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征文三篇

上传人:Wholive****ourhea... 文档编号:14102063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风征文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家风征文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家风征文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家风征文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家风征文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风征文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风征文三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风征文三篇家风征文三篇【篇一】家风,是一个家庭成员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文化风格,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而一个好的家风不光有利于家族子孙的良好成长,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文明建设;一个好的家风,会让人如沐三月春风,时刻有一个好心情、好心态,会让人充满责任感、幸福感。同时,会让人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社会。且不论哪家的家风有多么高尚,也不谈哪家的家风如何伟大,在这里我谈谈我的家风。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没有多么的高大上,但它让人很舒心,它就是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和睦相处。家风一尊老爱幼记得刚结婚那会,奶奶已经90岁高龄,意识不清、行动不便,那时公公已56岁了,他带奶奶就像照

2、顾小孩一样,为她吃饭,抱她上厕所,还给她讲笑话(因为当时奶奶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为此我还开玩笑问公公:奶奶能听懂吗?),当时被公公的孝顺所感动,正如书上所说,很多善男信女烧香拜佛,岂不知父母才是真正的佛,在儿子两个月的时候,奶奶去世了,公公哭的很伤心,在现在人的眼里会认为那么大年龄了,至于吗?可在公公的眼里,那是他的至亲至爱。后来公公又开始了照顾孙子的征程(唅唅)。说实在的,从来没见过一个男同志把孩子照顾的那么好,他不烦不燥,也不溺爱孩子,对孩子很有耐心,他常说:带孩子不光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而他确实做到了,他不光对自己家人如此,对外人亦是如此,也因为他的善良而有很好的人缘。这一点,老公也得

3、到了很好的遗传。家风二乐于助人去年,我们小区最后一期工程开始了,大路被堵了,只留出一条过人的小道,因为有个高台,自行车、摩托车上下很不方便,公公找了一些水泥、沙子,给修出一条坡道,邻居们都很感谢他。有时候谁家水龙头坏了,他也会帮忙修,谁家孩子没人接了,他也会帮忙,等等。搬过来才两年,他就迎得了楼上邻居们的爱戴。家风三和睦相处结婚十六年,一直与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婆婆是个精致的女人,她爱干净,也很勤劳、善良,与她相处,让人很舒服,她没有电视剧里演得那种婆婆的霸道,不待见媳妇,恰恰相反,她为我做了好多好多,说起来让我很感动、很知足。记得刚生完孩子那会,她啥也不让我干,说累着了会落下病根,洗脚水都会帮

4、我打好,衣服、床单、被褥都不让我洗,整整十年,都没让我洗过,她说;你们工作那么累,有时间就歇歇。多么朴实的妈妈,她是真心待我如闺女。2012年,婆婆腿做手术,换膝关节,我在医院照顾了一个月,病房里的人都羡慕婆婆有一个好儿媳,可他们并不知道儿媳为什么会这么好?嘿嘿,这些都是受婆婆感染的,被婆婆的日常所做所感动、所熏陶。以至于出院后的半年,我为婆婆洗澡、洗脚、洗衣服,照顾她锻炼、康复。虽然我的家风没有多么的标新立异,但我喜欢这样的家风,这样的家风让我心态平和,让我一心向善,让我宽于待人,也让家庭充满快乐、充满爱、充满阳光!那些永恒的记忆宝鸡机床乌诗宇从团支部的邀请,到看到共青团的征文文件,“家风”

5、!多么感动的字眼!瞬间让我穿梭到小时候那些难忘、感动、拼搏的那些日子!当初的那些事,今天再回味。我长大了,我懂了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这是从小家人挂在嘴边的话。家风是什么,从字面意思分解,家庭之作风!没错,一个人从小到大,良好的家风家训,与未来以后的你,有着很大关系!包括现在,跟朋友聊起天来,家庭环境(家风)很大程度决定孩子的未来!我想,每个家庭,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家风,家训!都是希望下一代能茁壮成长,家,更温暖,爱,更多不说那么多宏观的,一件件小事情,反映我的家风,简单,朴素的话语,不失我对家的爱小时候,从记事开始,陪在身边的、最熟悉的就是爷爷奶奶,父母为了家庭,不得已想办

6、法生活为了养我长大,那时,家里条件艰苦,爷爷专门买了头羊。天亮了,我还没起床,爷爷端来羊奶,热腾腾的冒着气,奶奶呢,煮了两个鸡蛋,连忙递给我!吃饱喝足后,给我穿好衣服,鞋子,送我去学校。因为生活在农村,家离幼儿园得3里路。每天,爷爷按时送我上下学,无论风吹雨打!每天到学校门口,爷爷会说,今天要多学点,不仅要学会老师教的,更要学其他同学会的,而你不会的!晚上回来我要考你呦!就这样,风吹雨打就是一年,我那时没有小班中班,幼儿园上一年,接下来就是学前班,跟小学在一起!转学后,离父母小卖部不远,父母就留我在小卖部住下,虽然小。但是,就是为了让我早上多睡会!上学近!虽然留在父母处,但是爷爷依旧时常来看我

7、!经常教我写字,因为小时候字写得太难看,经常手把手教,我就是不愿意学小学五年级,为了买一本辅导书(那时候,都是抄题做,老师找一本辅导书,黑板抄点题,晚上回去做。买书,那时候只是为了不抄题),父母为了家,在外为商店订货早上走的时候,给爷爷说,我要买本书,爷爷说,只要对你学习有用的,我都赞成!下午回来书就在我面前,我心里那个高兴,终于不用抄题了。那时候,根本不懂大人的良苦用心最后才知道,就那本书是爷爷骑自行车先去镇上(约7公里)没有,然后去县城(约10公里)新华书店买到的用了整整将近一天时间有一年国庆节间,漫长的七天,农村的父老乡亲无凝就是秋种。帮忙跟父亲一起送肥料。(十多年,从小卖部到商店,再到

8、附带农业施肥,直到现在,父母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为了家庭,我都看在眼里)我问父亲,今年肥料每袋能挣多少,父亲说,今年形式不好,咱们这,从开始我们一家,到现在四五家,都在打价格战,每袋最多1块钱。我说,那也太少了,父亲说,没办法,叹了口气!说罢,我爸说咱们给邻村的送上20袋,你帮父亲把这个抬到车上!(为了送肥料跟秋收父亲专门用积蓄买了农用车)每袋约100斤,我刚开始就抬不动,父亲说你给我扶到肩上,我扛着就行没想到,送到邻村家以后,居然是个奶奶在家,其他人都没在,我正好在,给父亲帮忙,扶到肩上,一袋袋整齐放到顾客家里我想,这次我在给父亲帮忙,那没有我,家里也没年轻人的话。父亲会怎么办回到家里,父亲脱

9、下那穿了几年的短袖,肩上满是血迹,那年,我15岁,我深深的哭了很痛心!现在想起来,每袋1元,20袋20元,车的油费等,下来能有多少,现在在外一顿饭就得10余元就这样,父母能省就省,能赚就赚,一做就是20年,直到现在,撑起这个家,供我跟弟弟上学2009年开始,爷爷虽是64余岁,但性格总是闲不下来!总喜欢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我们那一带好多人地里种的树,恰巧遇上那些年轻人,就这样爷爷加入到挖树的行列,奶奶在家顾家!爷爷这一做就是5余年(直到2014年,身体的缘故),知道虽然非常辛苦!但是他很高兴!因为每天能有80块钱的收入!对于爷爷来说,对家庭也是一种减负爷爷,热情、质朴、善良,有些村里人卖树,比如挖

10、一棵5元,爷爷宁愿少要些,只愿把村邻的书卖出去,他就很高兴。种树,养树,到收购,只要客商过来,他就很开心爷爷觉得,村里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他也心里倍感欣慰,至于村邻给多少报酬,他也不多说!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直到现在,值得学习,我佩服爷爷父母的商店,也渐渐有了起色。从开始小卖部到2009年,母亲打算附带衣服,到后来的农用物资弟弟也越长越懂事,都能感受到家里人的努力与艰辛。虽然忙,但是父母不忘教导我跟弟弟,做人要厚道谦虚,踏踏实实,不可投机取巧,就像他们做生意一样,万不可缺斤少两,这样打的是自己的脸!有时候,讲讲身边的哥哥姐姐的事情,用例子告诉教导我跟弟弟,脚踏实地,稳步前进!这句话到现在,依旧真理

11、!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村里免费为老人体检,奶奶被查出血糖高,凝似为糖尿病,听到这个消息,奶奶觉得不可能,笑着说,我又没乱吃啥,怎么会呢,奶奶很乐观,很勤快,做的饭我最爱吃。家人知道后,立刻带奶奶去医院检查,结果可想而知!奶奶说,没事,我年纪这么大了,该吃吃改喝喝,没啥的!说出这话,我心里难受但也为奶奶乐观的心态感到欣慰!因为我知道糖尿病根本治不好,只能通过药物控制!乐观向上的精神,我佩服住院期间,爷爷一直照料,我放学后就跟父母过来探望!爷爷跟奶奶一辈子了,很少做饭,慢慢的,竟然也学会了炒菜做饭,而且味道也不错到如今,爷爷奶奶一起顾家,相互照顾,合理饮食,生活规律,直至相守终老!其实,每

12、个家庭的家风,家训,无法用语言来具体阐述。总之,家的温暖,爱的永恒,子女的幸福,就是良好的家风!儿孙满堂,就是老人的幸福;工作稳定,就是年轻人的暖心;和和睦睦大家庭,就是下一代的幸福【篇二】母亲或女性在家风的培育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她们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母教一直是儒家文化伦理传统中的一个信条,刘向列女传就列举了大量模范母亲的事迹。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母亲在家风培育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默默的践行者。新唐书元稹传中称:“稹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九岁工属文,十五擢明经,判入等,补校书郎。”元稹与白居易齐名,诗作天下传诵,号“元和体”。苏东坡八岁到十岁时,父亲进京赶考,落榜后四处游历,由

13、母亲在家教他读书。有一件事,在东坡的传记中很有名,就是母亲教他读后汉书范滂传,范滂为大义从容赴死,母亲与他相互鼓励,情形感人,少年东坡对母亲说:母亲,如果我长大后成为范滂,你答应吗?苏母说:你若能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我就不能成为他母亲那样的母亲吗?于右任不足两岁时母亲病逝,由大伯母房氏倾力抚养,房氏是一位有主见的女性,对侄儿的学习督促甚严,于右任每日下学后,房氏都要仔细检查他的学业,每晚都要陪伴于右任读书。于右任后来回忆说:“伯母督课每夜至三鼓,我偶有过失,或听到我在塾中嬉戏,常数日不欢。”历史学家陈寅恪的名字是祖母给起的,母亲俞明诗是浙江山阴人,知书达理,教子有方,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记载陈寅恪

14、十一岁时,“春,仍寓南昌。正月元夕,母教以姜白石鹧鸪天柳悭梅小未教知词”。中国于明末清初出现了以女性教育为主的“闺塾师”。高彦颐称:“来自于女性教育的不断增长和被接受程度,至明末清初时,已出现了一个清晰可见的拥有文学和传统教育的闺秀群体。”知识女性群体的壮大,使女性在家风培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袁枚随园诗话中记载,一次他在杭州置酒,招女眷游西湖,有才女名瑶英写诗辞谢云:“呼女窗前看刺凤,课儿灯下学涂鸦。韶光一刻难虚掷,那有闲看湖上花。”王次山题钱修亭夜纺授经图一诗云:“辛勤篝火夜灯明,绕膝书声和纺声。手执女工听句读,须知慈母是先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十分温馨的“慈母课儿图”。【篇三】我的父

15、亲是一名普通工人,吃苦耐劳,勤俭持家,重视教育孩子,这种家风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亲说的不多,但身体力行。他总在勤勤恳恳地劳动,总有做不完的活。以前,我们家三个孩子都上学,大姐读中专,二姐读高中,我读初中。他自己跑运输,为赶趟数,白天拉回货物来,晚上出发,十一二点才能回来,有时太累,就把车停在路边安全地方,趴在方向盘上睡一会儿再出发。快过年了也顾不上休息。他的手很粗糙,有厚厚的老茧,一到冬天,去山上运煤,那里风大,手指头上经常皮肉裂缝,裹满胶布。跑运输时,把厂家带的汽车修理说明书通读了一遍,对于一些小的故障,耳朵就能听出来,也能修得住,避免了一部分的开销。生意淡季时,父亲在家里也闲不住,把家

16、里里里外外收拾个遍,东西放得整整齐齐。他对物品都很珍惜,从来舍不得轻易扔掉,自己保管的东西往往比较耐用。买房子前,我们租房居住,搬家时一针一线也要拿上。住进新房子后,家里有空余的屋子可供租住,一些年轻人租住期满搬家时,尚能使用的东西,嫌累赘,都不要了,爸爸看着可惜就留了下来,浆洗浆洗又能用了。父亲做营生也颇有工匠精神,很细,也很用心,做出来的活儿比较美观。爷爷家里的电线是爸爸拉的,电工看了以后居然喝彩。院子里的台阶有磨损,他也要用水泥抹的有棱有角。做营生从不将就,总要干到自己满意为止,从没有过得去就行了这种想法。他会自己套炉子,做得一手好菜,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他对爷爷奶奶也颇为孝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孝易顺难。奶奶脾气大,父亲也从不顶撞。爷爷岁数大了,有时提一些不中意的要求,父亲也总是委婉地解释。父亲参加工作后,把单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