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第二课汉代儒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0587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第二课汉代儒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湖心)第二课汉代儒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湖心)第二课汉代儒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湖心)第二课汉代儒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湖心)第二课汉代儒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心)第二课汉代儒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第二课汉代儒学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汉代儒学,课标要求: 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原因及影响; 2、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统一观念的认同,重点: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难点:分析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的原因及影响。,整体结构感知,第一目“焚书坑儒批判”:主要讲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焚书坑儒”,儒家文化进入低潮时期。 第二目“罢黜百家”:主要讲述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确立了儒学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主流地位。 第三目“太学的出现”:主要讲述儒学为统治者所接受,进而逐渐制度化、宣传化。 第四目“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主要讲述随着科举制的实行,儒家思想成为政治舞台上的

2、主角,它的政治作用日益明显。,四目关系图示如下,“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一、秦“焚书坑儒”批判儒学受到打击,(一)背景,2、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根本),1、儒生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直接),(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

3、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三)评价,1、直接作用:“焚书坑儒”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刚建立的政权,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谤声易弭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 (清初)陈恭尹读秦纪,(二) 经过 (1)焚书:BC213,李斯建议 (2)坑儒:BC212,咸阳,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西汉建立,“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休养生息(黄老思想),黄老学说:修身,养生

4、,治国,无为,“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朽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要解决以上问题,汉武帝 应该选择怎样的思想来加 强统治?,汉武帝,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推恩令,打击王国势力 建立内朝外朝制度 实行察举制 盐铁官营,发展经济 打匈奴,通西域 开辟丝绸之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汉武帝:罢黜百家儒学兴起,2、目的: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1、背景: (1)大一统得到巩固; (2)

5、专制主义政体定型; (3)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3、董仲舒及思想主张(董对儒学的改造),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君权神授”,材料二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人合一”,材料三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天人感应”,材料四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夫仁、义、礼、智、信五

6、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三纲五常”,材料五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大一统”,材料六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七 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应该服从他,认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限田、薄敛、省役。,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思想主张

7、,1、“儒学独尊”,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3、发挥儒家仁政思想,4、“三纲五常”,作用,思想统一、国家安宁,中央集权,加强君权,服从统治;爱护百姓,减轻负担,缓和矛盾,改善生活,为人处事标准,天 = 君,忠君,君权 中央集权 统一,结论:与时俱进,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统治者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知识点拔,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董仲舒阐述的儒学有哪些特点?,(1)使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而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下降。 (2)使儒家思想宗教化、神秘化。,(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

8、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先秦儒学:民间学派,汉代儒学:官方学说,董仲舒阐述的儒学和先秦儒学有哪些区别?,4、汉武帝的措施,(1)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上:重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上:将 定为教科 书;兴办太学与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家经典,5、实质: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6、影响: 积极: 为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儒学

9、独尊,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有积极意义 消极: 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结束。扼制。),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神学迷信思想的长期泛滥;,6、特点: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7、结论: 与时俱进,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统治者的需要, 更是时代的需要!,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并不禁止其他 学派,而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严刑 峻法为补充,兼采道家合理思想的治国模 式。,三、太学的出现儒学官方化制度化,1、汉代的太学,(2)太学的特点,中央官学,儒学为主要内容,求取功名为主要目的,清议,指由古代乡里、学校对官吏的批评发展而成的社会舆论,奖褒公卿,裁量执政,评论官吏、朝政的风气为历代所继承。顾炎武日知录清议:“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里选举,必先考其生平,一沾清议,终身不齿。”,(1)出现及发展:,2、郡国学(地方教育系统) 3、太学出现的意义,三、科举制 1、确立:隋唐 2、特点 (1)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 (2)考试内容是儒家经典。,3、历史影响,推动儒学发展

11、,有利于专制统治,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一定程度提高社会文化素养,但受儒学思想的束缚加大,有利于官僚队伍扩充,政治体系的完善,导致科研技术的相对薄弱(中国近代落后西方的文化原因),(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D),(2010天津文综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

12、),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2、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C,3、(2011广东)“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C,4、(2011上海)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 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 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

13、 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明天理,灭人欲,B,5、(2010浙江)儒道思想犹如中国 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 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6、(2007广东)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A,7、(2010山东)“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 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B,8、(2008上海)墨家主张“兼相爱, 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 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 相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 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 之道,不可不察也” D、“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 已而用之”,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