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269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作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课后跟踪训练课后跟踪训练(十一十一) 一、选择题 1 (2019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三模)五四运动期间, 学生领袖罗家伦认为, 1917 年的俄国革命就是 20 世纪的世界新潮,在此新潮冲击下,现在的革命不是以前 的革命了,以前的革命是法国式的革命,以后的革命是俄国式的革命,中国迟早 会被“世界的新潮卷去”。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问题与主义之争最为突出 B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C探索救国道路有了新选择 D知识分子否定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解析根据材料“以前的革命是法国式的革命,以后的革命是俄国式的革 命”, 结合材料历史事件为五四运动,可知当时的中国在探索救国道路方面有了 新的选择,即认为

2、俄国革命是新潮,中国迟早要被这新潮卷去,选项 C 正确。 材料未反映出问题和主义之争,选项 A 排除;五四运动时期我国依然是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尚未完成,因此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条件,选项 B 排 除;罗家伦认为在当时中国应当选择俄国式的革命,法国革命已经不适合中国, 但这并非对法国革命的否定,选项 D 排除。 答案C 2(2020山西大同、阳泉模拟)下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 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新闻来源地报道的主要内容 北京晨报 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 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 天津大公报 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 日本大阪朝 日新闻 北京开展

3、起排日学生的暴动 A.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导火线 B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 2 D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为 解析据材料“罢课、学界之大举动”均说明学生运动有重要地位,故 B 项正确。 答案B 3(2019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二十八日,和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 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 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下列选项与该会议相关的是() A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 B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与日本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的席位 解析“二十八日,和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 报告,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

4、隐忍签字,我国将更 无外交之可言”可得出所叙述事件为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 的权利以“委任统治”的方式转让给日本,故 B 项正确。 答案B 4(2019江西六校大联考)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 12 个二十几岁年轻人 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 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这次 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解析由“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可知这是一次秘密会议,结合选项内 容和所学知识可知应为中共第一次

5、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 D。 答案D 5(2020宁夏银川模拟)1923 年 1 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中 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 ,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就中国问题专门作 3 出决议。这说明共产国际() A视国共关系为中国头等要事 B意图干预中国革命道路 C直接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 D旨在实现国共和平共处 解析材料中共产国际第一次就中国问题专门作出决议,说明共产国际重 视国共关系,故 A 项正确;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并非干预中国革命,故 B 项错误;共产国际通过指示间接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故 C 项错误

6、;此时国 共两党非敌对关系,不存在两党和平共处的问题,故 D 项错误。 答案A 6(2020广西南宁模拟)1924 年后,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先后设立 了农民部、工人部、青年部、妇女部和商人部,工运、农运计划及相关政策、法 规也相继出台;另一方面积极从事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这说明 () A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 B国共合作在基层未实现 C国民党不愿发动民众 D中共掌握了革命领导权 解析材料反映出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另一方面积极从 事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反映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故 A 项 正确;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不能推断国共合作在基层未实现,故 B

7、项错误; 材料“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不能推断国民党不愿发动民众, 故 C 项错误;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不能推断中共掌握了革命领导权,故 D 项 错误。 答案A 7(2020河北邯郸模拟)1926 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说:“在城市中退却并 收缩工人争取改善其地位的斗争的政策是不正确的,必须在农村中展开斗争,但 同时必须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 用一切方法使 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这说明共产国际() A忽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地位 4 B关注中共工农联盟政权的建设 C比较关注中国城市革命战略 D主张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解析由材料“必须在农村中展开斗争,但

8、同时必须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 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可知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战略进行指导, 故 C 项正确。 答案C 8(2019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四模)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彭湃在广东发起 并组建农民协会,调解民间纠纷,处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从而避免地主劣 绅的盘剥,有效维护下层民众的切身利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农民协会是工农苏维埃政权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由此开辟 C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民主化 D实现了广大农民的当家作主 解析据材料“组建农民协会,调解民间纠纷,处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 盾,从而避免地主劣绅的盘剥,有效维护下层民众的切身利益”等信息可知,这 是用和平、 民主的方式来

9、解决矛盾纠纷, 避免过激行为而有效维护下层民众利益, 因此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民主化提供了借鉴,C 项正确。据材料“国民革命时 期”可知, 农民协会应是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 不是工农苏维埃政权, A 项错误;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 项错误; 据材料“组建农民协会, 调解民间纠纷,处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从而避免地主劣绅的盘剥,有效维 护下层民众的切身利益”等信息可知,这是通过农会维护下层民众的切身利益, 没有体现广大农民的当家作主,D 项错误。 答案C 9(2020吉林模拟)1934 年 9 月红旗周刊指出:“湖南江西等六省 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

10、党腐化而救灾不力,只有推翻 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该文章 的主旨是() 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 B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 5 C只有建立人民政权才能断绝灾害 D将救灾工作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 解析从材料“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 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 可知文章把救灾与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的土地革命任务 相结合,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0(2019甘肃兰州模拟)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 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 暗 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

11、国化命运”。 其中“这种趋向的 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B红军长征的胜利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中国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故 C 项正确。 答案C 11(2020山东烟台模拟)在 1927 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 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 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 团。上述规定旨在() A确立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 B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 C把发

12、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 D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 解析由材料中的“党支部建在连上、排设党小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 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可知中国共产党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故 A 项正 确。 答案A 12(2019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年三模)在 1935 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 有学者主张要发掘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与西方文化划清界限;也有学者主张全盘 6 西化。 但与五四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热潮相比,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 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马克思主义得到深入广泛传播 B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 C民族矛盾上升和救亡愿望迫切 D主张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

13、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 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学者出于挽救民族危机的迫切需求, 知识界和舆论界希望通过传统文化塑造 中国团结一心、一致抗日的民族意识,故选 C 项。马克思主义得到深入广泛传 播与材料“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的描 述相悖,排除 A 项;新文化运动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排除 B 项; 儒家文化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同情和理解传统文化不能等同于对传统儒家文 化的拥抱回归,我们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排除 D 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 (2019江西南昌考前调研)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 主义时

14、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 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 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 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 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 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20世纪 20 年代的国民革命, 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 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 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

15、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 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7 时间大事 1935 年 5 月 24 日 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 传唱大江南北 1937 年 9 月 22 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 中共中央 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 年 5 月 26 日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指出人民战争的力 量及其源泉 1940 年 8 月 20 日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 105 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

16、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 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解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只有自己行动起来”“爱国各阶层 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概括可得; 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 即可。(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3)从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民族觉醒等 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 反封建斗争相结合。 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 (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 员推进爱国斗争。 重大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分析:振奋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张扬;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 与解放共同奋斗;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