,一、审计计划的含义和作用 1、审计计划的含义 审计计划通常由审计项目负责人于外勤审计工作开始前起草,仅仅是对审计工作的一种预先规划。在执行审计计划过程中,情况会不断发生变化,常常会产生预期计划与实际不一致的情况。,2、审计计划的作用 (1)、可以指导人员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2)、可以指导审计人员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可以指导审计人员充分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4)、促使审计工作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三、审计计划的编制 (一)审计计划的内容 1、总体审计计划的主要内容 被审计单位的基本

2、情况;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策略;重点审计领域;重要性确;审计风险评估;审计小组组建及人员分工;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安排;经费预算。 2、具体审计计划的主要内容 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执行人员;执行日期,审计工作底稿索引号。,(二)审计计划工作的步骤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所在行业的基本情况; 2、执行分析性程序; 3、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 4、考虑审计风险; 5、对重要认定制定的初步审计策略; 6、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7、进行符合性测试及评估控制风险; 8、确定检查风险及设计实质性测试。,四、了解情况和分析性复核,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一)应了解的主要内容 1、组织机构和权力结构

3、; 2、业务内容及经营特点; 3、行业类型及产业政策、产业法规; 4、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5、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 6、关联方及其交易。 (二)了解方法 1、查阅上一年度的工作底稿; 2、查阅行业、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资料;,3、察看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及设施; 4、询问管理当局; 5、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 6、询问内部审计人员。,二、执行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是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一)分析的方法 1、比较分析法 2、比率分析法 3、趋势分析法,(二)分析性复核的运用 分析性复核是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比率或趋势,包括调

4、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都可以运用分析性复核。通过这一测试,可以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一、审计重要性概念 审计学中的“重要性”是指影响报表使用人决策的重要的错报。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1、审计重要性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 2、审计人员应从报表使用人的角度去考虑审计重要性; 3、审计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4、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其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二、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 (一)重要性水平与

5、审计风险呈反向关系 (二)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呈反向关系,也就是说,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大,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多;反之亦然。 三、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一)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资产负债表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2、利润表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3、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在确定时,应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先分别确定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然后以二者中的较低者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二)帐户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可以采分配的办法; 2、可以采取不分配的办法 采取分配办法时,各帐户重要性水平之和应当等于报表的重要性水平。而采用不分配办法时却没有这个要求。,第三

6、节 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概念 (一)定义表述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 1、固有风险 2、控制风险 3、检查风险,固有风险: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这三个要素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用以下审计风险模型表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式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属客观因素,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水平大小而不能改变它们的大小;对于检查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主

7、观能动性改变其大小。,二、固有风险的评估 审计人员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来确定固有风险的大小: 1、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 2、管理人员特别是会计人员的变动情况; 3、管理人员面临的压力; 4、业务性质的复杂程度; 5、行业的环境;,6、容易产生错报的项目; 7、外聘专家工作的结果; 8、需要运用会计估计的帐户; 9、容易遭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 10、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或复杂的交易; 11、在正常会计处理程序中易被漏记的交易。 上述前五个因素是评估与会计报表认定有关的固有风险;后六个因素评估是与帐户余额或交易类虽有关的固有风险。,三、控制风险的评估 审计人员在了解了两部控制并评估了固有风险之

8、后,应当对各重要帐户或交易类别的相关认定所涉及的控制风险作出初步评估。评估时应遵循谨慎原则,宁可高估,不可低估。 初步评估之后,审计人员若拟信赖内部控制,应当实施符合性测试,并据以调整初步评估的控制风险水平。在终结审计工作之前,还要对控制风险作最终评估,并据以最终确定实质性测的程度。,四、 初步审计策略 (一)、初步审计策略的组成要素 1、控制风险的计划估计水平; 2、须了解的内部控制范围; 3、估计控制风险时须执地的符合性测试; 4、为使审计风险降低到一个适当低水平所须执行的实质性测试的计划水平。 (二)、主要审计策略 1、主要证实法 2、较低的控制风险估计水平法 内部控前大多是针对某一类交易设计,因此,对受某类交易影响的一组认定,使用同一种审计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