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法论-本体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9234470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方法论-本体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设计方法论-本体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设计方法论-本体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设计方法论-本体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设计方法论-本体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方法论-本体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方法论-本体论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方法论 本体论,美术学院 傅金辉,设计方法论本体论,1 元设计概念的剖析 2 设计的源与流 3 设计的变与不变 4 小结,1、元设计概念的剖析,古罗马哲学家艾比克泰德说:人们并不被事物所扰乱,而是被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所扰乱。,设计方法论本体论,概念即“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陈述”,它是所有人观念中共性的集合,随着社会变化被人们赋予意义。概念包括内涵与外延,“商品”的内涵就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产品”,而外延是古今中外的全部商品。内涵代表了概念质的方面,而外延是量的方面。,人文科学的概念:科学、民主、文化 抽象而不真,内涵模糊而外延扩大。,设计方法论本体论,设计呢?,如果想对事物或概念有深入的理解,

2、可以沿着两条轨迹进行:一是抽象的轨迹;即“元”;一是历史的轨迹,即“源”。,设计方法论本体论,抽象的轨迹是对该事物本质的形而上的思考。,历史的轨迹可以把握事物的发展历程与动因,状态变迁的前后或背景。,设计方法论本体论,“设计”一词有两种性质:做为动词指人类的一种活动;做为名词 指这种活动的产物。但“design”一词有太多也太宽泛的含义,每个人每天都是设计师。,科学侧重于分析、发现 设计侧重于综合、创造,设计是人的基本活动,只要是我们头脑中的思维活动计划、构想、盘算带有预见性的、未来性的、愿望性的内容,都可谓之“设计”。,按照赫伯特西蒙的观点,只要人们将知识、经验,以及直觉投射于未来,目的是改

3、变现状的活动,都带有设计性质。,设计方法论本体论,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其内涵就越狭窄,概念就越模糊。,那么狭义的设计(或者“精确”的设计)认为职业化的设计人员所从事的创造活动才叫设计。如工程师、建筑师、规划师、服装设计师、产品设计师,这样的概念建筑在两方面的观念基础上:即设计是一种专业(职业)性的活动,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在)从事的;设计的结果有“可见的”物质性产物。,设计方法论本体论,纠结于设计概念的范围并无意义,这许多带有设计性的活动,其共同的本质也就是设计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属性:,设计是人的精神性的活动 不管是行为还是行为的产物,都是可见的,但真正的设计的本质却是精神性的活动,是不可见的

4、。任何可见的设计行为都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设计是带有目的性的活动 任何设计的产物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特定目的,有毫无目的性的人类创造吗? 有“不为了什么”而进行的设计吗?,设计方法论本体论,设计指向未来 是对未来可能性的一种探求,未来属于“无限可能性”的范畴。 设计是创造性的,求新的 设计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不管是形式创新还是内容革命,都体现着人类的创造本质。 设计是一种适应性的选择 设计活动总是在某些特定的限制下进行的,在特定时代、地域、技术条件的局限下,设计活动表现为一种为适应外部环境而采取的有限合理的选择。,设计方法论本体论,上述即我们所说的设计的本质意义,是设计活动的本元,归结为一句话设

5、计是人类有目的的创造。目的是人创造的最终指向。 各种人造物构成了一个非自然的物质世界,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的世界。,设计方法论本体论,2、设计的源与流,关于设计的起源,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原始先民第一次敲击以制造石器。 狭义:设计始于工业革命之后。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使得职业化的设计师出现。 匠人与设计师的区别?,匠人因循古制,依赖经验,很少创新,只是技艺上的完善,缺少创造性。 设计师创造性的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不是躲在经验的围墙内做重复性的工作。,设计方法论本体论,真正使设计从手工艺、艺术中分离出来,开始职业化、系统化、理论化地进行创造活动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工业革命使得人类的生产组织

6、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催生了一批新兴学科与职业。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工程学等实用色彩浓厚的学科纷纷从哲学或自然科学母体中剥离。 现代(或专业化)的设计概念也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和发展而逐渐形成,它是过程的产物。,设计方法论本体论,设计方法论本体论,工业革命后的设计发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出众多的运动、流派、理论,如工艺美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维也纳分离派、芝加哥学派等,有关的设计史都讲述了这些流变。上述流派的思想基础可归结为以下五种:,(1)以艺术为中心的设计,传承于历史。 (2)面向机器和技术的设计思想,以机器和技术效率为主要目的,把人看做机器系统的一部分,并要求人去适应机器。

7、这种思想又被称为机器中心论或技术中心论。,设计方法论本体论,(3)以刺激消费为主要设计思想。 (4)以人为中心的设计,面向人的设计思想,为人的需要而设计。 (5)自然中心论,考虑人类的长远未来的生存问题。,设计方法论本体论,现代设计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进化后,历史来到了“信息社会”或“后现代社会”,当代人类的生活状况是:,(1)经济方面,从产品经济转变为服务型经济。 (2)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 (3)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变革的源泉。,设计方法论本体论,(4)科学的作用与认识的价值是社会基本结构组成,科学家与经济学家更直接参与政治活动,脑力劳动深入基层的倾向加深。 (5

8、)知识的目的和价值发生变化,技术知识分子与人文知识分子的融合,南辕北辙各自一端的状态将成为创新的障碍。,设计方法论本体论,在这样的宏观语境下,当代设计表现为“多元化”的态势,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设计风格正日趋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的理论、观念或“思潮”,随着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当代设计的疆土被进一步扩展。,设计方法论本体论,设计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对信息、服务等“非物质”的设计研究成为时尚,于是诞生了“信息设计”或“非物质设计”;外部知识的渗透驱动着新理论纷纷诞生,经济学的“可持续”概念催生了“可持续设计”或“绿色设计”,体验经济助产了“体验设计”;管理学、市场学与设计联姻诞生了“设计管

9、理”。此外还有“整合设计”“情感设计”“跨界设计”等。 设计的支流触及各个学科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一切都表明设计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扩展,设计理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设计方法论本体论,3、设计的变与不变,设计的改变是由于设计所处的社会语境的变化造成的,也就是发生在设计行业之外的因素(外部因素)使得设计活动改变了。 外部因素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大致包括如下内容: 文化与艺术、科学与技术、社会与经济、地理与环境、政治与宗教,设计方法论本体论,人们的目的在不同时代有不同载体,未来的方式是未知的,是需要被设计的。设计总是不断求新,向人们展现出最大的变化性,但设计内核是不变的,即人的永恒的目的性

10、。,设计方法论本体论,由设计的不变内核,我们可以发现支配设计活动的内在逻辑。 自然科学属于陈述逻辑,关心事物“是”什么样子。 设计科学关注事物“应该是”什么,同时还要明确“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属于祈使逻辑。 如:设计一座建筑的过程。,设计方法论本体论,一个设计问题可以表述为“通过内部环境的组织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环境代表可能性,是可变通的方法或方法组合;外部环境代表了限定性,是一组变化的参数。 对建筑设计来说,开发商、业主、市政部门对于建筑都有着自己的期许,而这三者之间的较量与冲突、妥协与平衡最终决定了设计的结果。,设计方法论本体论,进一步抽象思考,开放商、业主与市政部门实际分别代表了

11、影响设计的三个重要因素:资本、人与环境。正是这三个支配逻辑之间的动态关系,左右了设计的可变化部分。设计历史上的流变,当前多元的设计理论,都是在这三种逻辑支配下进行的。,设计方法论本体论,资本的逻辑: “以机器为中心阶段”、“商业化的、时尚设计阶段”都是遵循资本的逻辑,设计做为手段服务于资本的增值。 在机器为中心阶段,追求“生产效率”,以生产为主体。认为人是机器,需求是统一的,标准化变革以丧失人的需求个性为代价。 商业化的时尚设计追求“过程效率”。媒体制造时尚与需求,人被异化为消费动物,生产产品并迅速过时,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设计是为了刺激消费。,设计方法论本体论,人的逻辑: 手工艺阶段工业社

12、会初期(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设计)少就是多、形式追随功能(极端的形式主义)以人为本 设计学科开始成为研究“人”的学科,当代的“用户研究(UserResearch)”和HCD“以人为中心的设计(HumanCentered Design)”都是在人的逻辑支配下进行的。,设计方法论本体论,环境的逻辑: 传统工业化道路是以“人征服自然、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所以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等以环境逻辑为基础的思潮盛行。,设计方法论本体论,由上面的流变不难看出,设计一直是一个很浅层的领域,我们所看到的设计现象或设计作品、风格或流派、新理论与新方法都

13、是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臣服或抗争,更有可能成为刺激消费的手段来服务于资本的增值。 设计与这些“外部环境”之间有一种辩证的“相互作用”关系,设计的历史如镜子般折射出某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式。,设计方法论本体论,反思人类过去的“辉煌”,我们收获了物质的同时也丢失了乐趣、情感、情操以及对一切存在事物的尊重和敬畏。 社会的任何进步,首先是品行道德、社会风俗、政治制度的进步。,设计方法论认识论,预习:,1、设计与艺术的异同 2、设计与艺术、科学、技术、人文的关系,下一讲:,谢谢 thanks,附加:几个问题的明晰,“正”设计是什么? “负”设计不是什么?,主要包括

14、两个方面的问题: 设计与艺术的异同 设计与艺术、科学、技术、人文的关系,现代设计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综合的学问,而科学、技术、艺术一直是它的直系亲属,但由于三者的概念模糊,导致与设计的血缘关系不清晰。 设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随着纯艺术与手工技术的分离,出现了艺术家与工匠的区别,技术与科学结合形成“科学的技术”。工业革命实质是技术的革命,人们为了追求效率而放弃了美,生产了大量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设计运动实际是呼唤产品的艺术性不可丢失。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发现工业时代的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的理想融合剂。,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艺术化”与艺术“设计化”同时进行着,艺术与

15、设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设计 科学与艺术互不来往甚至互相敌视已有许多年了。艺术在追求审美中疏远了规律,科学在追求规律中也遮蔽了审美。科学与“真”或“正确”被等同,艺术与“美”或“价值”被等同,非此即彼。造成设计要么是“科学”,要么是“艺术”,造成“设计科学”或“设计艺术”的论争。其实科学或艺术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设计与二者的关系: 设计既不是科学又不是艺术 设计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当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手段来研究设计的规律,可谓 “设计科学”;当我们用艺术的方式去创造,去表达情感与美,可谓 “设计艺术”。 设计中融合艺术的想象与科学的方法,艺术的创造与科学的分析,艺术的

16、自由与科学的严谨,就会超越“加法”,发挥乘方的巨大作用。,科学与技术作用下的设计 科学与技术是两类不同的活动,科学是关于“是什么”的系统知识,技术是综合利用这些知识去改变世界的“手段”。 其实科学与技术并称是很晚的事,它们的联姻从工业革命才开始,而由科学推导出来的技术科学的技术(比如电磁波的应用),到19世纪末才开始出现。在之前的可以称之为“经验技术”,来自经验并通过经验的积累而逐步发展的技术。 由于现代的技术基本都是科学催生的技术,科技一词出现了,科学与技术被看做一体。现代科技相对于设计,既是被动的被选择者,又是主动的改变者。,总结设计与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从科学中汲取知识来探求合理的生活方式; 设计选择技术手段来实现自身; 设计从艺术中获得美与价值、情感的表达。 在设计的概念下,科学、艺术、技术结合在一起。,设计与人文 “自然科学”关于自然与生物的规律,侧重“解释(explain)”世界; “人文社会科学”关于人类社会组织的功能与精神世界的价值和意义,侧重“理解(understand)”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