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制度}第四章民事审判基本制度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93833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60 大小:21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制度}第四章民事审判基本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企业管理制度}第四章民事审判基本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企业管理制度}第四章民事审判基本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企业管理制度}第四章民事审判基本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企业管理制度}第四章民事审判基本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制度}第四章民事审判基本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制度}第四章民事审判基本制度(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民事审判基本制度,第一节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 第二节合议制度 第三节回避制度 第四节公开审判制度 第五节两审终审制度,一、概念界定 二、基本制度:基本原则,第一节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一、概念界定,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裁判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对审判程序起基础、关键性作用的程序规则。 规范依据:,规范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0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二、基本制度:基本原则,1、具体性、明确性:抽象性、概括性; 2、微观操作性:宏观指导性; 3、主要作用于民事审判程序(狭义民事诉讼程序):作用于广义民事诉讼程

2、序。,一、审判组织 二、合议制度 三、合议庭的组成 四、合议庭的活动原则,第二节合议制度,一、审判组织,界定: 审判组织,是针对具体民事案件行使民事审判权时审判人员的组织形式。 审判组织有两种形式:(法律依据) 1、独任制 2、合议制,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39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二、合议制度,界定:三名以上的审判员(或者是审判员与陪审员)组成合议庭,代表法院行使审判权,对具体案件进行审理并

3、作出判决的制度。 之所以将合议制度作为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就是因为它的应用范围要大大的广于独任制,除非法律明文规定,一律采用合议制。 独任制适用范围:,独任制适用范围:四个组成部分,1、简易程序: 依据:民诉法第39条第2款:“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简易程序适用范围:民事诉讼法2012第157条 A、适用简易程序的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 B、适用简易程序的民事案件: a、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 b、双方当事人也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民事诉讼法2012 第157条第2款新增),独任制适用范围:四个组成部分,2、 小额程序(民诉法20

4、12新增): 第162条:“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独任制适用范围:四个组成部分,3、大部分特别程序案件: 依据:民诉法2012第15章“特别程序” 第178条:“依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其他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独任制适用范围:四个组成部分,4、“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的催告阶段。,三、合议庭的组成,组成形式: 1、全部由审判员组成 2、审判员人民陪审员 审判长: 民事

5、诉讼法第41条:“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担任。” 具体情况:,具体情况:,1、一审程序中: A、单数; B、审判员或审判员+人民陪审员。 2、二审程序: A、单数;B、只能是审判员。 3、再审程序: A、原一审;B、原二审或提审的。,四、合议庭的活动原则,1、合议庭成员地位平等; 2、秘密评议 3、少数服从多数;少数意见要如实记入合议庭评议笔录; 4、审判长对外代表整个合议庭,并组织管理合议庭内部事务。,一、界定 二、回避制度的内容 (一)适用范围 (二)回避的条件 (三)回避方式 (四)回避程序,第三节回避制度,一、界定,回避制

6、度是指,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情形时,退出对某一具体案件的诉讼程序的制度。 规范依据: 民事诉讼法2012(第4447条),(一)适用范围,规范依据: 第一: 审判人员:审判员、人民陪审员; 第二: 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第三: 执行人员:参照适用有关审判人员的回避的规定。,规范依据:民事诉讼法2012,第44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

7、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规范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2000年1月31日) 第9条 :“ 执行员在执行过程的回避问题,参照审判人员回避的有关内容执行。”,(二)回避的条件,1、民事诉讼法2012第44条: 第一: 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 第二: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第三: 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第四:(民诉法2013新增) 审判人员接

8、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二)回避的条件,2、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月31日印发了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简称回避规定): 第1条:“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二)回避的条件,(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 (五)本人与本案

9、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第2条:“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但应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一)未经批准,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的;,(二)回避的条件,(二)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 (三)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财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报销费用的; (四)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各项活动的; (五)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在购买商品、装修住房

10、以及其他方面给予的好处的。”,(二)回避的条件,第3条:“凡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审判人员,不得再参与该案其他程序的审判。” 第4条:“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离任二年内,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离任二年后,担任原任职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对方当事人认为可能影响公正审判而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不予准许本院离任人员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但是作为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代理诉讼或者进行辩护的除外。”,(二)回避的条件,第5条:“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担任其所在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

11、或者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三)回避方式,1、自行回避: 回避主体自行主动要求回避; 2、申请回避: 当事人、其法定诉讼代理人或委托诉讼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要求回避主体回避。,练习,甲诉乙还款一案,由某人民法院受理组成合议庭公开审理,本案合议庭审判员张某是甲的叔叔,合议庭陪审员周某是乙诉讼代理人的姐姐,证人李某是甲的妻子,书记员王某是乙的表叔。本案中应当回避的人员是谁? A 张某 B 周某 C 李某 D 王某,(四)回避程序,1、提出回避请求的时间: 2、回避请求的决定程序: 3、回避决定的复议程序: 4、回避决定的程序效力:,1、提出回避请求的时间:,A、“自行回避”: 应在知晓回

12、避原因后提出; B、“申请回避”: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回避申请,应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原因如果是在审理开始后知道的,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向人民法院提出回避申请。,2、回避请求的决定程序:,人民法院对回避请求应当在提出后的日内作出决定: A、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 B、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C、担任审判长的院长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 问题: 执行人员的回避由谁决定?,3、回避决定的复议程序:,回避申请人对作出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在作出决定的同时申请复议一次,人民法院应当在复议提出后的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问题: 是否应当赋予回避主体以复议申请权?,4、回避决定的程序效力:,第一

13、: 回避决定作出前,被申请回避的人暂停参与案件的审理工作; 第二: 决定回避后,退出案件审理工作; 第三: 决定不予回避,申请人提起复议的,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不停止参与案件的审理工作。,案例,赵某与A县的人民医院发生医疗纠纷,向A县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A县人民医院的副院长张某是著名医学专家、省人大代表,被法院聘为人民陪审员,经常参加法院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赵某得知这一情况后,请求A县法院整体回避。 问:法院应当如何对待这一回避申请?,一、界定 二、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 (一)审理程序的公开 (二)裁判结论的公开 (三)证据判断和事实认定结论公开 三、违反公开审判制度的程序后

14、果,第四节公开审判制度,一、界定,公开审判制度是指,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合议庭评议阶段之外的民事案件审判程序、民事诉讼裁判结果,及程序中所涉及的证据判断和事实认定结论均应依法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 “公开”的含义:两个层次 1、对参与诉讼程序的主体的公开; 2、对社会公众的公开。,(一)审理程序的公开,实质目标: 具体要求: 例外情形:,实质目标:,1、确保程序主体对审理程序的充分参与; 2、确保审理程序对社会公众公开的信息渠道。,具体要求:,第一:开庭前的通知和公告: 民事诉讼法第136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3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

15、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具体要求:,第二: 庭审前当事人双方均有权了解已经提交法院的所有诉讼资料:诉讼文书、证据材料等; 第三: 当事人双方均有充分参与庭审过程的能力:即,赋予双方当事人以充分的程序参与机会,使之能充分的行使当庭举证、质证、辩论,甚至当庭接受裁判的权利;,具体要求:,第四: 除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外,审判过程向群众、社会公开,允许群众旁听、新闻记者采访报道、允许电视直播或转播,及其他媒体渠道的信息介入; 第五: 庭审结束后当事人双方有权阅读庭审笔录、查询全面的案卷记录。,例外情形:,民事诉讼法第134条: 第一: 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第二: 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或法律

16、另有规定的: 思考:个人隐私的范围有多大? 第三: 离婚案件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案例,原告以被告吸毒致使家庭贫困为由向法院起诉离婚,法院指派王法官审理此案件。被告以案件涉及个人隐私为由请求法院不公开审理,法院仍然决定公开审理此案。由于案件比较复杂,法院决定下午继续开庭。中午吃饭时,原告从熟人处得知被告的律师是由王法官介绍,于是以此为由申请其回避,法院以被告直至法庭辩论才申请回避和未能提供证据证明为由驳回了回避申请。问(1)法院决定公开审理此案是否正确? (2)法院对回避申请的处理是否正确?,(二)裁判结论的公开,民事诉讼法2012 第148条:“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民事诉讼法2012第156条(新增):“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要求: 第一:开庭时公开宣告判决; 第二:作出判决后予以公告。 第三:允许公众查阅生效裁判文书。,(三)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