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探究型教学的引导方法.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9110553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古诗词探究型教学的引导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古诗词探究型教学的引导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古诗词探究型教学的引导方法.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古诗词探究型教学的引导方法古典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苏教版古诗词教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一方面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向文本的文学性与艺术性进行延伸,同时不能忽略经典作品的情感内涵。基于上述几个目标,古诗词教学被划分为三个有机结合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文本研究、写作实践,还有积累运用。在对这些教学部分进行处理时,完全的传授型教学显然无法做到应对裕如,因此探究型教学的意义便凸显出来,而对于教师来讲,貌似给学生更大发挥空间的探究型教学,则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比如何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难度更大。考虑到古典诗词的文本特征,笔者认为引导探究需要有下述三项注意要点,即切入

2、角度的多样性、探究目标的明确性,以及探究范围的广阔性。 一、从多个角度切入引导探究古典诗词的探究型教学,通常适用于古诗词中意象相对较为模糊的作品,这样探究起来才更有意义,更有内容。因此可以在充分尊重与作品的前提下,给学生更大的自由,让其对诗文意象予以大胆解读,这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办法,对诗文探究能力的形成极有帮助。比如高中阶段接触到的李商隐锦瑟一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本诗中,除尾联直抒胸臆以外,首、颔、颈联的意象均较为模糊,所以学生完全可以从自身人生阅历出发,采用独特的

3、角度理解诗中画面与情志。既然我们强调探究型教学,就应当给学生更多的理解机会,而不是用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认知,若学生可以自圆其说,则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否和主流观点相一致,都不宜立即否定,也就是说,只要探究有了成果,就是教学有了成果。也正因为如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站在多个角度审度与了解古诗词规律,做到从同一个语言外壳中突破,走向不同的语言世界,与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形成个性化的思想共鸣,用体验式的学习走入古诗词美妙境界。体验的角度是多个方面的,诗词词汇的迁移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将古典诗词词汇同现代汉语词汇两相印证,则美妙境界自然浮现,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品鉴能力;文化艺术的贯通是其中另一个重

4、要方面。如上面提到的锦瑟一诗,锦瑟、庄生、望帝等词汇后面,都是无限精彩的艺术世界,如果深入探究体验,同样可以更深刻地领略境界之美。再者,韵律感的感受、节奏感的把握、经历的重现等,皆可以作为引导探究的切入点,只要运用得当,无一不使学生与作品相磨合、读者与相言欢,从而让古诗词学习从被动接受演变为主动尝试的个人习惯。二、以多种能力指引帮助探究探究型教学的引入角度是多方面的,而探究型学习的目标同样非止一端,鉴于古典诗词文本内容、表现形式及思想意蕴的特殊性,教师可以于探究型教学之前,事先设定主要的能力指引目标,用能力目标带动探究过程,达到探究的良好效果。目标主要可以设置为下述几种。首先是想象思维的形成。

5、古典诗词学习同意境把握有很紧密的联系,学生只有将想象思维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更接近于诗词意蕴。因此教师有必要以想象思维培养为目标,让学生利用身临其境的介入,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头脑中形成与诗境有关的一幅幅真实画面,再以画面为媒介,真正接受诗词文本的意蕴。这一过程既是以想象思维为培养目标的行为,也是利用想象思维接受诗词教育的过程,将目标与过程合而为一,不可谓之不得法。其次是理解能力的形成。所有词汇都是在文句中才有准确意思的,古典诗词更是如此,给学生提供探究型教学的机会,即让学生利用理解能力、发挥理解能力,达到对文句中词汇的真正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词汇,皆有无限发挥的可能性,让学生在对词汇的

6、感受中领悟、领悟中习得,达到思维能力的发散、理解能力的提升,这本身就是探究型教学的真谛所在。第三是诗词意境认知能力的形成。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即使应用了探究型教学模式,也很少以诗词意境作为探究对象,这主要缘于意境探究把握上的不确定性,操作难度相对较大。然而对于古典诗词来说,意境无疑是其灵魂所在,学生只有实现了对意境的探究目标,才能真正理解思想。比如锦瑟一诗里面,庄生迷蝶、望帝杜鹃、沧海月明、蓝田玉暖等典故,虚与实相合、景与情相依,如果不使之作为探究目标,又何谈真正成功的诗词探究。三、用多篇文本结合促进探究古诗词作品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孤篇,不同作品之间具有某种联系性是毫无疑问的,无论是表现手法上的联系

7、,还是题材或者意象上的联系,都并非无迹可寻。因此在高中古诗词探究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联系的观点,带领学生用多篇文本结合促进探究,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拓展探究的境界,从而寻求诗词间的共通性;感受诗词间的多样性,提升语文学习素养。而这种用多篇文本结合促进探究的方法则可以继续划分成两种类型,即同类结合和异类结合。同类结合就是把风格统一、题材相近或者意象类似的作品予以结合,带领学生更好地对古典诗词文本进行理解,从而便于抓住规律、找到特点。而异类结合则倾向于风格不同、题材相异或者意象相反的作品予以结合,给学生感受诗词丰富色彩的机会。比如在带领学生探究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时,无论从词汇、意蕴、哪个角度进

8、行探究,都可以将此词与李清照另一首词一剪梅相结合,进行共同探究,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到的思想变化:李易安因为经历的增加,因为时间的流转,看到同样一种景物时,所产生的心绪会有很大差异,这种物是人非的心绪落到笔下,便产生了可以两相印证的文字。如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比品读这两篇文字,将其中隐含的各种信息充分发掘出来,就算不以背景知识为切入点,同样可以从文字本身发掘诗词内涵、增强鉴赏能力。再比如接触到柳永所作雨霖铃一词时,因其是关于送别的内容,教师便可将课外其他诗词引入课内,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后面两诗皆为送别,可是一个深沉、一个辽远,皆不同于雨霖铃的满怀愁绪,学生在探究时发现作品不同情绪的表现,同样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使学生处在枯燥无味的硬性翻译背诵的粗浅层面内,而是要以探究型教学为契机,从简到繁、由表及里,在照顾到诗词整体意蕴之美的前提下,真正遵循诗歌本质之美、音韵之美、情感之美,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浸淫在传统诗歌审美韵味里面。:江苏省泰兴中学(2254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