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中国未来30年必有大变

上传人:他**** 文档编号:141251821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得体会 中国未来30年必有大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心得体会 中国未来30年必有大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心得体会 中国未来30年必有大变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心得体会 中国未来30年必有大变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心得体会 中国未来30年必有大变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得体会 中国未来30年必有大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得体会 中国未来30年必有大变(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未来30年必有大变中国未来30年必有大变中国未来30年读书心得中国未来30年这本书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贸易、农业等方面,为我们勾画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大致轮廓,以及应该关注的问题。农民、农业、农村被称为中国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出路,中国的现代化将失去强大的基础,也将失去良心和道德上的完善。因此,自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的最大问题之一。xx年,中国的农民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免除了农业税,中国政府也同时提出要发展新农村的宏大目标。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出路还是在于第一产业本身。因此,集约化生产,提高深加工能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2、然而,在这个思路上,也存在着难以摆脱的瓶颈。农产品的集约化生产所引发的农民失业问题,目前的解决方式一是靠经营者个人的道德水平,二是靠所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这种方法的一个变化是,农民入股,成为分红的参与者,使农民的收入获得制度上的保障。在当今中国小农经济还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集约化生产确实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如果这种方式获得普及,彼此之间的竞争必然加剧,亏损、破产势所难免,同时,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国外农产品的竞争,在政策保护缺乏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能会造成的严重社会影响是需要提前防范的。农产品集约化生产与中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起源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最早的形式是种植园

3、经济。当年,最早的农业资本家为了获得农业利润,在种植园大量使用奴隶,以降低农产品的成本。这种方式已被人类的道德摒弃。中国也不可能走这条道路。西方经济在确立了工业为主导的模式后,农业便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由于很多工业产品都是靠农业来提供原料,因此,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便拼命压低农产品价格,以降低工业产品的成本。海外廉价农产品和廉价农业原材料的大批输入,必然导致国内农业竞争力的丧失。西方国家在解决这个问题上采用的方式是农业补贴,也就是说,用本国工业所赚的钱,补贴本国的农业。中国有多大的能力补贴9亿农民,在建立保护本国农业的政策方面有多大的能力抗衡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的政治压力?这是一个长远的问

4、题,其前景至少在目前来说,对于中国并不乐观。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还会使现在已经存在的某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更加严重。例如土地的持续再生能力问题。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即使是小农经济生产,也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因素。集约化生产将使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更加普遍,化肥所导致的农产品质量变异和农药所造成的残留,将使未来农产品的成本加大,市场竞争能力降低。中国三农问题的主体解决出路应还是在于第一产业本身,还是在于小农经济。但是,这种出路并不是简单回到过去的农业生产传统,而是在现代化意识下的高质量农业。长远来说,中国农业应构建成一个梯形结构。最低一层的是分散的、条件艰苦的,难以开发的农村地

5、区,小农经济模式可以保证他们养活自己,政府再给与这部分人群适当的补贴。再上一个层次是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主要用于工业原料生产,如烟草、酒类、药材等。在这种集约化的生产活动中也应该注意尽量采用分散农户种植或养殖,企业收购。减少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场、养殖场,减少对农户的竞争压力。再高一个层次的就是人们直接食用的农产品,如粮食、蔬菜、肉类、茶叶等。采用传统生产技术,保证生态安全,保留传统农业文化,保障高品质的农产品质量,以城市居民和海外为主要市场。现行的农业经营体制是建立在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经营基础之上的小规模经营方式,这种农业生产的小规模分户经营模式在改革初期确实起到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

6、效率,促进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这种小规模的农业经营体制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模式不仅有利于农业产业链的有效连接,而且也有利于避免生产和投入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这种规模化经营并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大集体时代,而是在不破坏现有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为前提的一种适度的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当然,这种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不是要动摇和改变现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体制的基础,剥夺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益,而是要通过这种适度的规模化经营,来最大限度地解决好小规模、分散化家庭承包经营条件下的小生产与大市场间的矛盾,避免因农户分户

7、经营所带来的生产上的盲目性和产品产业结构上的趋同性所造成的农民利益上损失。目前中国农业发展的弊端不仅表现在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经营主体分散,而更突出地表现在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和农业的合作体系不健全。而一个规范、有效的农业组织形式和农业合作体系的形成和建立,对加速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农村改革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历史发展,在这三十多年里,中国的农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增长方式的重大突破,不仅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带来了农民收入的阶段性增长。但随着中国式的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农业和农业经济与非农业和

8、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的比较效益开始滑坡,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也开始下降。建立规模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实现农业经营体制的突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不断加快,各类农业合作组织、法人公司应运而生,农业规模化经营势头强劲,我国农业发展必将迎来美好未来。我国期货证券界年度盛会之一的“第四届中国期货(证券)资产管理大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大会围绕“资产管理维护实体经济稳定运行、确保国民经济保值增值”这一主题进行交流研讨,超过600位来自国内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的期货证券业知名人士、经济学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风险投资市

9、场的投资者出席。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国际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出席大会并发表精彩演讲。他在专场投资报告会上指出,大宗商品仍是他长期关注的方向,他看好未来的农业领域,也建议中国投资者不妨多从中寻找机会。正因为农业领域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罗杰斯非常看好中国农业未来30年的发展前景。他笑称,可能目前最好的一个决策就是自己去做一个农民,现在农民可以赚大钱,因为政府花了很多的资金,而且给了很多的激励政策去支持农业的发展。第二篇中国未来30年必有大变中国未来30年读书有感中国未来30年读后感中国未来三十年是党校培训的一本教材,我正好前段时间一直和同事讨论中国未来到底会怎么样的问题?一直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

10、正好在图书馆看到这边书,正合我意,看看专家们都是怎么说的?这本书说白了就是一本论文集,里面是当前国内外一些著名学者对中国未来的一些学术看法。这些专家有:俞可平、李稻葵、迈克尔赫德森、吴敬琏等。这些人也不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圣人,均没有正面对中国未来的三十年做一个明确的预测。不过看完这本书,倒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有一些基本的认识。总的来说,前景是好的,再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将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一扫鸦片战争以来的阴霾,重新回归大国正途。其次,中国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和目前的政治体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稳定是大局,稳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0年,按目

11、前的发展速度,中国到时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在政治体制上,中央将吸取文-革经验,努力去维护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稳定,不会搞大的政治运动,不会去主动制造太大的变革。其三,“中国模式”的各种微调还是会不断进行,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在于经济的增长,而在社会政治方面,如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政府将不得不逐步推进民-主治理。未来30年中国改革的重点将逐步从经济领域转向社会政治领域。其四,政府将更重视个体的价值和权益。过去的“中国模式”专注于集中一切社会力量实现经济目标,个体在其中显得微不足道。在克服了建国以来的物质匮乏,中产阶层不断扩大后。中国将逐步重视个体的价值和权益。中国未来30

12、年必有大变2.中国未来30年内容概要:特邀国内外17位知名学者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把脉,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贸易、农业等方面,为我们勾画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大致轮廓,以及应该关注的问题。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提出一个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必须关注的课题:中国未来的发展对世界秩序意味着什么中国未来30年读后感,:中国未来的发展对世界秩序意味着什么?21世纪的第一个xx年无疑属于中国。xx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中国成为亚洲经济的新发动机。xx年后的世界金融危机让中国成为亚洲经济的新发动机。xx年前,中国还在乞求美国和欧洲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xx年后的今天,中国贸易额和GDP仅次于美国,各类基础设施

13、硬件也在逐项超越美国,成了世界两强之一,是美国领袖世界的重要伙伴。但这还只是个激动人心故事的开始。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未来30年,中国如何发展,成为让世人瞩目的焦点,也是近年来热门的话题。当下世界正在发生重大转变,2049年的中国将是什么样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今天的世界,评估近年来的趋势,如何应对当前和即将出现的挑战。而这本书汇集当今中外学界、政坛的领军核心人物、意见领袖的众多分析建议,旨在引发更多、更广泛的辩论和思考,并以处理那些塑造中国未来和世界未来的挑战。中国未来面临的趋势和挑战艰巨而复杂,并将影响整个

14、世界,没有各国专家的才智,将难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未来30年的读后感:这本书汇集了国内外学界、政坛的领军核心人物、意见领袖的众多分析建议,光是这些强大作者群体就足以征服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当然也足以征服你的信心。列举一二。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从xx年起,参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并作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他是这一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xx年初,胡鞍钢被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联合聘为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旨在建成国内一流的国家决策思想库。吴敬琏,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15、研究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改革比较洪范评论杂志主编。xx年,连续五次获得中国“孙冶方经济科学奖”。xx年获得国际管理学会“杰出成就奖”;xx年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潘维,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中国未来30年必有大变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政治学系xx年博士。现居北京,执教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讲授世界政治理论

16、、中国政治、比较政治、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美国社会会发展史等课程。罗伯特.福格尔,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xx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任教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xx年至今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担任华尔格林美国机构杰出服务经济学教授、人口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系教员和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俞可平、迈克尔赫德森文化强国读后感xx年11月17日至18日,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共同举办了“中国改革步入30年回顾与展望”国际论坛。作为该论坛的成果,强国之路中国改革步入30年一书(以下简称强国之路),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据笔者所知,强国之路是目前国内出版的第一本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论著。综观本书,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用发展的视野和战略,总结、观察和俯瞰30年的改革开放。对于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个看起来本不应该成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