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 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0091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 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具体表现总体上政治(1)夏商时期,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商代政治表现为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3)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衰落,官僚政治兴起,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地方分权转向中央集权。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经济(1)生产方式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向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方式转变。(2)经营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自耕农的发展过程,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形式。(3)土地制度经历了由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

2、。(4)手工业和商业“工商食官”限制被打破,私营工商业得到发展,抑商政策确立。思想文化(1)儒、法、墨、道各家学派纷纷登场,提出各种治国方案和思想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2)具有浓厚农耕文明特色的实用科技得到发展。(3)商代出现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浪漫而古拙。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实行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2政治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3行政管理(1)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二权

3、力的分配制度分封制1前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室强大。2目的:维护周天子的有效统治。3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4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5核心:周天子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6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7诸侯权力:再次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8瓦解(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原因: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3)

4、表现周王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挑战周王室的权威,如楚庄王问鼎等。诸侯国之间:为争夺霸权,相互兼并、相互战争,“春秋无义战”是其最突出的表现。诸侯国内部:卿大夫夺位,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9影响(1)积极:加强了对 地方的统治;促进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使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2)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是导致诸侯国分裂割据混战的根源。三权力的继承制度宗法制1起源: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2目的3内容: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宗族内的等级关系和政治上的隶属关系。4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5、5实质:按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6.宗法制度的瓦解(1)小宗上升发展,大宗沉沦下降。西周灭亡;东周王室东迁势衰,造成王室威严扫地,天子地位下降;各国兼并激烈。贵族没落,平民崛起。(2)人才的流动方式。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盛行养士之风,用人唯才,打破了宗法血缘限制。(3)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流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改革,在客观上起到了瓦解宗法制的作用。四维护权力的工具礼乐制度概念“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内容礼乐制度要求不同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目的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解决权力认同问题,即天下归心

6、实质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影响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瓦解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时期的鲁国季孙氏“八佾舞于庭”,孔子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巧法妙记 “一二三四”巧记宗法制问题探究3 嫡长子一定是长子吗?提示:不一定。嫡长子指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非正妻所生的儿子有时不一定小于嫡长子。思维导图 西周统治与三大政治制度的关系问题探究1 有人说:夏朝取代原始社会,政治权力“传子”取代“传贤”,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是历史的倒退。你怎么看?提示:评价社会的进步与否,最主要的标准是生产力。夏朝取代原始社会,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促进

7、了生产力发展,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易错易误 “封建”的概念具有双重性 图解历史 分封制的实质问题探究2 为什么说分封制是导致诸侯国分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提示:因为分封制下的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主题 1凸显贵族政治特色分封制一西周分封诸侯的战略示意图二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中国历史先秦卷三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通“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

8、因循痿痹(指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教你读史史料一中的图片主要反映了三层信息:从图片中诸侯的身份总结出分封对象多元化及以王族为主的特点;根据图中诸侯国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同姓诸侯占据战略要地;同姓封国分散在异姓封国的周围。史料二主要叙述了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第一个句号为界限,分为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明确王室与诸侯之间权利和义务的纵向联系;第二层反映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诸侯之间的横向联系。史料三中“诸侯先畔”“天子拥空名于上”“列国擅威命于下”说明周王朝后期,地方诸侯分裂割据,挑战周天子权威,主要体现了分封制的弊端。史料运用(

9、1)指出史料一图示中同姓与异姓封国在数量与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什么明显特点?根据史料二,分析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治者怎样的统治策略。答:_(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分封制最终走向瓦解的原因。答:_答案(1)特点: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地,或居于战略要地。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2)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西周后期,周王的直辖地范围越来越小,王权衰弱,诸侯国的势力却日益壮大,维持分封制的宗法血缘关系松弛。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促使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1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

10、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分封制的历史遗存(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主题,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一二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

11、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白虎通义德论教你读史史料一中“大宗、嫡长子”可知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诸侯、士大夫既是小宗又是大宗;周天子既是天子又是大宗,体现政治隶属关系。史料二从历史评论的角度说明了宗法制的作用。“长和睦”“纪理族人”说明有利于家庭和睦,实质体现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史料运用(1)史料一体现了宗法制的哪些特点?答:_(2)史料二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什么?答:_答案(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以血缘为纽带;形成森严的等级制。(2)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1宗法制的特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

12、(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3)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家国一体。2宗法制的影响(1)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9全国卷,242017全国卷,242018全国卷,242016全国卷,24

13、1(2019全国卷)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知识考查西周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能力考查调动运用知识解释历史叙述素养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可知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A项;王位世袭是一种制度,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C项;材料“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2(2018全国卷)据史记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