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5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01282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64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5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5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5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5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 5 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思维导图|史论术语| 1.秦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实行焚书坑 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 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 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秦汉时期,科技、文学艺术辉煌灿烂。蔡伦改进 的造纸术得以推广,汉赋成为那个时代文学发展的 象征。 一、秦汉时期的思想 1秦朝“焚书坑儒” 原 因 (1)秦王朝的建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就需要统一的学术形态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3)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

2、,丞相 1 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分封制的 主张不合时宜 内 容 秦始皇于公元前 213 年和公元前 212 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术音述, 术士,即儒士)的事件 影 响 “焚书坑儒”事件的影响是极为消极的, 表明秦王朝在文化领域由博采 先秦诸子学术向以法为教、 2 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转型,新官学的内 容也由综合宽容转向了专制 2.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 物质基础。 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2 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

3、“ 3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 4 天人感应”学说。 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 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易混易错| 罢黜百家禁绝百家 “罢黜百家”只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意味着仅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 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 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 3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

4、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 的标准。 教育 教科书: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 中央: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5 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 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知识拓展| 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 1内容 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指黄帝的学说,“老”指老子的学 说,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因时制宜”, 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的无为”。 2评价 3 (1)积极影响:从汉初到武帝即位约 70 年的时间,黄老之学一直是政治上的 指导思想

5、,对恢复经济和巩固西汉政权起到积极作用,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 奠定了良好基础。 (2)消极影响: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使中央权威被削弱。 |名师点津|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形势需要: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 题,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统治。 (2)与时俱进: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 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 (3)根本原因: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 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二、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造纸术 概况: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 6 蔡伦改进造纸术。 意义:书写材料的一次

6、伟大革命。 (2)数学: 九章算术 概况:成书于东汉,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影响: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 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 (3)农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 (4)医学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 7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中医 临床医学的基础。 2文学:汉赋 (1)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 气度。 4 (2)代表作:西汉 8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 3绘画 (1)概况: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

7、刻画、木板画、画像石、 画像砖等。 (2)代表: 夫妇宴饮图 。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 殷商时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兽骨, 其次是青铜器和玉石器。 春秋时期, 竹木简牍盛行,丝帛也成为书写材料。由于简牍笨重、丝帛昂贵,汉代人改进造 纸术,纸在我国逐渐普及并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素养提升 素养热词 “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造纸术、 小篆和隶书、汉赋 素养解读 时空观念 古代中国思想经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秦朝的焚书坑 儒至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大一统”的局 面。 历史解释 董仲舒改造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儒学,成为封建统 治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8、。 史料实证 运用历史史料和后世史家评论,解读印证汉代儒学的新 特点及影响。 唯物史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 理论,理解认识儒学思想与政治治国理念、文学作品与 汉代社会背景的内在联系。 家国情怀 从汉代儒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个人志向及社会生活 的影响角度认识汉代儒学特有的家国情怀的内涵。 主题汉代儒学 (一)史料实证董仲舒的新儒学 史料一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 5 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 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 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摘编自汉书

9、武帝纪 史料二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 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他还大力宣扬孔孟的“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他提出的“性三品”说,认为人性是有等级的,上 等的是圣人,是天生的统治者,下等人只能永远当牛马和奴隶。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探究(1)根据史料一,分析儒学的影响。 (2)根据史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政治观点,并指出董仲舒提出该观点的目的。 提示(1)儒学促进了社会教化和风尚的变化。 (2)观点:“天人感应”学说;“三纲五常”的观念;人性分等级的主张。 目的: 从维护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立场出发, 神化专制皇权, 把政权、 神权、

10、 族权、夫权结合起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历史解释| 一、董仲舒的治国思想 1治理权力的“合法来源”:“王权天授”。董仲舒把源于阴阳五行的学 说与儒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说确立了“王权天授” “君权 神授”观,为王权的合法性进行了哲学及神学上的论证。 2制约机制的设计:“伸君,伸天”。强调“屈民而伸君”,民要服从于 君,即民受制于君。君主是民众的治理者。但君权要受天的制约,即“屈君而伸 天”,君主必须秉承天意,依上天的原则办事,必须对君权进行约束和规范。 3意识形态的专制统治:“独尊儒术”。统治者治理国家,要有统一的法 度,必须实现意识形态上的统一,人民才能有统一的行为准则,才

11、能去遵守这个 法度。 4国家治理的基本范式:“大德而小刑”。国家治理的实践中,要儒法并 用,但德治尤为重要。在德教与刑罚的关系上,主张德刑并用、恩威并施,强调 以德教为主要手段、辅以刑罚。 6 二、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1)从思想内涵来看,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 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并改造了先秦儒学。 (2)从与当政者的关系看,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 序; 汉代儒学则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 治。 (3)从地位上看,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思想和伦 理学说,但带有相当多的理想

12、色彩和批评成分,不占统治地位。而董仲舒的新儒 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封建 社会的统治思想。 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 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 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 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 (二)家国情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史料一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 儒学宗教化、 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 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 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摘编自田昌五

13、、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史料二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 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 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解读史料一主要强调了董仲舒新儒学的积极作用,它认为董仲舒将儒学 神学化、宗教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 想;董仲舒新儒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及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 史料二主要强调了董仲舒新儒学的消极影响,它认为新儒学具有禁锢、封闭 人们思想的负面影响。 7 |历史解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对汉代政治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

14、地方割据势 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对民族精神 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 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对学术文化 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 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了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 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对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对应训练(2019 届辽宁沈阳三模)后汉书陈定传中记载:颍川(今属 河南)名士陈定的子孙们都很孝敬老人,其中陈纪最出名。豫州刺史知道了这个 孝子的事迹,便向朝廷禀报,获得批准,豫州刺史将陈纪形象作为活教材绘于郡

15、县繁华的街衢之中,于是就有了“图象百城,以厉风俗”的说法。朝廷这样做的 主要目的是() A彰显君主以德治国B加强社会道德教化 C维护封建纲常秩序D促进家庭和睦稳定 解析:选 C根据材料“豫州刺史知道了这个孝子的事迹,便向朝廷禀报, 获得批准,豫州刺史将陈纪形象作为活教材绘于郡县繁华的街衢之中,于是就有 了图象百城,以厉风俗的说法”,可知强调 “三纲五常”主要是为了维护 封建统治秩序,故选 C 项; “彰显君主以德治国”为直接目的,排除 A 项;“加 强社会道德教化”为手段,排除 B 项;“促进家庭和睦稳定”为直接目的,排 除 D 项。 |A 组| 1(2019 年全国卷)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

16、阴阳、儒、墨、名、法各家 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 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8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解析:选 C由材料“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 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结 合所学,可知道家和董仲舒的儒家学说都兼采众家之长以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 故选 C 项;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排除 A 项;秦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奉行法家学说,打破了百家争鸣的局 面,排除 B 项;文化政策是国家对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制度性规定,汉武帝时 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排除 D 项。 2(2016 年全国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 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 释是()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